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三轮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8070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良的三轮车结构,所述结构是将三轮车后方的两侧车轮与车体之间分别设置有独立的悬吊装置,同时以传动轴左右分设并连接在三轮车后方两侧车轮与差速器之间,差速器分别连结有传动轴,同时与变速箱动力连接,变速箱由车体的动力输出装置驱动,且变速箱与差速器动力连接,可将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至差速器,进而驱动传动轴传动后方两侧车轮。借此以达到三轮车行进时,所述后方两侧车轮在抖动路面产生独立避震的效果。此外,所述三轮车还包括可旋转的座位,所述座位可旋转至一侧,提供残障人士就座后再旋转复位,方便残障人士上、下三轮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三轮车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售所见的三轮车,虽然能提供残障人士使用,但是传统三轮车在行驶中却 隐藏着很大的危机,原因在于,传统三轮车后方两侧轮子并未装配有差速器,因此三轮车在 过弯时容易产生打滑或翻覆的情形,再者传统三轮车是将后方的两侧轮子分别穿设在一根 轴杆的两端,当车遇到路面抖动时,如果仅是后方一侧的轮子遇到突起或凹陷路面,则易造 成车身倾斜而产生翻覆的情形,再者,传统三轮车无法提供残障人士上下车的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三轮车结构,这种三轮车结构能够提 升三轮车的马力及改善三轮车避震及转弯时顺畅度的问题。 本技术改良的三轮车结构为实现前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改良 的三轮车结构是将三轮车后方的两侧车轮与车体之间分别设置有独立的悬吊装置,同时以 传动轴左右分设并连接在三轮车后方的两侧车轮与差速器之间,差速器分别连结有所述传 动轴,同时与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连结,所述变速箱由车体的动力输出装置驱动,且所述变速 箱与所述差速器动力连接,能够将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至差速器,进而驱动所述传动轴传动 后方两侧车轮。采用这种三轮车结构,车体后方的两侧车轮在抖动路面上能够产生独立避 震的效果。所述改良的三轮车结构还包括能够旋转的座位,所述座位可旋转至一侧,提供残 障人士就座后再旋转复位,方便残障人士上下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改良的三轮车结构的座位机构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三轮车座位进行旋转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改良的三轮车结构的传动与避震机构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l三轮车10座位101被动伞齿轮102主动伞齿轮103马达11把手12悬吊装置13车体14车轮 15传动轴 16差速器 17变速箱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所示,为本技术改良的三轮车结构的座位机构实施例示意图,其 中该结构是对三轮车1的座位10进行改良,使其座位10成为可旋转的座位10,主要是在该 座位10底部连接被动伞齿轮101,且该被动伞齿轮101侧啮合主动伞齿轮102,该主动伞齿 轮102枢设在马达103上,且受该马达103的启动与关闭而控制。马达103所需的电源是 来自三轮车l的车用电瓶。马达103可受控于开关,该开关可装设在三轮车1的适当位置 处,例如把手11附近。 请参阅图2所示,为图1中的三轮车座位IO进行旋转的实施例示意图,当马达103 接受启动讯号,该启动讯号可以是用户按压三轮车1上的开关,控制马达103反转,此时主 动伞齿轮102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并致动被动伞齿轮101同样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座位10 同时转向三轮车1的一侧,提供残障人士以臀部就座后,再次按压三轮车1上的开关,使马 达103正转,致使该座位10复位如图1所示的状态。该座位10的改良提供了使用者上下 三轮车1时的便利,是传统三轮车所没有的功能。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技术改良的三轮车结构的传动与避震机构实施例示意 图,其中该传动与避震结构包括悬吊装置12,该悬吊装置12是各自独立装设在三轮车1 的车体13与后方的两侧车轮14之间;传动轴15,该传动轴15是以左右分设并连接在后方 两侧车轮14与差速器16之间;差速器16,该差速器16分别连接有传动轴15,同时与变速 箱17的动力连接;变速箱17,该变速箱17的入力是由三轮车1的动力输出装置提供,如引 擎或马达,且变速箱17与差速器16动力连接,可将变速箱17的出力输出至差速器16,进而 驱动传动轴15传动后方两侧车轮14。 借由该独立的悬吊装置12,该悬吊装置12为弹性元件,可使三轮车1在行经凹凸 路面时,后方两侧车轮14产生独立避震的效果,防止车身整体倾斜而造成翻覆。 借由该传动轴15与差速器16,可使三轮车1在过弯时,后方两侧车轮14的转速能 够因差速器16的发挥而达到平衡,防止在无差速器16的状态下过弯时因后方两侧车轮14 回转半径的不同而易造成三轮车1过弯打滑或翻覆的情形。 借由变速箱17,可提供三轮车1的马力提升,该变速箱17可采用无段变速或有段 变速,并可为自动换档或手动换档的机制加以控制,可以是在三轮车1的适当位置增设一 个换档操纵杆或控制器,来进一步控制该变速箱17的档位,进而提升三轮车1的动力输出, 为额外的加力档,改善三轮车1在爬坡时的无力感。 但是,上述所揭示的图示及说明,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以此来限定 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其所依本技术的特征范畴,所作的 其它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改良的三轮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悬吊装置,所述悬吊装置各自独立地设置在三轮车后方的两侧车轮与车体之间;传动轴,所述传动轴是以左右分设并连接在三轮车后方的两侧车轮与差速器之间;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分别连结有所述传动轴,同时与变速箱的动力连结;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由车体的动力输出装置驱动,且所述变速箱与所述差速器动力连接,能够将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至所述差速器,进而驱动所述传动轴传动后方两侧车轮。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三轮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能够旋转的座位,所述座位的底部连接有被动伞齿轮,所述被动伞齿轮侧啮合有主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枢设在马达上、且受所述马达的启动与关闭而控制。专利摘要本技术的一种改良的三轮车结构,所述结构是将三轮车后方的两侧车轮与车体之间分别设置有独立的悬吊装置,同时以传动轴左右分设并连接在三轮车后方两侧车轮与差速器之间,差速器分别连结有传动轴,同时与变速箱动力连接,变速箱由车体的动力输出装置驱动,且变速箱与差速器动力连接,可将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至差速器,进而驱动传动轴传动后方两侧车轮。借此以达到三轮车行进时,所述后方两侧车轮在抖动路面产生独立避震的效果。此外,所述三轮车还包括可旋转的座位,所述座位可旋转至一侧,提供残障人士就座后再旋转复位,方便残障人士上、下三轮车。文档编号B62J1/10GK201538404SQ20092026609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4日专利技术者薛平祥 申请人:吉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三轮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悬吊装置,所述悬吊装置各自独立地设置在三轮车后方的两侧车轮与车体之间;传动轴,所述传动轴是以左右分设并连接在三轮车后方的两侧车轮与差速器之间;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分别连结有所述传动轴,同时与变速箱的动力连结;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由车体的动力输出装置驱动,且所述变速箱与所述差速器动力连接,能够将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至所述差速器,进而驱动所述传动轴传动后方两侧车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平祥
申请(专利权)人:吉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