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074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使罩从燃料箱的侧面脱离的力,并且能够增加引导到发动机的空气的摩托车。在摩托车上设有安装于燃料箱(3)的侧面(3a)的罩(2)。罩(2)配置成从燃料箱(3)向前方延伸。另外,罩(2)以向左右方向的外侧鼓起的方式弯曲,在该罩(2)的前端(22d)与后端之间,具有作为位于左右方向最外侧的部分的最外部(22c)。最外部(22c)位于比将罩(2)向燃料箱(3)安装的安装部靠前方。左罩(2)的前端(22d)与右罩(2)的前端(22d)的间隔大于燃料箱(3)的左右方向的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将行驶时受到的空气(air)引导至发动机的罩(shroud,挡板)的 摩托车(motor cycle)。
技术介绍
以往,对于以主要在铺装的路面上行驶为目的的摩托车,存在具有左右罩(例如 专利文献1)的摩托车,该左右罩用于将行驶时经过前翼子板(front fender)的上方而流 向后方的空气引导到发动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摩托车中,罩安装在燃料箱的侧面。该 罩从燃料箱的侧面向前方延伸,其前部向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央弯曲。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082723号公报。在左右罩的前端的间隔变窄的情况下,难于将足够的空气引导到左右罩的内侧。 因此,为了将更多的空气引导到左右罩的内侧,而考虑将左右罩的前端的间隔向车辆左右 方向的外侧扩展。然而,此时不仅是更多的空气被引导到罩的内侧,而且由于罩受到更多的 空气而引起更使罩从燃料箱脱离的力(对罩作用于车辆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力)增大。其结 果对安装到燃料箱的位置作用更大的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作用于罩向燃料 箱的安装位置的向车辆左右方向外侧的力,即降低要使罩从燃料箱的侧面脱离的力,并且 能够增加引导到发动机的空气的摩托车。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摩托车具备燃料箱、发动机、前悬架、前轮和前 翼子板。上述发动机配置在上述燃料箱的下方。上述前悬架配置在上述燃料箱和上述发动机 的前方,并向斜上下方向延伸。上述前轮支承在上述前悬架的下端。上述前翼子板由上述前 悬架支承,并且从上方至少覆盖上述前轮。另外,摩托车具备安装在上述燃料箱的侧面的左右 罩(左、右罩)。左右罩形成为从上述燃料箱向前方延伸,从而将行驶时经过上述前翼子板的 上方而流向后方的空气引导到上述发动机。上述各罩以向车辆左右方向的外侧鼓起的方式弯 曲,在该罩的比其前端靠后方并且比其后端靠前方的位置,具有作为位于车辆左右方向最外 侧的部分的最外部。上述最外部,位于比上述罩向上述燃料箱的安装位置靠前方。另外,上述 左罩的前端与上述右罩的前端的间隔,大于上述燃料箱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左右罩的前端的间隔大于燃料箱的宽度,因此车辆行驶时能够 将更多的空气引导到发动机。另外,最外部位于比罩向燃料箱安装的安装位置靠前方。因 此,能够增大由于空气吹到罩的前部的外表面而产生的使罩向左右方向的中央靠近的力。 其结果,能够降低要使罩从燃料箱脱离的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摩托车的侧视图2是上述摩托车的前部的侧视图;图3是上述摩托车的主视图;图4是上述摩托车的前部的俯视图;图5是上述摩托车具有的燃料箱和车体架的侧视图;图6是上述燃料箱的俯视图。图7是上述摩托车具有的罩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上述罩具有的外侧板的立体图。图9是用于说明上述罩的效果的图,该图(a)表示上述罩,该图(b)表示作为比较 的对象的罩。图中符号说明1 摩托车;2 罩;2a、2b 上安装部;2c、2d、2e 下安装部;3 燃料箱;3a 侧面;4 前悬架;5 车体架;8 前照灯;8c 灯泡;9 转向轴;10 发动机;16 排气管;18 手把(方 向把);19 喇叭(警报器,horn) ;21 外侧板;22 侧面部;22a 侧面部的前部;22b 侧面 部的后部;22c 最外部;22d 前端;22e 下缘;22f 上缘;22g 后端;22h 后缘;22i 前 缘;23 上面部;25 内侧板(inner plate) ;25a 侧面部;25b 后面部;26 整流板(baffle plate) ;31,32 安装板;31a 安装部;33 安装孔;34 安装孔;41 减振器;42 上支架;43 下支架;49 前翼子板;51 前管(head pipe) ;52 主车架;52a 后车架部;52c 箱导轨部 (tank rail) ;53 下部车架;55 支架(bracket) ;55a 安装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例 子的摩托车1的侧视图。