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7999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单元,该第一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壁,该第一支撑壁的上侧设有第一支撑表面,从该第一支撑壁上向下延伸的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第一侧壁;第二支撑单元,该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撑壁,该第二支撑壁的上侧设有第二支撑表面,从该第二支撑壁上向下延伸的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第二侧壁;支撑腿组件可移动的安装于第一支撑单元或第二支撑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二支撑单元可移动的安装于第一支撑单元上;第二支撑单元可操作的相对于第一支撑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时,第二支撑表面和第一支撑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在第二位置时,第二支撑表面和第一支撑表面平行且第二支撑表面到第一支撑表面的距离小于一个第一侧壁和一个第二侧壁的高度和。(*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作台,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工作台
技术介绍
传统的工作台通常包括支撑单元和用于支撑该支撑单元的支撑腿组件,支撑单元 具有支撑表面,动力工具例如斜断锯等被放置于该支撑表面上,工作时,就可以在该支撑表 面上通过动力工具来加工工件了。但是,这种工作台由于体积较大,不易搬运,也不易储存, 比较占用空间。中国专利申请CN200710084025. 4号揭示了 一种可折叠的工作台,该工作台包括 支撑单元和用于支撑该支撑单元的支撑腿组件。其中,支撑腿组件可折叠的安装于支撑单 元上,这样以来,当需要储存或搬运时,将支撑腿组件折叠起来,体积就会相对变小。但是, 运输过程中,当需要放在小汽车的后备箱中时,这样的体积还是显得有些大。美国专利申请US2008/0149802A1号揭示了一种体积较小的工作台,该工作台包 括支撑单元和用于支撑该支撑单元的支撑腿组件。其中,支撑腿组件可折叠的安装于支撑 单元上,并且支撑单元分为两个部分,这两部分支撑单元可相对折叠,从而使得工作台可变 的更小。这种工作台象一个箱子一样,其折叠后的厚度等于两部分支撑单元各自厚度的总 和。所以,折叠后使得工作台的总体厚度显得比较厚,在空间比较有限的情况下会使得存放 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小体积的便携式工作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单元, 该第一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壁,该第一支撑壁的上侧设有第一支撑表面,从该第一支撑 壁上向下延伸的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第一侧壁;第二支撑单元,该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撑壁,该第二支撑壁的上侧设有第二 支撑表面,从该第二支撑壁上向下延伸的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第二侧壁;支撑腿组件可移动的安装于第一支撑单元或第二支撑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二支撑单元可移动的安装于第一支撑单元上;第二支撑单元可操作的相对于第一支撑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 第一位置时,第二支撑表面和第一支撑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在第二位置时,第二支撑表面 和第一支撑表面平行且第二支撑表面到第一支撑表面的距离小于一个第一侧壁和一个第 二侧壁的高度和。在本技术所揭示的便携式工作台中,当工作台被折叠后由于第二支撑表面到 第一支撑表面的距离小于一个第一侧壁和一个第二侧壁的高度和,从而使得本技术中 的便携式工作台折叠后体积更小,运输或者储存更方便。本技术的优选实现方案还可是以下几种优选的,本技术的第二支撑单元可枢转的连接于第一支撑单元上。优选的,本技术的第一支撑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侧壁,第二支撑单元具有 至少一个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一枢转轴穿过该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于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并使得第二支撑单元可相对所述第一 支撑单元绕所述枢转轴枢转。优选的,本技术的便携式工作台包括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具有一个锁紧状 态和一个释放状态,当该锁紧机构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二支撑单元相对第一支撑单元被锁 紧不可转动,当该锁紧机构处于释放状态时,第二支撑单元相对第一支撑单元被释放并可 相对第一支撑单元枢转。优选的,本技术的第二支撑表面到第一支撑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侧壁 的高度。优选的,本技术的便携式工作台上设置有把手。优选的,本技术的把手设置于第一支撑单元上,该把手呈U形。优选的,本技术的支撑腿组件包括四个支撑腿,其中两个支撑腿可枢转的连 接于第一支撑单元上。另外两个支撑腿可枢转的连接于第二支撑单元上。