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136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该机车壳体组设在一机车车架上,一电线设置在该机车壳体与该机车车架之间,该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包括一锁固部及一凸肋部,该锁固部设置在该机车壳体上,用以使一螺丝穿设在该锁固部中,该凸肋部位在该锁固部的周围且自该机车壳体朝向该机车车架突出形成,且该凸肋部的边缘较该螺丝的底缘更接近该机车车架;藉此,该凸肋部可防止该电线与该螺丝边缘所形成的利刃碰触,使该电线损坏或断裂而造成漏电或短路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于一种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尤指一种避免组设在速克达型机车中的电线与用来锁固机车壳体的螺丝碰触,而使电线被螺丝边缘形成的利刃所损坏之机 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按,速克达型机车系为一种最普遍的个人交通工具之一,其具有车身体积小、耗油 量低及操控性佳等优点。 而现有的速克达型机车组装有许多的电子组件及电装设备,如电池、整流器、高压 线圈、启动马达及车灯等,该等电子组件或电装设备均需要利用电线来电性连接,以达成正 常功能的运作。 因此许多用来电性连接该等电子组件及电装设备的电线通常会沿着速克达型机车的机车车架配置,以达到良好的固定,避免车辆行驶时造成电线的移位或摆动等。 一般来说,电线系设置在速克达型机车的机车壳体内侧,也就是机车壳体与机车车架之间。 然而为了符合速克达型机车各种流线造型的现代设计,机车壳体的厚度与机车壳体及机车车架之间的距离时常受到限制,且为了使速克达型机车具备有更多的功能,各种电子组件及电装设备的数量不减反增,而更加挤压了电线配置的空间及路径。 如此一来,用以使机车壳体不同部分相互锁固而穿设在该机车壳体的螺丝很容易与配置在该机车壳体内侧的电线碰触,虽然电线外围均披覆有绝缘层,但是由于速克达型机车行驶所产生的震动或摇晃,或使得电线与螺丝边缘所形成的利刃持续碰触或摩擦,可能造成电线的绝缘层破损亦或是电线的断裂,使得电线会产生漏电或短路的情况,进而使电线连接的电子组件或电装设备损坏或失效。 但若使速克达型机车的机车壳体与车架之间预留有更多的电线配置空间,则使得 速克达型机车的外型受到限制,且不利于轻量化速克达型机车的设计。 缘是,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于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提出 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之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使得用来电性连接组装 于速克达型机车中之电装设备的电线,不会与锁固机车壳体的螺丝相互碰触,以防止电线 被螺丝边缘所形成的利刃损坏而产生该电线漏电或短路的情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该机车壳体组 设在一机车车架上,一电线设置在该机车壳体与该机车车架之间,该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 结构包括一锁固部,其设置在该机车壳体上,用以提供一螺丝穿设于其中;以及一凸肋 部,其位在该锁固部的周围且自该机车壳体朝向该机车车架突出形成,该凸肋部的边缘较 该螺丝的底缘更接近该机车车架。3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由于该凸肋部的边缘较该螺丝的底缘更靠近该 机车车架以及设置在该机车壳体与该机车车架之间的该电线,因此可以防止该电线与该螺 丝碰触而损坏,因而造成该电线漏电或短路的情况;二、由于该凸肋部可保护该电线不与该 螺丝碰触,因此可增进该电线设置的弹性,縮短该机车壳体与该机车车架的距离,而有利于 轻量化该速克达型机车的设计;三、该凸肋部设置在该锁固部的周围,可以增进该机车壳体 位在该锁固部附近的结构强度,使得该机车壳体较不易受到碰撞而破裂或损坏,亦有利于 该机车壳体的薄形化。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之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之详细说 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 图1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的全车车体平面示意图。 图2A及图2B系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A系根据图2B的3A-3A线之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B系根据图2B的3B-3B线 之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A及图4B系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 图及侧视示意图。 图5A至图5F系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之立体示意图, 其分别显示凸肋部的各种修改实施例。 图6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具有保护部的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之立体示意图。 