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楢原秀太郎专利>正文

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2112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前二轮式三轮车为可更稳定的行走的骑乘物,为了对于二轮自行车骑术不好的人或体力差的人,是便利的骑乘物,要求开发结构简单,且运转性能好的三轮车。该三轮车为通过使手柄杆以轴支承的操纵方向支柱的支点为中心,左右转动地动作,使本体框架和左右前轮倾斜,可以倾斜的前二轮式三轮车。这通过借助与手柄杆连接的控制缆索,控制由悬架左右前轮的叉支柱和框架前端的头管构成的平行四边形连杆而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二个前轮、 一个后轮的前二轮式三轮车。特别地本 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可以只利用人力行走的结构,具有优良的旋转性能,并 且即使在倾斜面上行走,也容易操纵的前二轮式三轮车。
技术介绍
作为自行车, 一般为二轮车。它是在行走时需要一定的技术,另 外,由于其结构上的特性,它是不稳定的乘骑物。因此,对没达到一 定技术熟练程度的人或由于体力的问题,要求更稳定结构的乘骑物。 另外,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老龄人更容易操纵并且稳定性高 的乘骑物,三轮车引人注意。作为现有的三轮自行车, 一般为有一个前轮、二个后轮的后二轮 式三轮自行车。然而,在后二轮式三轮自行车的情况下,因为采用驱 动后轮前进的结构,所以后轮为比较固定的结构,结构复杂。另外,在骑乘后二轮式三轮自行车使其旋转时,由于向着旋转的 外侧作用离心力,为了抵抗这种离心力,骑车人必需利用身体躯干操 作,使车体向旋转内侧倾斜。在现有的后二轮式三轮自行车中,为了 旋转时不会轻易地翻倒,而使车框架可左右摇动,使重心可以向左右 移动。另一方面,当旋转结束时,通过复原弹簧的作用,返回正立位 置。然而,这种情况下的重心向左右的移动,要依靠骑车人专门的身 体躯干操作,因此对于自行车骑术不好的人或体力差的人,不能很好 地进行随机应变的移动操作,存在操纵不稳定的问题。另外,后二轮 的三轮车由于配置在后面的二个车轮平行地固定,所以存在旋转时后 轮横向滑动,旋转性能不好,并且小回转无效的缺点。另外,具有在 从后二轮式三轮车下来而步行时,脚会碰到后轮而难以行走,车辆的 后部较重,抬高变更方向等的操作较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有二个前轮、 一个后轮的前二轮式三轮车(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3-82689)。在前二轮式三轮车中,位于前 面的作为操纵方向轮的二轮一般为通过固定在手柄上的杆(或控制杆 和连杆)可连动的结构。但是,在这种结构的前二轮式三轮车中,分 别独自支承左前轮和右前轮的前轮悬架构件、即左前轮悬架构件和右 前轮悬架构件分别支承在固定于头管的叉支柱管、即左侧叉支柱管和 右侧叉支柱管上,旋转操作不容易。即,当旋转时,由于力向着旋转 外侧作用,所以存在骑车人的上体容易向旋转外侧倾斜,容易导致向 旋转外侧翻倒的问题。为了防止这种问题,通常,骑车人在操作手柄 时,使上侧向旋转内侧倾斜,以防止向外侧翻倒,但由于固定的前轮 支承结构,车体本身不能倾斜,因此,操作非常困难。作为解决这个 问题的方法之一,提出了在旋转时可以使左前轮和右前轮倾斜的结构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99/61304号小册子)。然而,与行进方向成直角,并且在与地面水平的方向延伸的操纵 方向手柄杆固定在操纵方向支柱(转向轴)上或采用形成为一体的结 构。如上所述,由于旋转时,力向旋转外侧作用,所以骑车人的上体 容易向旋转外侧倾斜,由于这样,开始旋转操作更困难,另外,该前 二轮式三轮车,因为旋转时需要进行对应旋转操纵方向支柱的倾斜而 使前轮倾斜的操作,因此对于二轮自行车骑术不好的人或体力差的人, 不能很好地进行随机应变的移动操作,有操纵不稳定的问题。另外, 在向左右倾斜的路面上行走的情况下等,手柄操作非常困难,还有小 回转等情况下的操作性不好的问题。:日本特开平3-82689,:国际公开第99/61304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前二轮式三轮车基本上为可以更稳定行走的骑乘物,对于二轮自 行车骑术不好的人或体力差的人是便利的骑乘物。