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锁止离合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7370 阅读:3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锁止离合器控制装置,在发动机负荷急变时,可以抑制在使锁止离合器的目标滑移量增大后再使其减少时的冲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的锁止离合器控制装置具有锁止离合器控制机构,其进行控制以使发动机侧和自动变速器侧之间的转速差即锁止离合器的滑移量达到目标滑移量,相对发动机的要求负荷的变化率达到规定阈值以上时,以规定的增加率增加目标滑移量(S4),并以规定的减少率减少由目标滑移量增加机构增加后的目标滑移量(S6),此时,规定的减少率如下设定,即要求负荷的变化率达到规定阈值以上时的运转状态,越是位于与要求负荷的增加相对的变矩器的自动变速器侧转速增加率低的运转状态,则规定的减少率设定得越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锁止离合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锁止离合器是将变矩器的输入侧和输出侧直接连接的离合器,当基于 车速和节气门开度而确定的车辆运转状态位于规定区域时,进行滑移控制 以使锁止离合器的滑移量达到目标滑移量。在此,在滑移控制过程中,若发动机转矩急剧变化则产生微震冲击(于、乂7V 乂、>3 、;/夕),故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技 术,即,在滑移控制过程中,当节气门开度的变化率达到规定值以上时, 增大目标滑移量,此后,若节气门开度的变化率达到规定值以下,则按照 与节气门开度变化率的增大量对应的时间来减少目标滑移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6-174075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目标滑移量的减少率仅由与节气门开度变化率的增大量对应的时间-来确-定—,——而未考虑涡轮转速的增加率,故当滑移量减少到正常状态的值时,有可能产生沖击。即,由于涡轮转速的增 加率因车速或变速比的不同而不同,故若不考虑涡轮转速即决定目标滑移量的减少率,则不能适当地回到正常状态的值,会产生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发动机负荷急变时,抑制在使锁止离合器的目 标滑移量增大后再使其减少时的沖击。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的锁止离合器控制装置,具有锁止离合器,其 设于安装在车辆的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之间的变矩器上,能够联结变矩器 的发动机侧和自动变速器侧;锁止离合器控制机构,其进行控制以使发动 机侧和自动变速器侧的转速差即锁止离合器的滑移量达到目标滑移量,其 中,该锁止离合器控制装置还具有要求负荷变化率运算机构,其运算相对发动机的要求负荷的变化率;目标滑移量增加机构,当要求负荷的变化 率为规定阈值以上时,其使目标滑移量以规定的增加率增加;目标滑移量 减少机构,其使利用目标滑移量增加机构增加的目标滑移量以规定的减少 率减少,要求负荷的变化率达到规定阈值以上时的运转状态,越是位于与 要求负荷的增加相对的变矩器的自动变速器侧转速增加率低的运转状态, 规定的减少率设定得越低。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要求负荷的变化率达到规定阈值以上并使目标滑移量 增加后,使其减少时的规定减少率如下设定,即要求负荷的变化率达到规 定阈值以上时的运转状态,越是位于与要求负荷的增加相对的变矩器的自 动变速器侧转速增加率低的运转状态,规定减少率设定得越低,因此,可 以对应车速或变速比等的运转状态来减少目标滑移量,可以抑制产生不协 调感或沖击。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锁止离合器控制的结构的概略结 构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锁止离合器控制的流程图3 (a)、 (b)是表示变速比和规定变化量的关系的图表;图4是表示车速和目标滑移量增加量的关系的图表;图5 (a)、 (b)是表示车速和目标滑移量上限值的关系的图表;图6(a)、 (b)是表示车速、变速比及目标滑移量减少量的关系的图表;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锁止离合器控制的作用的时序图。附图标记说明1 变矩器 2发动机 3自动变速器 5 泵轮 7涡轮 8锁止离合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等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锁止离合器的概略结构图。变矩 器1安装于发动机2和自动变速器3之间,经由流体将发动机2的驱动力矩器1中,相对地配置有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4连接的泵轮5和与自动变速器3的输入轴6连接的涡轮7。