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85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发现,即下面式(Ⅰ)的化合物对Alk5和/或Alk4具有意想不到的高亲合性,并且可以用作Alk5和/或Alk4拮抗剂,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包括纤维变性疾病的众多疾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下面式(Ⅰ)的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是二聚多肽生长因子大家族中的成员,二聚多肽生长因子包括活化素,抑制素,骨形成蛋白(BMP),生长和分化因子(GDF),及苗勒氏抑制物质(MIS)。TGFβ存在三种亚型(TGFβ1、TGFβ2和TGFβ3),并且连同其受体一起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每个亚型均以组织特异性和发育调节的方式表达。各TGFβ亚型均以前体蛋白的形式合成,该前体蛋白在细胞内分裂成C-端区(与潜伏期关联的肽(LAP))和N-端区,即通常所说的成熟或活性TGFβ。LAP在从细胞中分泌出来之前,通常是通过非共价键与成熟的TGFβ相关联的。LAP-TGFβ复合体不能结合在TGFβ受体上,并且是非生物活性的。TGFβ一般是通过包括与凝血栓蛋白-1或胞浆素相互作用的多种机理,由所述复合体中释放出来(并活化)的。活化之后,TGFβ以高亲合性结合到II型受体(TGFβRII)上,该II型受体在组成上是活性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配体结合的II型受体使富甘氨酸/丝氨酸功能区中的TGFβI型受体(Alk 5)磷酸化,这使得I型受体能够恢复并磷酸化下游的信号传导分子Smad2或Smad3。例如参见Huse,M.等人的MolCell.8671-682(2001)。磷酸化的Smad2或Smad3可以接着与Smad4复合,而整个杂-Smad复合体移位至细胞核并调节多种TGFβ-应答基因的转录。例如参见Massagué的J. Ann.Rev.Biochem.Med.67773(1998)。活化素还是TGFβ总科的成员,TGFβ总科与TGF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活化素βa或βb的均-或杂-二聚体。活化素传递信号的方式与TGFβ相似,即通过在组成型丝氨酸-苏氨酸受体激酶上结合活化素II型受体(ActRIIB),并活化I型丝氨酸-苏氨酸受体Alk 4,以使Smad2或Smad3磷酸化。随后与Smad4形成的杂-Smad复合体还引起活化素诱导的对基因转录的调节。实际上,TGFβ及相关的因子如活化素调节大量的细胞过程,例如,上皮和造血细胞中的细胞周期停滞,间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控制,炎性细胞的募集,免疫抑制,伤口愈合,及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例如参见Massagué的J.Ann Rev.Cell.Biol.6594-641(1990);Roberts,A.B.和Sporn M.B.的Peptide Growth Factors and Their Receptors,95419-472BerlinSpringer-Verlag(1990);Roberts,A.B.和Sporn M.B.的Growth Factors 81-9(1993);及Alexandrow,M.G,Moses,H.L的Cancer Res.551452-1457(1995)。TGFβ信号通道的过度活跃是很多人类疾病的基础(例如,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异常高水平的炎性反应,纤维变性疾病,及渐进性癌症)。同样,活化素信号和活化素的过度表达也与病理性失调相关联,这种失调包括细胞外基质积聚和纤维变性(例如参见Matsuse,T.等人的Am.J.Respir Cell Mol.Biol.1317-24(1995);Inoue,S.等人的Biochem.Biophys.Res.Comm.205441~448(1994);Matsuse,T.等人的Am.J. Pathol.148707-713(1996);De Bleser等人的Hepatology 26905-9]2(1997);Pawlowski,J.E.等人的.J. Clin.Invest.100639-648(1997);Sugiyama,M.等人的 Gastroenterology 114550-558(1998);Munz,B.等人的EMBO J.185205-5215(1999)),炎性反应(例如参见,Rosendah1,A.等人的Am. J. Repir.CellMol.Biol.2560-68(2001)),恶病体质或消瘦(参见Matzuk,M.M.等人的Proc.Nat.Acad. Sci.USA 918817-8821(1994);Coerver,K.A.等人的Mol.Endocrinol.10534-543(1996);Cipriano,S.C.等人的Endocrinology 1412319-27(2000)),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病理反应(参见Logan,A.等人的Eur.J. Neurosci.112367-2374(1999);Logan,A.等人的Exp.Neurol.159504-510(1999);Masliah,E.等人的Neurochem.Int.39393-400(2001);De Groot,C.J.A.