因此,要求提供可 以活用这种特性,并且运转性能良好的前二轮式三轮车,特别要求开 发具有只用人力可以行走的结构,具有优良的旋转性能,并且即使在 倾斜面上行走,操作也容易的前二轮式三轮车。在本说明书中,左 和右指向着三轮车的行时方向前方的状态下的左、右。本专利技术是考虑这个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提供可以利用向车 体的旋转内侧倾斜的身体的自然动作,可以起动倾斜行走,提高驾驶 行走性的三轮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者对前轮操纵方向控制机构深入进行 设计研究的结果发现,在作为前轮至少具有二个轮的骑乘车辆中,对 于用于进行操纵方向操作的手柄杆(通常,与水平的路面平行地配置, 并且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在该手柄杆的左右两端设置手柄把手,骑 车人握住把手进行操纵方向操作),当在车辆旋转时,如果施加将旋转 内侧的手柄把手压下的力(向路面侧施加力),则左右前轮向旋转内侧 方向倾斜(与前轮的接地面相反一侧的车轮顶部向旋转内侧倾斜),车 辆轴向旋转内侧倾斜(操纵方向支柱向旋转内侧倾斜)时,操纵方向 的操作容易,另外,车辆开始旋转动作极平稳,此外,即使在倾斜的 路面行走,车辆控制容易,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利用伴随着旋转动作,骑车人自然地将重心向旋 转内侧移动的原理。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为了利用该原理,具有使用与 手柄杆连接的控制缆索,使左右前轮在旋转内侧方向倾斜的机构。具 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为,提供通过向路面压下手柄杆的旋转内侧的 手柄把手侧,使左右前轮在旋转内侧方向倾斜的机构和方法,和/或, 通过在与路面相反的方向拉起手柄杆的旋转外侧的手柄把手侧(即, 伴随旋转向旋转内侧拉动并向上升方向上加力),使左右前轮(还有后 轮)在旋转内侧方向倾斜的机构和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结构的三轮车。 (l)一种三轮车,其具有在车体的前部可以操纵方向的左右一对 前轮WpL、 Wj^和在该导体的后部可驱动的单一的后轮WR,其特征在 于(A) 可转动地轴支承操纵方向手柄杆28的操纵方向支柱27可转动 地支承在固定于车体框架F的前端的头管21上;(B) 具有与上述头管21的上部相互一体地连接,并且被可转动地支 承的上部连杆38,和与上述头管21的下部相互一体地连接,并且被可 转动地支承的下部连杆39;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侧叉支柱管29R配置在上述头管21的两侧,该左侧叉支柱管29l在正下方配置并可转动地支承有可转动地悬架左 前轮WFl的左侧前轮悬架构件30l,该右侧叉支柱管29k在正下方配置 并可转动地支承有可转动地悬架右前轮WFR的右侧前轮悬架构件30R;上述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側叉支柱管29r的上下两部分别可转动 地轴支承在上述上部连杆38和下部连杆39的左右两端部;(C) 左右前轮控制缆索固定件54l、 54R配置在上述操纵方向手 柄杆28上,具有与上述左侧固定件54—体地连接的控制缆索52L, 该控制缆索52l延伸,与配置在上述下部连杆的右侧部分3&上的保持 件5(k—体地连接;另一方面,具有与上述右侧固定件5^—体地连接 的控制缆索52p该控制缆索52R延伸,与配置在上述下部连杆的左侧 部分3%上的保持件50l—体地逢接;(D) 弹簧48配置在该前轮控制缆索固定件54相邻部分的控制缆 索上;另一方面,复位弹簧51配置在该下部连杆39的控制缆索固定 件50上。(2) —种三轮车,其具有在车体的前部可以操纵方向的左右一对 前轮WfL、 W^和在该车体的后部可驱动的单一的后轮WR,其特征在 于(a) 可转动地支承操纵方向手柄杆28的操纵方向支柱27可转动 地支承在固定于车体框架F的前端的头管21上; (b) 具有与上述头管21的上部相互一体地连接,并且被可转动 地轴支承的上部连杆38,和与上述头管21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车,其具有在车体的前部可操纵方向的左右一对前轮(W↓[FL]、W↓[FR])和在该车体的后部可驱动的单一的后轮(W↓[R]),其特征在于: 可转动地支承操纵方向手柄杆(28)的操纵方向支柱(27)可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车体框架( F)的前端的头管(21)上; 