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景龄专利>正文

可脚控的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702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脚控的自行车,包括行车部、蹬踏传动部、操纵制动部三部分,行车部由车架前部、驱动轮、脚架、鞍座、鞍管、两用轴、转向轮、后叉、车架后部、挡泥片构成。蹬踏传动部由前轴、左异形蹬、右异形蹬、便卸左右曲柄、链缘轮、外罩、左右啮合微调构成。前轴、左异形蹬、右异形蹬、便卸左右曲柄、链缘轮呈刚性连接并直接驱动驱动轮。操纵制动部由减震簧、转向浅齿轮、从动浅齿轮、左右侧手把、右膝转把、钳式闸把构成。左右侧手把、右膝转把安装于转向浅齿轮的上表面经齿轮传动可间接操纵转向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骑速前提下小轮化、安全可靠、便于操控及与环境互动,适应的年龄跨度大,结构简单、易维护、没有脱链后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尤其是涉及一系列可脚控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我国少年儿童的体质总体堪忧,功课、动漫、视频游戏让他门久坐不动,户外运动嬉戏的时间和场所都非常有限,如果有一种小巧得能在居室内放置甚至能在室内外通行的自行车,就可以经常在室内支撑起来,既蹬着锻炼又享受视频而一举两得。如果把小巧车设计成快慢及转向可以全由脚来控制,则可让少儿们在空地上辗转,自由往来如梭,而双手或持械或玩球嬉戏自如。如再有专业人士设计车球并组织相关赛事,必更能吸引他们参与比赛和游戏。崇尚团队精神的对抗竞技,既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还可激励青少年的参与,减少一点对网络的过度迷恋。自行车、动力自行车、摩托车等两轮车家族已相当齐全,现代大城市所缺少的是不用折叠就能直接放进汽车后备箱、能直接骑进地铁、一两秒钟简单折叠就能带进公交车的小巧自行车,也缺少能在拥挤的人群中使用的、不拘马路、人行道、公共场所室内室外都能骑行的小巧自行车,同样也缺少符合古迹保护规定又不防碍其他游客的小巧自行车。为此,应对传统自行车的人-机-环境界面作改进,使自行车家族更好地与时俱进。比如,自行车的前轮、前叉和大摆幅的车把就是骑车人面前的一道阻隔,使得骑车人面前的一切都不能触手可及,人不下车连开个门锁都很困难,骑车时摆幅失控还会造成翻车,而且硕大的自行车形象不低调,再加上它速度越慢反而越不安全,所以在人群中常常遭遇反感。小巧车除应取消阻隔外,如再能从结构上保证每个骑车人,一能坐姿立定、二能一脚点地如滑板而行、三能以一脚或两脚帮助转向和制动,又能从结构上保证不防碍各种动作在极快中转换,其界面包括环境界面的亲和力尤其是自身及其他人的安全就都不会成为问题。所有骑车人注意观察一下自己不难发现,行进中膝盖除在竖直面上划小圆外,横方向在相当幅度内的自由度并未受到约束。训练膝盖用横向力度单独控制自行车方向必然可行,仅当大转向或急掉头时才有必要辅以其他方法。人的双脚可以分工细化更赋技巧,经过练习必能协调自如而不必总低头注视,必能腾出手眼对另外的事项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鸟类的飞翔相比,人类的游泳、骑自行车更是后天本领,十九世纪的人们一定惊讶两轮的自行车、摩托车竟然能安全飞驰,所以今天的人们应理解用脚来控制的自行车也一定能安全骑行,后天的练习加上脚控车的不断改进必能让将来的车球对阵精彩纷呈。肢体残缺的人有代偿能力,比常人更易掌握后天本领。既能手控又能脚控可作多种操控选择的小巧自行车应比拐仗、轮椅更能帮助他们。对老年人及其他丧失行走能力或不能长距离行走的人,也应鼓励他们骑上又安全又不过分追求速度的小巧车以便多进行户外的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系列短小轻便、可快速折叠、并能做到外出不离身、安全易驾、使用场合极少受限、可解放骑车人双手、适应的年龄跨度大、结构简单、易维护、没有脱链后患的可脚控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行车部、蹬踏传动部、操纵制动部三部分,行车部由车架前部、驱动轮、脚架、鞍座、鞍管、两用轴、转向轮、后叉、车架后部、挡泥片构成。蹬踏传动部由前轴、左异形蹬、右异形蹬、便卸左右曲柄、链缘轮、外罩、左右啮合微调构成。前轴、左异形蹬、右异形蹬、便卸左右曲柄、链缘轮呈刚性连接并直接驱动驱动轮。操纵制动部由减震簧、转向浅齿轮、从动浅齿轮、左右侧手把、右膝转把、钳式闸把构成。左右侧手把、右膝转把安装于转向浅齿轮的上表面经齿轮传动可间接操纵转向轮。本专利技术所述链缘轮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驱动轮的直径,构成一种无链条一级传动的反蹬驱动。