若随着发动机2 的转动,泵轮5转动,则填充在变矩器1内部的流体(ATF)流动,由此, 涡轮7转动。另夕卜,与变速器的输入轴6连接并且与涡轮7 —并转动的锁止离合器8 设于前罩9的内侧,该前罩9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4连接且与泵轮5构成 一体。若将锁止离合器8与泵轮5联结,则变矩器1的输入要素和输出要 素直接联结而不会相对转动,构成完全锁止状态。另外,若将输入要素和 输出要素设为半联结状态,则构成在输入要素和输出要素之间产生滑移的 滑移锁止状态。若完全解除锁止离合器8,则成为非锁止状态。锁止离合器8对应作用于其两侧的变矩器作用压力(T7。,一圧)PA 和变矩器释放压力PR之间的差压而动作,当释放压力PR大于作用压力PA 时,联结解除,当释放压力PR小于作用压力PA时,进4亍联结。依赖于锁止离合器8的联结力的、变矩器1的由锁止离合器8产生的 可传递转矩即锁止容量,由前述差压来决定。基于利用控制器运算的目标 滑移量来控制该差压。目标滑移量为变矩器1的输入要素和输出要素之间 的转速差,目标滑移量越大,差压越小,并使锁止离合器8的联结力降低。控制器IO从加速踏板操作量传感器11、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2、车速传 感器13、抑制开关14,分别接收加速踏板操作量、节气门开度、车速、选 择位置信号,并基于上述这些数据和发动机转矩、齿轮级数,计算锁止离 合器8的目标滑移量。并且,基于算出的目标滑移量,计算差压指令值, 将该差压指令值向液压回路20供给,该液压回3各20用于控制向锁止离合 器8的供给液压。另外,在位于D区域、M区域之外时,不进行锁止离合 器控制。锁止离合器8的联结状态即非锁止状态、滑移锁止状态、以及完全锁 止状态,基于由车速和节气门开度确定的运转状态来决定。其中,在位于 滑移锁止状态和完全锁止状态时,若节气门开度急剧变化,则由于向自动 变速器3传递的输入转矩即发动机转矩急剧变化,故导致产生微震冲击,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进行如下控制与节气门开度的增大对应地增大目标 滑移量,之后使其减少。关于此时的目标滑移量的控制,参照图2进行说 明。6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变速器的锁止离合器控制的流程图。另 外,在图2中,仅表示计算总目标滑移量的控制,但实际上,可基于算出 的总目标滑移量来计算差压指令值,并对应该差压指令值控制向锁止离合器8供给的液压。在步骤S1中,判断是否为非变速期间。若为非变速期间,则进入步骤 S2,若为变速期间,则结束处理。在步骤S2中,判断是位于滑行(-一7卜)状态,还是位于驱动状态。 在步骤S3中,判断节气门开度的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dTH是否比规定 变化量(规定阈值)大。若节气门开度的变化量dTH比规定变化量大,则 进入步骤S4,若节气门开度的变化量dTH为规定变化量以下,则结束处理。 规定变化量是判断是否进行以下步骤S4 ~ S7的控制的阈值,参照图3 的图表进行运算。图3 (a)是在步骤S2中判定为滑行状态时参照的图表, 图3 (b)是在步骤S2中判定为驱动状态时参照的图表。设定驱动状态时的 阈值更大。另外,图3 (a)、 (b)均为变速比越小即变速级越位于高(high) 侧,则规定变化量设定得越大,并设定为如下的较大值,即相比位于低速 级时,位于规定的高速级时变得难以进行以下控制的较大值。在步骤S4中(目标滑移量增加机构),计算总目标滑移量Tslipjotal。 总.目标滑移量Tslip—total基于以下式(1 )及式(2 )进行计算。 Tslip = Tslip (扁l )十dltTslip (式1 )Tslip」otal = Tslip—base+Tslip (式2 )在此,Tslip为目标滑移量、Tslip(-1)为一个作业之前的目标滑移量、 dltTslip为目标滑移量增加量(规定的增加率)、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锁止离合器控制装置,具有: 锁止离合器,其设于安装在车辆的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之间的变矩器上,能够联结所述变矩器的发动机侧和自动变速器侧; 锁止离合器控制机构,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发动机侧和所述自动变速器侧的转速差即 所述锁止离合器的滑移量达到目标滑移量; 该锁止离合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有: 要求负荷变化率运算机构,其运算相对发动机的要求负荷的变化率; 目标滑移量增加机构,当所述要求负荷的变化率为规定阈值以上时,其使所述目标滑移量 以规定的增加率增加; 目标滑移量减少机构,其使利用所述目标滑移量增加机构增加的目标滑移量以规定的减少率减少; 所述要求负荷的变化率达到规定阈值以上时的运转状态,越是位于与所述要求负荷的增加相对的所述变矩器的自动变速器侧转速增加率 低的运转状态,所述规定的减少率设定得越低。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上智子山胁盛正泽野公一
申请(专利权)人:加特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