具有与所述头管(21)的上部相互连接为一体,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承的上部连杆(38),和与所述头管(21)的下部相互连接为一体,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承的下部连杆(39); 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侧 叉支柱管(29↓[R])配置在所述头管(21)的两侧,所述左侧叉支柱管(29↓[L])在正下方配置并可转动地支承有可转动地悬架左前轮(W↓[FL])的左侧前轮悬架构件(30↓[L]),所述右侧叉支柱管(29↓[R])在正下方配置并可转动地支承有可转动地悬架右前轮(WFR)的右侧前轮悬架构件(30↓[R]); 所述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侧叉支柱管(29↓[R])的上下两部分别可转动地轴支承在所述上部连杆(38)和下部连杆(39)的左右两端部上; 左右前轮控 制缆索因定件(54↓[L]、54↓[R])相对于所述操纵方向的手柄杆(28)的左右把手(78↓[L]、78↓[R])配置在操纵方向支柱(27)侧; 具有与所述左侧固定件(54↓[L])一体地连接的控制缆索(52↓[L]),该控制缆索( 52↓[L])延伸,可转位地通过向下配置在所述上部连杆的右侧部分(38↓[R])上的保持件(49↓[R]),与向上配置在所述下部连杆的右侧部分(39↓[R])上的保持件(50↓[R])一体地连接;另一方面,具有与所述右侧固定件(54↓[R])一体地连接的控制缆索(52↓[R]),该控制缆索(52↓[R])延伸,可转位地通过向下配置在所述上部连杆的左侧部分(38↓[L])上的保持件(49↓[L]),与向上配置在所述下部连杆的左侧部分(39↓[L])上的保持件(50↓[L])一体地连接; 控制缆索保持件(58)固定在所述操纵方向支柱(27)的操纵方向手柄杆侧的上部,控制缆索(52↓[L])可转位地通过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左侧(58↓[L]),左侧弹簧(48↓[L])配置在所述左侧固定件(54↓[L])和该控制缆 索保持件的左侧(58↓[L])之间,另一方面,控制缆索(52↓[R])可转位地通过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右侧(58↓[R]),右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车,其具有在车体的前部可操纵方向的左右一对前轮(WFL、WFR)和在该车体的后部可驱动的单一的后轮(WR),其特征在于可转动地支承操纵方向手柄杆(28)的操纵方向支柱(27)可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车体框架(F)的前端的头管(21)上;具有与所述头管(21)的上部相互连接为一体,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承的上部连杆(38),和与所述头管(21)的下部相互连接为一体,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承的下部连杆(39);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侧叉支柱管(29R)配置在所述头管(21)的两侧,所述左侧叉支柱管(29L)在正下方配置并可转动地支承有可转动地悬架左前轮(WFL)的左侧前轮悬架构件(30L),所述右侧叉支柱管(29R)在正下方配置并可转动地支承有可转动地悬架右前轮(WFR)的右侧前轮悬架构件(30R);所述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侧叉支柱管(29R)的上下两部分别可转动地轴支承在所述上部连杆(38)和下部连杆(39)的左右两端部上;左右前轮控制缆索因定件(54L、54R)相对于所述操纵方向的手柄杆(28)的左右把手(78L、78R)配置在操纵方向支柱(27)侧;具有与所述左侧固定件(54L)一体地连接的控制缆索(52L),该控制缆索(52L)延伸,可转位地通过向下配置在所述上部连杆的右侧部分(38R)上的保持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楢原秀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楢原秀太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