电池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336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连接器,用于组装到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上表面及下表面、左表面及右表面,由前表面向后表面并列开设若干贯穿上表面的端子槽,相邻的端子槽间形成挡墙,导电端子一一对应地收容于端子槽中,还包括挡件,挡墙上开设有缺口,挡件凸伸出正对缺口的延伸部,延伸部与缺口相卡合且挡件的左、右端与绝缘本体相抵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连接器具有防退功能,且结构坚固、抗压性强、可防变形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
技术介绍
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不断涌现,类似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正经历着高速发展的时代,与之配套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电池连接器,成为各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如今业界使用的电池连接器为了适应电子产品趋于小巧轻薄的变化,不仅对电池连接器的体积加以控制,更对其结构强度,抗变形性提出更高要求。请参阅图1,现有的电池连接器1’,其包括绝缘本体10’,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10’的导电端子20’,绝缘本体10’包括顶壁11’、底壁12’、前壁13’、后壁14’、左侧壁15’、右侧壁16’及端子槽17’,导电端子20’包括接触部21’、连接部(图中未标)、固定部22’及焊接部23’,将导电端子20’装入绝缘本体10’的端子槽17’中,通过将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3’与电路板相焊接,可使得该电池连接器1’与电路板连接。然而,当导电端子20’装入绝缘本体10’后,其与绝缘本体10’的前壁13’有一定的距离,所述绝缘本体10’的前壁13’没有任何抵挡导电端子20’的元件,故,电池(图中未示)装入后,导电端子20’承受一定的压力,从而导致其会向前壁13’方向移动,使得导电端子20’与电池发生错位导致电子产品断电,造成导电失效。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导电端子与电池相抵触,导电端子常常会发生错位、滑退现象,且绝缘本体的抗压性差,容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防退功能,且结构坚固、抗压性强、可防变形的电池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上表面及下表面、左表面及右表面,由所述前表面向所述后表面并列开设若干贯穿所述上表面的端子槽,相邻的所述端子槽间形成挡墙,所述导电端子一一对应地收容于所述端子槽中,所述电池连接器还包括挡件,所述挡墙上开设有缺口,所述挡件凸伸出正对所述缺口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缺口相卡合且所述挡件的左、右端与所述绝缘本体相抵触。如上所述,本技术电池连接器的挡件与绝缘本体连接时,其通过将挡件的延伸部与挡墙的缺口相卡合,并将挡件的左、右端与绝缘本体相抵触,来实现对导电端子的防退;从而使得电池连接器具有防退功能,且结构坚固、抗压性强、可防变形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池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电池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电池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电池连接器1绝缘本体10前表面        101    后表面        102上表面        103    下表面        104左表面        105    右表面        106挡墙          110    缺口          120端子槽        130    插置槽        140卡持槽        150    抵触槽        160安装孔        170    导电端子       20连接部        21    固定部        22倒刺          221   焊接部        23接触部        24    挡件          30延伸部        31    凹槽          32槽壁          321   插置部        33固持件        40    卡持部        41扣合部        42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2,本技术电池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若干导电端子20、挡件30及固持件40,该导电端子20装入绝缘本体10内,挡件30插置于该绝缘本体10上,并通过固持件40扣合挡件30在绝缘本体10上实现稳固。请参阅图3及图4,该绝缘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前表面101及后表面102、上表面103及下表面104、左表面105及右表面106,由前表面101向后表面102并列开设若干贯穿上表面103的端子槽130,该导电端子20一一对应地收容于端子槽130中,相邻的端子槽130间形成挡墙110,该挡墙110开设有朝向绝缘本体10后表面102的插置槽140,挡墙110上还开设有缺口120,该挡件30凸伸出正对缺口120的延伸部31,该延伸部31与缺口120相卡合且延伸部31凸伸出与插置槽140卡合的插置部33,该挡件30的左、右端与绝缘本体10相抵触。请参阅图2及图4,该绝缘本体10上开设有抵触槽160,该抵触槽160与位于最左端与最右端的端子槽130连通,该挡件30的左、右端抵触于抵触槽160内。该挡件30的设置不仅对导电端子20起到防退功能,更能增强本技术电池连接器1的结构强度,避免了制作完成后的变形、缩水现象。再请配合参阅图3,还包括固持件40,该固持件40具有卡持部41,该挡墙110开设有朝向绝缘本体10下表面104的卡持槽150,该卡持部41伸入卡持槽150内并与卡持槽-->150卡合,卡持部41延伸并弯折形成扣合部42,该挡件30上还开设有凹槽32,该扣合部42伸入凹槽32内与凹槽32的槽壁321相抵压,该固持件40用于对挡件30起到限位、固定作用。请参阅图2及图3,该导电端子20收容于端子槽130中,导电端子20具有连接部21,该连接部2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固定部22,该固定部22一端延伸形成焊接部23,该连接部21的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接触部24。优选地,该导电端子20的固定部22具有对称的倒刺221,该倒刺221之间具有间隙,该绝缘本体10上开设有与倒刺221相配合的安装孔170,这些倒刺221为导电端子20于绝缘本体10上的固定支撑点。另,该安装孔170与端子槽130相互垂直并连通。请参考图3及图5,本技术电池连接器1的组装过程如下所述:将导电端子20收容于绝缘本体10的端子槽130内后,再将其固定部22卡合在端子槽130的安装孔170内,再通过将挡件30的插置部33插置于插置槽140内且将挡件30的左、右端抵触于抵触槽160,从而将挡件30与绝缘本体10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固持件40的卡持部41固定在绝缘本体10的卡持槽150内,从而扣合稳固挡件30,此时完成电池连接器1的内部装配;在对本技术电池连接器1进行固定到电路板上时,将凸伸于绝缘本体10的前表面101的焊接部23焊接在电路板上,即完成本技术电池连接器1的固定到电路板上工序。如上所述,在本技术电池连接器1中,当挡件30与绝缘本体10连接时,其通过将挡件30的插置部33插置于绝缘本体10的插置槽140中,来实现对导电端子20的防退;并将固持件40的卡持部41卡持于绝缘本体10的卡持槽150内,固持件40的扣合部42与挡件30的凹槽32的槽壁321相抵压,来实现对挡件30的稳固;从而使得本技术电池连接器1具有防退功能,且结构坚固、抗压性强、可防变形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上表面及下表面、左表面及右表面,由所述前表面向所述后表面并列开设若干贯穿所述上表面的端子槽,相邻的所述端子槽间形成挡墙,所述导电端子一一对应地收容于所述端子槽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件,所述挡墙上开设有缺口,所述挡件凸伸出正对所述缺口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缺口相卡合且所述挡件的左、右端与所述绝缘本体相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上表面及下表面、左表面及右表面,由所述前表面向所述后表面并列开设若干贯穿所述上表面的端子槽,相邻的所述端子槽间形成挡墙,所述导电端子一一对应地收容于所述端子槽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件,所述挡墙上开设有缺口,所述挡件凸伸出正对所述缺口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缺口相卡合且所述挡件的左、右端与所述绝缘本体相抵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开设有朝向所述绝缘本体后表面的插置槽,所述延伸部凸伸出与所述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智磊刘竹瑞付会英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