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向阳专利>正文

一种轻便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701 阅读:5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便三轮车,该三轮车的车架包括由上管、下管、前管、后立管组成的主车架及安装在主车架后端的后轴连接装置,后轴连接装置包括导向架、连接片总成及立叉或减震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轻便三轮车的车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容易加工、便于包装运输;采用本车架组装的轻便三轮车小巧轻便、不容易翻侧,行驶稳定安全、乘坐舒适、刹车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用途广泛,既可采用人力驱动作为一般的交通代步工具,也可以开发为童车、休闲车、健身车、游乐车、旅游车、送货车等,装上电池、电动机或内燃机,还可以进一步将其组装为轻便三轮电动车、轻便三轮助动车、轻便三轮机动车及残疾人车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ZL200410027852.6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4年7月1日,申请号为200410027852.6,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轻便三轮车及其车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轮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轻便的三轮车。技术背景三轮车在平直的路面上慢速行驶时,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要优于自行车,因此三轮车在童车中被广泛使用,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还是一种普遍的运输工具。但是现有三轮车车架结构复杂,“体形”太大、车身笨重,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及快速转弯时车身容易翻侧,在道路资源紧缺、交通日益拥挤、人们安全意识日渐增强的今天,三轮车理所当然地在一些大、中城市遭到“封杀”。作为本专利技术最接近的对比文件,专利号为90212599.0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经改进的自行车车架,据称该车架既可作为自行车车架,又可伸展为三轮车车架,实现一架两用。但由于其后轴是用于装配的死轴,如采用后轮驱动及安装刹车装置势必加设复杂的传动部件和定位部件,而前轮驱动实际上又不可能,故该专利技术难于实施,更不可能解决侧翻问题。专利号为98227086.0及88201411.0的中国专利文件各公开了一种防侧翻三轮车,该专利技术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侧翻问题,但却没有解决普通三轮车车架结构复杂、“体形”太大、车身笨重、不易包装运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车身小巧轻便、行驶稳定安全、不容易翻侧,且可以作为交通代步工具及具有多种用途的轻便三轮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轻便三轮车,包括车架、一个前轮和一对后轮、后轴和刹车装置,所述的车架包括由上管、下管、前管、后立管组成的主车架及安装在主车架后端的后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轴连接装置包括导向架、连接片总成、立叉或一对并列的左、右减震器;所述的导向架为左、右叉管通过1-2条平叉小管固接而成的平叉,所述的立叉由左、右叉管通过1-2条立叉小管固接而成;所述的连接片总成包括对称地设于导向架后端两侧的左、右连接片及装于连接片上用于安装后轴的轴承,所述的左、右连接片之间固装有1-2条横向连接管,两条横向连接管管壁内侧之间的间距在70±30mm范围间选择,左、右连接片的间距在100-600mm范围间选择;所述的平叉前端与主车架后下端相接,其后端与连接片总成相接,所述的立叉或左、右减震器上端与主车架后上端相接,其下端与导向架后部或连接片总成相接;所述的平叉包括固装其后端的平叉接片,平叉接片为半椭圆片状或矩形片状,其上开设有3条与所述的横向连接管及后轴配合且向下开口的装配槽,平叉接片的间距在80-300mm之间选择,且小于左、右连接片的间距;所述的平叉后端通过平叉接片与横向连接管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刹车装置为一对,且对称安装在左、右连接片的外侧。本专利技术轻便三轮车的优点为1、小巧轻便。本专利技术轻便三轮车的长度与普通自行车一样,其宽度可以在250-800mm之间选择,车身比自行车略重,这种体形“娇小”的三轮车落地面积小,装上人力驱动装置完全可以象自行车一样作为一般的交通代步工具在城乡普遍使用。2、不容易翻侧,行驶稳定安全、乘坐舒适。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片总成与主车架之间可以安装减震器,当后轮一侧碰到障碍物或车辆转向时车身仍可保持平衡而避免翻侧,采用减震器大大增加了行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3、刹车可靠安全。