图7A及图7B系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具有夹片的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之立 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系本专利技术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的实施例,其中显示有一速 克达型机车100,其包含有一机车壳体200。请再参阅图2A、图2B、图3A及图3B所示,该速 克达型机车还包含有一机车车架300及一电线400,该机车壳体200组设在该机车车架300 上,该电线400沿着该机车车架300而设置在该机车壳体200与该机车车架300之间。该 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包括一锁固部210及一凸肋部230。 如图2A、图2B、图3A及图3B所示,系本专利技术之该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之第一 实施例,其中该机车壳体200系组设在该机车车架300上而位在该机车车架300的外侧。该 锁固部210系设置在该机车壳体200上,使一螺丝220穿设在该锁固部210中,而将该机车 壳体200的不同部分相互固定。 如图3A及图3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凸肋部230系位在该锁固部210的周围且 自该机车壳体200朝向该机车车架300突出形成,该凸肋部230的边缘较该螺丝220的底 缘(亦即靠近该电线400之一侧)更接近该机车车架300,使该电线400不与该螺丝220相 互碰触,且可加强该机车壳体200在该锁固部220处的结构强度。 该凸肋部230包含有两个直线状且连接成L形的片体231而自该机车壳体200朝向该机车车架300突出形成。由于该凸肋部230的边缘较该螺丝220的底缘更接近该机车 车架300以及沿着该机车车架300设置的电线400,因此在该速克达型机车100行驶时,该 电线400如受到摇晃或震动,该凸肋部230可阻挡该电线400,进而防止该电线400与该螺 丝220边缘所形成的利刃碰触而造成损坏,避免该电线400发生漏电或是短路而失效的情 况。 如图4A及图4B所示,系本专利技术之该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与上 述实施例中相同的符号代表相同功能的元件,兹不赘述。其中该机车壳体200位在该速克 达型机车100的置脚处。本实施例中,该锁固部210设置在该机车壳体200的一侧,该凸肋 部230包含有两个直线状的片体231且位在该锁固部210的两侧而相互平行,该凸肋部230 的该两片体231自该机车壳体200朝向该机车车架300突出形成,且其底缘较该螺丝220 的底缘更接近该机车车架300,使该电线400不与该螺丝220相互碰触,避免该螺丝220边 缘所形成的利刃损坏该电线400。 请参阅图5A所示,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的修改实施例。该 凸肋部230位在该锁固部210的周围且可为单一个片体231 。而如图5B所示,该凸肋部230 亦可为呈圆弧状的片体231。如图5C所示,该凸肋部230的该等片体231可相互间隔。或 如图5D至图5F所示,该凸肋部230的该等片体231可以至少一边缘相互连接而排列呈L 形、n形或方形。根据以上叙述,应可了解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对于该凸肋部230的形状及该等 片体231的数量并不加以限制,因此对于本领域中具有通常技术者而言,可根据上述本发 明实施例之说明,为了保护该电线400不与该螺丝220碰触而损坏,而修改该凸肋部230形 状及该等片体231的数量。 请参阅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该机车壳体组设在一机车车架上,一电线设置在该机车壳体与该机车车架之间,该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固部,其设置在该机车壳体上,用以提供一螺丝穿设于其中;以及一凸肋部,其位在该锁固部的周围且自该机车壳体朝向该机车车架突出形成,该凸肋部的边缘较该螺丝的底缘更接近该机车车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该机车壳体组设在一机车车架上,一电线设置在该机车壳体与该机车车架之间,该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固部,其设置在该机车壳体上,用以提供一螺丝穿设于其中;以及一凸肋部,其位在该锁固部的周围且自该机车壳体朝向该机车车架突出形成,该凸肋部的边缘较该螺丝的底缘更接近该机车车架。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肋部为一片体。3. 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肋部呈直线形。4. 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肋部呈圆弧形。5.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肋部为复数个片体。6. 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等片体呈直线形。7. 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等片体呈圆弧形。8. 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机车壳体之电线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等片体系相互间隔。9. 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机车壳体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贤林志儒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