等人的J.Neuropathol.Exp.Neurol.58174-187(1999);John,G. R.等人的 Nat Med.81115-21(2002)),及高血压(参见Dahly,A.J.等人的Am.J.Physiol.Regul.Integr.Comp.Physiol.283R757-67(2002))。研究还表明,TGF β和活化素不能协同作用以诱导细胞外基质(例如参见,Sugiyama,M.等人的Gastroenterology 114550-558,(1998))。因此,需要开发TGFβ家族之信号通道组分的调制剂(如拮抗剂),以预防/治疗与该信号通道的机能不良有关的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下列意想不到的发现式(I)的化合物是TGFβ家族I型受体Alk5和/或A1k 4的强有力的拮抗剂。因而,式(I)的化合物可以用于预防和/或治疗下列疾病如纤维变性(例如肾纤维变性、肺部纤维变性和肝纤维变性),渐进性癌症,或者需要降低TGFβ家族信号活性的其它疾病。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下面式I的化合物 每个Ra独立地为烷基,链烯基,炔基,烷氧基,酰基,卤素,羟基,氨基,硝基,氧代,硫代,氰基,胍基(胍基),脒基,羧基,磺基,巯基,烷基硫基,烷基亚硫酰基,烷基硫酰基,氨羰基,烷基羰基氨基,芳基羰基氨基,杂芳基羰基氨基,烷基磺酰基氨基,芳基磺酰基氨基,杂芳基磺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脲,硫脲,氨磺酰基,磺酰胺,氨甲酰基,环烷基,环烷氧基,环烷基硫基,环烷基羰基,杂环烷基,杂环烷氧基,杂环烷基硫基,杂环烷基羰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酰基,杂芳基,杂芳氧基,杂芳硫基,或者杂芳酰基。R1为化学键,亚烷基,亚链烯基,亚炔基,或者-(CH2)r1-O-(CH2)r2-,这里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2或3。R2为环烷基,杂环烷基,环烯基,杂环烯基,芳基,杂芳基,或者化学键。R3为-C(O)-,-C(O)O-,-OC(O)-,-C(O)-N(Rb)-,-N(Rb)-C(O)-,-O-C(O)-N(Rb)-,-N(Rb)-C(O)-O-,-O-S(O)p-N(Rb)-,-N(Rb)-S(O)p-O-,-N(Rb)-C(O)-N(Rc)-,-N(Rb)-S(O)p-N(Rb)-,-C(O)-N(Rb)-S(O)p-,-S(O)p-N(Rb)-C(O)-,-S(O)p-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下面式(Ⅰ)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可药用的盐:***(Ⅰ)式中每个R↑[a]独立地为烷基,链烯基,炔基,烷氧基,酰基,卤素,羟基,氨基,硝基,氧代,硫代,氰基,胍基,脒基,羧基,磺基,巯基,烷基硫基,烷基亚 硫酰基,烷基硫酰基,氨羰基,烷基羰基氨基,芳基羰基氨基,杂芳基羰基氨基,烷基磺酰基氨基,芳基磺酰基氨基,杂芳基磺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氧基,脲,硫脲,氨磺酰基,磺酰胺,氨甲酰基,环烷基,环烷氧基,环烷基硫基,环烷基羰基,杂环烷基,杂环烷氧基,杂环烷基硫基,杂环烷基羰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酰基,杂芳基,杂芳氧基,杂芳硫基,或者杂芳酰基;R↑[1]为化学键,亚烷基,亚链烯基,亚炔基,或者-(CH↓[2])↓[r1]-O-(CH↓[2])↓[r2]-,这里r1和 r2各自独立地为2或3;R↑[2]为环烷基,杂环烷基,环烯基,杂环烯基,芳基,杂芳基,或者化学键;R↑[3]为-C(O)-,-C(O)O-,-OC(O)-,-C(O)-N(R↑[b])-,-N(R↑[b])-C(O)-,-O -C(O)-N(R↑[b])-,-N(R↑[b])-C(O)-O-,-O-S(O)↓[p]-N(R↑[b])-,-N(R↑[b])-S(O)↓[p]-O-,-N(R↑[b])-C(O)-N(R↑[c])-,-N(R↑[b])-S(O)↓[p]-N(R↑[b])-,-C(O)-N(R↑[b])-S(O)↓[p]-,-S(O)↓[p]-N(R↑[b])-C(O)-,-S(O)↓[p]-N(R↑[b])-,-N(R↑[b])-S(O)↓[p]-,-N(R↑[b])-,-S(O)↓[p]-,-O-,-S-,-(C(R↑[b])(R↑[c]))↓[q]-,或者化学键;这里R↑[b]和R↑[c]各自独立地为氢,羟基,烷基,芳基,芳烷基,杂环烷基,杂芳基,或者杂芳烷基;p为1或2;及q为1~4;R↑[4]为氢,烷基, 链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杂环烷基,(杂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杂环烯基,(杂环烯基)烷基,芳基,芳烷基,杂芳基,或者杂芳烷基;R↑[5]为氢,未取代的烷基,卤素取代的烷基,烷氧基,烷基亚硫酰基,氨基,链烯 基,炔基,环烷基,环烷氧基,环烷基亚硫酰基,杂环烷基,杂环烷氧基,杂环烷基亚硫酰基,芳基,芳氧基,芳基亚硫酰基,杂芳基,杂芳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成孙立红山峰克劳迪奥楚亚奎马克科尼比斯蒂莫西W庞茨玛丽贝思卡特朱斯温德辛葆拉A博里亚克肖丁利昂娜林拉塞尔C佩特
申请(专利权)人:比奥根艾迪克MA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