本专利技术除了在前轮安装普通刹车部件外,还采用了双后轮刹车装置,克服了现有大多数三轮车单后轮刹车的缺点,增加了刹车的可靠性和行驶的安全性。4、用途广泛。本专利技术既可采用人力驱动作为一般的交通代步工具,也可以开发为童车、休闲车、健身车、游乐车、旅游车、送货车等,装上电池、电动机或内燃机,还可以进一步将其组装为三轮电动车、三轮助动车、三轮机动车及残疾人车等。附图说明图1为大开叉固定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2为大开叉带连接管固定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3为大开叉+减震器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4为小开叉带连接管固定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5为平叉接片示意6为小开叉+减震器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7为带套管导向板+减震器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8为带套管导向板示意9为槽形导向板+减震器式后轴连接装置透视10为槽形导向板示意11为连接片总成透视12为对称设置带抱闸圈的抱闸盒示意13为连接片总成上安装抱闸盒示意14为本专利技术轻型三轮自行车优选实施例效果中主车架1 上管2 下管3 前管4后立管5 后轴连接装置6 刹车装置8后轴9 中轴套管10 导向架61连接片总成62立叉63A 左、右减震器63B、63B’平叉611 带套管导向板612 槽形导向板613平叉小管或平叉支架614立叉小管615平叉接片616、616’左右连接片621、621’ 横向连接管622、622’轴承623、623’左右抱闸盒81、81’左右抱闸圈82、82’ 左右曲拐83、83’曲拐连接杆84 刹车线中接头8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为后轴带减震器的轻型三轮自行车。如图9、图10、图14所示,该轻型三轮自行车车架包括由上管2、下管3、前管4、后立管5组成的主车架1及安装在主车架1后端的后轴连接装置6。后轴连接装置6采用槽形导向板+减震器式结构,该装置包括带槽形截面的导向板613,一对左、右并列的减震器63B、63B’及连接片总成62。槽形导向板613用2mm的薄钢板制成,后端两侧边各设有3个圆孔,其中中间的圆孔与后轴9配合,且孔径大于后轴9,以便后轴9在其中能自由运转,其余两个圆孔用于安装下述的两条横向连接管622、622’;如图11所示,连接片总成62包括左、右连接片621、621’、装于连接片中部的轴承623、623’及一对并列的横向连接管622、622’;左、右连接片621、621’的间距为300mm,两条横向连接管622、622’穿过槽形导向板613后端两侧边预设的圆孔与左、右连接片621、621’固接,且与槽形导向板613固接。两条横向连接管622、622’管壁内侧之间的间距为80mm,左、右减震器63B、63B’与槽形导向板613同侧侧边之间预留22mm的空隙,使飞轮在其中运转不会产生干涉。槽形导向板613前端与下管3后端铰接,其后端通过左、右减震器63B、63B’与后立管5上端实现弹性连接。如图14所示,在上述车架的前管4装上前叉部件,在前叉部件的上、下端分别装上车把和20″的前轮,在连接片总成62的轴承623、623’中装上长为500mm的后轴9,后轴9穿过槽形导向板613中间预设的圆孔,一端与一个后轮固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另一个后轮活接,以形成差速传动,两后轮的轮径均为20″。在中轴套管10中装上中轴,中轴上安装48齿的链盘和脚蹬部件,在后轴9上与链盘相对应部位固装上16齿的飞轮,链盘和飞轮之间装上链条,为防止飞轮脱链,在飞轮前端可以加装紧链轮;如图12、图13所示,在连接片总成62的左、右连接片621、621’外侧对称装上带抱闸圈82、82’的抱闸盒81、81’,两抱闸圈82、82’上的曲拐83、83’之间装上曲拐连接杆84,在曲拐连接杆84中部装上刹车线中接头85,在两后轮的轴套内侧与抱闸盒81、81’对应部位装上抱闸盘(本实施例采用抱闸刹车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便三轮车,包括车架、一个前轮和一对后轮、后轴(9)和刹车装置(8),所述的车架包括由上管(2)、下管(3)、前管(4)、后立管(5)组成的主车架(1)及安装在主车架(1)后端的后轴连接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轴连接装置(6)包括导向架(61)、连接片总成(62)、立叉(63A)或一对并列的左、右减震器(63B、63B’);所述的导向架(61)为左、右叉管通过1-2条平叉小管(614)固接而成的平叉(611),所述的立叉(63A)由左、右叉管通过1-2条立 叉小管(615)固接而成;所述的连接片总成(62)包括对称地设于导向架(61)后端两侧的左、右连接片(621、621’)及装于连接片(621、621’)上用于安装后轴(9)的轴承(623、623’),所述的左、右连接片(621、62 1’)之间固装有1-2条横向连接管(622、622’),两条横向连接管(622、622’)管壁内侧之间的间距在70±30mm范围间选择,左、右连接片(621、621’)的间距在100-600mm范围间选择;所述的平叉(611)前端与 主车架(1)后下端相接,其后端与连接片总成(62)相接,所述的立叉(63A)或左、右减震器(63B、63B’)上端与主车架(1)后上端相接,其下端与导向架(61)后部或连接片总成(62)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张向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