本专利技术所述链缘轮具有与传统自行车链条形状相同的边缘,与驱动轮的飞轮直接啮合;所述左异形蹬、右异形蹬重心下置。本专利技术所述转向浅齿轮与从动浅齿轮啮合且变比为2∶1,车架前部上端的一部在转向浅齿轮缺角处限制了转向轮的转向角最大幅度为65°至85°,保证摆幅不会失控。本专利技术所述转向浅齿轮上表面分布有三个切方向限位的转把座令左右侧手把和右膝转把在径方向保持一定自由度。本专利技术所述自行车的整车长0.6m至0.9m,一次折叠后为0.4m至0.6m。本专利技术在保证骑速前提下小轮化;采用反蹬等措施以利认蹬盲踏及视觉指引;以2∶1的变比缩小手把摆幅并兼顾了整车折叠;重复设置转把以便人们安全选择及循序掌握;把传统自行车整体形象缩短并倒置让骑车人俨然倒坐于手把处以便于与环境互动。行车、蹬踏传动、操纵制动三部分之外的附加功能部件(背囊支撑、磨轮发电机之类)则根据车型需要决定取舍。本专利技术除采用普通钢材外,也根据车型需要适当选用轻金属、钛合金、复合材料以减轻车重。本专利技术采用整车单折叠也比传统的多处折叠更方便快捷,重要的是环境界面得到改善,面前可及的一切皆触手可及,人群中也不遭反感。本专利技术除军用车、童车外,中档车还有巡警车、户外运动车、通勤车、会展车、休闲车等多种车型。巡警车用于增大巡逻范围和频度或节约警力;户外运动车为户外运动爱好者节省乘坐交通工具之后因徒步而花费的时间与体力;通勤车可让上班族即使是乘坐公交车也能实现门对门交通、会展车可帮助人们轻松观赏,而收获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休闲车主要用于中老年人观光购物和户外活动。由于能提供补充电力,行进中拍摄没有步幅抖现象,方便即兴抓拍,极受户外摄影爱好者青睐。本专利技术车高变形性大,适应的年龄跨度大,且还有结构简单、易维护、没有脱链后患,既有体育应用远景又能充分利用自行车产业资源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车主体折叠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趣味童车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行车部由车架前部1、驱动轮2、脚架3、鞍座4、鞍管5、两用轴6、转向轮7、后叉8、车架后部9、挡泥片10构成。车架前部1的下端安装有驱动轮2(其轮毂左侧有制动鼓闸右侧有飞轮)和脚架3,最上端是鞍座4和鞍管5,装有转向轮7的后叉8安装在车架后部9上。蹬踏传动部由前轴11、左异形蹬12、右异形蹬13、便卸左右曲柄14、链缘轮15、外罩16、左右啮合微调17构成。刚性连接的蹬踏结构中,链缘轮15紧固在中间右侧,左右啮合微调17安装在驱动轮2轮轴的两端。操纵制动部由减震簧18、转向浅齿轮19、从动浅齿轮20、左右侧手把21、右膝转把22、钳式闸把23组成。两用轴6连接车架前部1和车架后部9形成折叠构造,嵌有轴承的转向浅齿轮19下垫减震簧18也安装在两有轴6上,并与固定于后叉8上端的从动浅齿轮20啮合,转向浅齿轮19上表面所分布的三个切方向限位的转把座令左右侧手把21、右膝转把22在径方向保持一定的自由度,转向浅齿轮19直径大于从动浅齿轮20直径且变比为2∶1,车架前部1的上端一部分在转向浅齿轮19缺角处间接限制了转向轮7的转向角最大幅度为左右各65°至85°,左右侧手把21、右膝转把22均长度可调且右膝转把22端部与右异形蹬13以弹性索相连。钳式闸把23安装于鞍管5下前方。驱动轮2、转向轮7直径0.28,两轴距离0.4m。脚架3支起时,驱动轮2可自由转动。左异形蹬12、右异形蹬13重心下置呈不倒翁状。链缘轮15直径0.28m具有与传统自行车链条形状相同的边缘,且与驱动轮2的飞轮直接啮合,构成无链的一级传动反蹬驱动。转向浅齿轮19边缘呈凹状而从动浅齿轮20边缘呈凸状。三种转把供随意选择,右膝转把22有脚控作用,最好不要拆除,是考虑它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脚控的自行车,包括行车、蹬踏传动、操纵制动三部分,行车部由车架前部1、驱动轮2、脚架3、鞍座4、鞍管5、两用轴6、转向轮7、后叉8、车架后部9、挡泥片10构成。其特征在于:蹬踏传动部由前轴11、左异形蹬12、右异形蹬13、便卸左右曲柄14、链缘轮15、外罩16、左右啮合微调17构成;操纵制动部由减震簧18、转向浅齿轮19、从动浅齿轮20、左右侧手把21、右膝转把22、钳式闸把23构成,链缘轮15与驱动轮2的飞轮直接啮合,嵌有轴承的转向浅齿轮19下垫减震簧18装在两用轴6上,与固定于后叉8上端的从动浅齿轮20啮合且转向浅齿轮19边缘呈凹状而从动浅齿轮20边缘呈凸状,左右侧手把21和右膝转把22均长度可调且右膝转把22端部与右异形蹬13以弹性索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景龄
申请(专利权)人:董景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