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与其把手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560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与其把手结构,适于将一可抽换模组自一机壳移出或移入。前述把手结构包括:一把手件以及一连接件。把手件枢设于机壳,且具有一操作部与一第一卡扣部,其中操作部暴露于机壳外。连接件与把手件同轴地枢设于机壳,且此连接件位于把手件与可抽换模组之间。连接件适于连接至可抽换模组,以带动可抽换模组相对机壳移动。连接件具有一第二卡扣部,用以与第一卡扣部相卡扣。(*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把手结构,且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把手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的效能也不断地提升。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轻巧、体积小及好携带的需求,这些电子装置除了将体积做小或是功能整合外,其内部的各种周边也改以模组化的方式让使用者来抽换,像是硬盘、光驱、电池等。如此一来,使用者可依照当时的需要,只将欲使用的模组插入电子装置中,而将不会用到的模组移出电子装置之外。藉此,可减少电子装置的重量,而方便使用者携带。 为了让这些模组可以方便地抽换,现有的电子装置枢设有把手结构。当使用者操作把手结构而使把手结构枢转时,把手结构会与模组相连动,使得模组自电子装置中退出。如此一来,使用者即可方便地移除或更换模组。 然而,在把手结构枢转至原先设计的最大范围时,把手结构会与机壳在结构上互相干涉。此时,若是使用者继续施加过大的力量于把手结构的话,把手结构便可能因此而断裂,进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与其把手结构,能够避免过度枢转而断裂。 本技术提出一种把手结构,适于将一可抽换模组自一机壳移出或移入。前述把手结构包括一把手件以及一连接件。把手件枢设于机壳,且具有一操作部与一第一卡扣部,其中操作部暴露于机壳外。连接件与把手件同轴地枢设于机壳,且此连接件位于把手件与可抽换模组之间。上述连接件适于连接至可抽换模组,以带动可抽换模组相对机壳移动。另外,连接件具有一第二卡扣部,用以与第一卡扣部相卡扣。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列中,上述连接件还具有一限位部。适于在此连接件往机壳外枢转的过程中与机壳在结构上相干涉,以限制连接件的枢转范围。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列中,上述连接件具有一滑槽,其中可抽换模组的一凸起适于在滑槽中移动。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列中,上述把手件具有一凹槽,邻近第一卡扣部,且与连接件之间形成一缓冲空间。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列中,上述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解卡扣的方向大致与把手件往机壳外枢转的方向 一致。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列中,上述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其中之一为一卡钩。 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机壳、一可抽换模组、以及一把手结构。前述可抽换模组滑设于机壳中。把手结构包括一把手件以及一连接件。上述把手件枢设于机壳,且具有一操作部与一第一卡扣部,其中操作部暴露于机壳外。连接件与把手件同轴地枢设于机壳,且此连接件位于把手件与可抽换模组之间。上述连接件适于连接至可抽换模组,以带动可抽换模组相对机壳移动。另外,连接件具有一第二卡扣部,用以与第一卡扣部相卡扣。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列中,上述连接件还具有一限位部,且机壳具有一止挡件,且此止挡件位于连接件往机壳外枢转的一枢转路径上。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列中,上述连接件具有一滑槽,其中可抽换模组的一凸起适于在滑槽中移动。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列中,上述把手件具有一凹槽,邻近第一卡扣部,且与连接件之间形成一缓冲空间。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列中,上述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解卡扣的方向大致与把手件往机壳外枢转的方向 一致。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列中,上述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其中之一为一卡钩。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列中,上述电子装置为一笔记本电脑。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列中,上述可抽换模组为笔记本电脑的一光碟机或一硬碟。 基于上述,本技术的把手结构可经由把手件相对于机壳的枢转,而带动可抽换模组自机壳移出或移入。再者,本技术的把手结构为两件式的设计。当把手件与连接件分离时,可立刻消除连接件所受的作用力,进而防止连接件因枢转过度而断裂。 