图2是摩托车1的前部的侧视图。图3是摩托车1的主视图。图 4是摩托车1的前部的俯视图,在该图中只表示摩托车1的左部分。图5是摩托车1具有的 燃料箱3和车体架5的侧视图,在该图中,是将燃料箱3的前部局部截断,来表示配置于燃 料箱3前部的下方的机油冷却器57等。图6是燃料箱3的俯视图。图7是摩托车1具有 的罩2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罩2具有的外侧板2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摩托车1具有车体架5。车体架5在其前端具有前管51,并且具有从 该前管51向后方延伸的主车架52。主车架52在其前部具有箱导轨部52c。在前管51的 后方并且在箱导轨部52c的上面,配置有由该箱导轨部52c支承的燃料箱3。另外,箱导轨 部52c在发动机10的上方向后方延伸,来悬架该发动机10。主车架52在燃料箱3的后部 的下方向下方弯曲,具有从箱导轨部52c在发动机10的后面向下方延伸的后车架部52a。在发动机10的后方,配置有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以下,简单地称为前后方向)延 伸的后臂14 (rear arm)。在后车架部52a的下部,形成有借助未图示的枢轴支承后臂14的 前端的枢轴支承部52b。后臂14,借助其后端支承后轮7,并以枢轴为中心能够随着后轮7 一起上下起伏(摇动)。在燃料箱3的后面配置有搭乘者跨坐的车座15。车座15由配置在其下面的车座 导轨 54(seat rail)支承。另外,车体架5具有从前管51向后方并且向斜下方延伸的下部车架53。下部车架 53在发动机10的前面向斜下方延伸,之后向后方弯曲。下部车架53的后部在发动机10的下面向后方延伸,对发动机10进行支承。下部车架53的后端与后车架部52a连接。发动机10具有曲轴箱11、气缸12、气缸盖13,它们配置在燃料箱3的下方并且在 前轮6的后方。曲轴箱11位于发动机10的下部,气缸12和气缸盖13以在曲轴箱11上朝 向斜上方的方式配置。在发动机10上连接有用于将排气向车辆后方排出的排气管16。排 气管16从气缸盖13向前方突出,之后向下方弯曲。排气管16在气缸12和曲轴箱11的前 面向斜下方延伸。之后,排气管16经过曲轴箱11的下方并向车辆的后方延伸。另外,在排 气管16的后部连接有消声器17。在发动机10和燃料箱3的前方设有前悬架4,该前悬架4以向斜上下方向延伸 的方式配置,并在下端支承前轮6。如图1或图3所示,前悬架4具有在车辆的左右方向 (图3中X1-X2表示的方向(以下,简单地称为左右方向))分离(分开)配置的左右减振 器41 (左、右减振器)、和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竖向)上分离配置的上支架42和下支架 43。左右减振器41以向斜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它们的上部被上支架42的两端部和 下支架43的两端部保持。在左右减振器41的下部之间,配置有从上方覆盖前轮6的前翼子板49。前翼子板 49沿着前轮6的外周面弯曲接近前轮6配置。减振器41由内管41a、和相对于内管41a能 够上下移动的外管41b构成。外管41b以从内管41a向下方延伸的方式配置。前轮6由外 管41b的下端支承。另外,前翼子板49位于左右外管41b (左、右外管)之间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具备:燃料箱;配置在所述燃料箱的下方的发动机;配置在所述燃料箱和所述发动机的前方并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地延伸的前悬架;支承在所述前悬架的下端的前轮;由所述前悬架支承并且至少从上方覆盖所述前轮的前翼子板;以及安装在所述燃料箱的侧面的左、右罩,该左、右罩形成为从所述燃料箱向前方延伸,将行驶时通过所述前翼子板的上方而流向后方的空气引导到所述发动机,所述各罩以向车辆左右方向的外侧鼓起的方式弯曲,在该罩的前端的后方并且在后端的前方的位置具有作为位于车辆左右方向最外侧的部分的最外部,所述最外部位于比所述罩向所述燃料箱的安装位置靠前方的位置,所述左罩的前端与所述右罩的前端的间隔大于所述燃料箱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下贤祐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