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多模态协力车,其主要是可于车架上变换第一车座及第二车座的方向,且第一车座与第二车座中至少其一是指向并连接转向轮,以供具有多种不同的骑乘模态。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所常见的协力车构造,如中国台湾新型公告第M267160号「协力车结构改良」专利案,其是包括有车架体、前座垫、后座垫、手把、前轮、后轮及传动机构所组成,由于该前座垫及后座垫是固定于车架体上,而且乘坐于前座垫或后座垫上的骑乘者均是共享同一组传动机构,故其无法任意转动前座垫及后座垫,以不同的方向〔即二个骑乘者背向或相向〕进行控制,因此在使用上缺乏变化性及趣味性。又如中国台湾新型公告第M250878号「协力车驱动机构之改良」专利案,其是于协力车车架的前轮及后轮之间设置有一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是包含有数驱动组,每一驱动组分别具有一组枢接于该车架两侧之曲柄,各个曲柄枢接于车架一端分别固接一单向转动构件,各该单向转动构件与后轮的齿盘间分别以链条连结传动,以供各使用者可以同向踩踏共同带动后轮前进,这种构造仅能单向带动后轮前进,并无法任意改变转向踩踏,故同样缺少了变化性及趣味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模态协力车,包括有:车架,包括有相连接的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转向轮,设置于车架的第一部位;定向轮,设置于车架的第二部位;第一踩踏件,可枢转地设置于车架的第一部位;第二踩踏件,可枢转地设置于车架的 第二部位;第一传动单元,连接第一踩踏件与定向轮;第二传动单元,连接第二踩踏件与定向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车座,设置于车架的第一部位,包括有一第一座垫及第一把手;第二车座,设置于车架的第二部位,包括 有一第二座垫及第二把 ...
【技术特征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