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把手结构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示意图1的把手结构带动可抽换模组移动的剖视图;图3为示意图2的把手件相对连接件解卡扣后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O:机壳; 12:开口;14 :止挡件;20 :可抽换模组;22:模组本体;24:框架;24a:凸起; 50:电子装置;100:把手结构;120:把手件;122 :操作部;124 :第一卡扣部;126:凹槽; 128:定位柱;140 :连接件;142 :第二卡扣部;144:限位部;146:滑槽;148:定位孔;Dl: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P:枢转路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示意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把手结构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示意图1的把手结构带动可抽换模组移动的剖视图。请参考图1与图2,电子装置50包括一机壳10、一可抽换模组20以及一把手结构100。把手结构100适于将可抽换模组20自机壳10移出或移入。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可为一笔记本电脑。可抽换模组20例如为此笔记本电脑的一光碟机或一硬碟,且可包括一模组本体22(以虚线表示)与一框架24。 把手结构100包含一把手件120以及一连接件140。把手件120与连接件140同轴地枢设于机壳IO,且连接件140位于把手件120与可抽换模组20之间。详细而言,把手件120可具有一操作部122。操作部122暴露于机壳10外,以让使用者能够藉由操作部122来操作把手结构100。举例来说,机壳IO可具有一开口 12,暴露出操作部122。 连接件140连接于可抽换模组20与把手件120之间,用以带动可抽换模组20相对机壳10移动。举例来说,连接件140可具有一滑槽146,而可抽换模组20的框架24可具有一凸起24a。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46可设计为圆弧形状,以让凸起24a可在滑槽146中沿着滑槽146的轨迹移动。 此外,把手件120还具有一第一卡扣部124,而连接件140还具有一第二卡扣部142。第一卡扣部124用以与第二卡扣部142相卡扣,以让把手件120与连接件140能够一体地相对机壳IO枢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24与第二卡扣部142可分别为一卡钩,且第一卡扣部124与第二卡扣部142解卡扣的方向可大致与把手件120往机壳10外枢转的一第一方向D1 —致。 当使用者手持操作部122带动把手件120沿第一方向Dl枢转时,把手件120与连接件140 —体地相对机壳10枢转。此时,连接件140即可带动可抽换模组20沿一第二方向D2往机壳10外移动,使得可抽换模组20自电子装置50中退出。 更进一步来说,连接件140还可具有一限位部144。机壳10还可具有一止挡件14,位于连接件140往机壳10外枢转的一枢转路径P上。亦即,在连接件140往机壳10外枢转的过程中,连接件140会与止挡件14在结构上相干涉,使得连接件140停止枢转。换句话说,设计者可藉由调整止挡件14的位置来决定连接件140所能枢转的最大范围。 图3为示意图2的把手件相对连接件解卡扣后的剖视图。请参考图2与图3,若是使用者在连接件140枢转至最大范围时,继续施力于把手件120的话,第一卡扣部124便会与第二卡扣部142解卡扣。此时,把手件120与连接件140结构上的干涉解除而分离,使得把手件120继续相对连接件140往第一方向Dl枢转。 值得一提的是,把手件120与连接件140为两件式的设计。当把手件120与连接件140分离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手结构,适于将一可抽换模组自一机壳移出或移入,包括:一把手件,枢设于该机壳,且具有一操作部与一第一卡扣部,其中该操作部暴露于该机壳外;以及一连接件,与该把手件同轴地枢设于该机壳且位于该把手件与该可抽换模组之间,其中该连接件适于连接至该可抽换模组,以带动该可抽换模组相对该机壳移动,且该连接件具有一第二卡扣部,用以与该第一卡扣部相卡扣。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把手结构,适于将一可抽换模组自一机壳移出或移入,包括一把手件,枢设于该机壳,且具有一操作部与一第一卡扣部,其中该操作部暴露于该机壳外;以及一连接件,与该把手件同轴地枢设于该机壳且位于该把手件与该可抽换模组之间,其中该连接件适于连接至该可抽换模组,以带动该可抽换模组相对该机壳移动,且该连接件具有一第二卡扣部,用以与该第一卡扣部相卡扣。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其中该连接件还具有一限位部,适于在该连接件 往该机壳外枢转的过程中与该机壳在结构上相干涉,以限制该连接件的枢转范围。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其中该连接件具有一滑槽,其中该可抽换模组的 一凸起适于在该滑槽中移动。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其中该把手件具有一凹槽,邻近该第一卡扣部,且 与该连接件之间形成一缓冲空间。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其中该第一卡扣部与该第二卡扣部解卡扣的方向 大致与该把手件往该机壳外枢转的方向一致。6. —种电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志诚游智钦夏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