优选的,本技术的第一支撑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二支撑表面的面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揭示的便携式工作台在完全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揭示的便携式工作台从另一个角度看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揭示的便携式工作台当支撑腿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揭示的便携式工作台的局部分解图。图5为图3所揭示的便携式工作台当第二支撑单元相对第一支撑单元枢转过程中 的示意图。图6为图3所揭示的便携式工作台完全折叠好后的示意图。图7为图6所揭示的便携式工作台的从侧向看的示意图。图中20.便携式工作台76.第二较长侧壁136.扳手24.第一支撑单元80.支撑腿140.滑块28.第二支撑单元84.第一连接部144.上通孔32.支撑腿组件88.第二连接部148.下通孔36.第一支撑壁92.第一通孔152.销子40.第一支撑表面96.第二通孔156.锁紧螺栓44.第一侧壁100.螺栓160.套筒45.凹陷部104,.螺母164.螺母48.第一较长侧壁108 第二连接部侧壁168.弹簧52.把手112, 第二连接部收容腔172.钢珠56.第一收容空间116,.第一滑槽176.第二连接部垂60.第二支撑壁120.锁紧部180.盖子64.第二支撑表面124.释放部hi.第一侧壁高度68.第二侧壁128.第二上滑槽h2.第二侧壁高度72.凹陷部132.第二下滑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便携式工作台20包括第一支撑单元24、第二支撑单元28和用于支 撑该第一支撑单元24和第二支撑单元28的支撑腿组件32。进一步参照图2,第一支撑单元24包括一个第一支撑壁36,该第一支撑壁36为一 个较薄的长方形板状结构,该第一支撑壁36的上侧设有第一支撑表面40,该第一支撑表面 40为一个平面,该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壁36可以是一个铝制薄板,且可 以是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一支撑单元24上。该第一支撑壁36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较短的侧边缘和两个相对设置的较长的侧 边缘(未标示)。其中,分别从第一支撑壁36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较短的侧边缘处向下延伸 的设置有两个第一侧壁44。两个第一侧壁44大致平行设置。第一侧壁44为较薄的长方形 板状结构,在此将该作为第一侧壁44的长方形板的宽度定义为第一侧壁44的高度hi。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44可以是由两个较薄的金属板 焊接而成,该金属板的材料可以是铁等。每个较薄的金属板上都设有至少一个凹陷部45,凹 陷部45可以是三角形,设置凹陷部45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美观,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增加 强度。从第一支撑壁36的其中一个较长的侧边缘处向下延伸的设置有一个第一较长侧 壁48。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较长侧壁48可以做成镂空状的,这样就 可以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减轻便携式工作台20的整体重量。在第一较长侧壁的中间部设有把手52,该把手52大致呈U形设置。该把手52的 U形的两个自由端与第一较长侧壁48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把手52 可以是一体成形于第一较长侧壁48上。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把手52也可以 是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较长侧壁48上,例如通过铆钉等方式连接于第一较长侧壁48上。第一支撑壁36、两个第一侧壁44和第一较长侧壁48 —起限定了第一收容空间 56。该第一收容空间56用于收容第二支撑单元28,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第二支撑单元28是完全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56内的,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 二支撑单元28也可以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单元,该第一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壁,该第一支撑壁的上侧设有第一支撑表面,从该第一支撑壁上向下延伸的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第一侧壁;第二支撑单元,该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撑壁,该第二支撑壁的上侧设有第二支撑表面,从该第二支撑壁上向下延伸的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第二侧壁;支撑腿组件可移动的安装于第一支撑单元或第二支撑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二支撑单元可移动的安装于第一支撑单元上;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单元可操作的相对于第一支撑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时,第二支撑表面和第一支撑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在第二位置时,第二支撑表面和第一支撑表面平行且第二支撑表面到第一支撑表面的距离小于一个第一侧壁和一个第二侧壁的高度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雷厄姆格哈德沃伦布朗哈利索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