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装置及成像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8956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转印装置和成像设备。该转印装置包括:转印带,该转 印带输送已转印到其外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部件,该转印部件在接 触部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转印带的外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对置辊, 该对置辊布置成在所述转印带的内周侧与所述转印部件相对;对置带, 该对置带绕在所述对置辊上;以及张紧部件,该张紧部件相对于所述对 置辊布置在所述转印带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所述对置带绕在该张紧部件 上,并且该张紧部件致使所述对置带在相对于所述接触部的上游侧触靠 所述转印带的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印装置及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迄今,在诸如打印机、复印机等的成像设备中,采用了转印装置, 转印装置依次进行将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在中间转印带上的一次 转印,以及将叠加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 转印。然而,出现了这样的技术问题,即当利用具有高电阻的中间转印 带进行成像时,会在己转印到纸上的图像中形成鱼鳞状图像缺陷(以下 称为"鳞状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对这些图像缺陷进行了调査,发现鳞状缺 陷伴随在预夹持区域处中间转印带与支承辊之间出现的间隙放电而产 生,所述预夹持区域位于纸进入中间转印带与二次转印辊之间所在的夹 持区域(转印夹持区域)的紧前方。这些间隙放电为正放电,并且知道正放电形成圆鳞状电荷图案。当 中间转印带的电阻较高时,更有可能保持在中间转印带的背面处形成的 鳞状电荷图案。于是,当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移到纸上时,带的背面处 的鳞状电荷图案起作用,从而在纸上形成鳞状图案。特别是,当采用转印效率高的"球状调色剂"作为调色剂时,由于 调色剂的附着力低,调色剂更容易通过微弱放电而脱离中间转印带。因 此,更可能出现鳞状缺陷。采用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设备例如可以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 No.2004-333521中所公开的设备,该设备设有二次转印辊,其触靠中 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支承辊,其在与二次转印辊相对的位置触靠中间转 印带的内周面;并且该设备还设有防静电部件,其布置成在由二次转印4辊和支承辊形成的夹持区域前侧(即,中间转印带的运动方向的上游侧) 触靠中间转印带和对置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成像设备中,利用防静电部件关闭夹持区域前侧的间隙从而 防止间隙放电。然而,在实际印刷操作期间,由于设备的振动、中间转 印带表面的晃动、电场、作用在防静电部件上的摩擦力等,无法--直关 闭该间隙,并且防静电部件朝向中间转印带或对置部件偏离。结果,在 夹持区域前侧,在支承辊和中间转印带之间或者在防静电部件与中间转 印带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当在支承辊与二次转印辊之间施加偏电压时, 可能会出现间隙放电。因此,在中间转印带的背面处或者在触靠中间转 印带的背面的防静电部件处形成鳞状电荷图案,从而在向纸上转印时形 成呈鳞形图案的图像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和-'种成像设备,它们将调色剂图像转印 到记录介质上,而不会由于间隙放电而产生不规则性。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转印装置包括转印带,该转印带输送已转印到 其外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部件,该转印部件在接触部将所述调色剂 图像从所述转印带的外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对置辊,该对置辊布置成 在所述转印带的内周侧与所述转印部件相对;对置带,该对置带绕在所 述对置辊上;以及张紧部件,该张紧部件相对于所述对置辊布置在所述 转印带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对置带绕在该张紧部件上,并且该张 紧部件致使所述对置带在相对于所述接触部的上游侧触靠所述转印带的 内侧。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转印装置中,第一方面的转印装置可包括一弹 簧部件,该弹簧部件朝向所述对置带推动所述张紧构件。在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转印装置中,第一方面的转印装置的张紧部件 可以是随着所述对置带转动的第一张紧辊。在本发^l第四方面的转印装置中,第一至第三方面的转印装置的转 印部件可包括布置成与所述对置辊相对的转印辊;第二张紧辊,该第5二张紧辊相对于所述转印辊布置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以及 转印带,该转印带绕在所述转印辊和所述第二张紧辊上,并且在所述接 触部触靠上述转印带。在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转印装置中,在第一至第三方面的转印装置中, 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电阻率可以至少为1X1012 (Q/sq.),并且所述对置带 的表面电阻率低于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电阻率。在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转印装置中,第一至第三方面的转印装置的转 印带可以为弹性部件。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成像设备包括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 所述的转印装置;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将记录介质输送至所述转印装 置;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向所述转印部件施加的电压,并致 使调色剂图像从所述转印带转印至记录介质。与不以该结构为特征的情况相比,第一方面的转印装置可将调色剂 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而不会由于间隙放电而产生不规则性。与不以该结构为特征的情况相比,第二方面的转印装置可使对置带 和转印带之间的压力保持更稳定。与不以该结构为特征的情况相比,第三方面的转印装置可以更可靠 地使对置带压靠在转印带上,而不会增加结构构件。与不以该结构为特征的情况相比,第四方面的转印装置可更稳定地 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并且更稳定地输送记录介质。与不以该结构为特征的情况相比,第五方面的转印装置因为由于转 印带的电阻增高使电荷保持在转印带的外周面(正面)侧而能够抑制调 色剂散布,并且由于对置带的电阻降低而可抑制在转印带的内周面(背 面)侧处的间隙放龟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具有鳞状不规则性的调色剂图与不以该结构为特征的情况相比,第六方面的转印装置提高了对置 带和转印带之间的接触紧密度。与不以该结构为特征的情况相比,第七方面的成像装置抑制了诸如 鳞状缺陷等的图像不规则性的出现。附图说明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结构图;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二次转印装置的 剖视图3A至图3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对比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处的静电状 态的示意图4A至图4C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二次转印装 置的屮间转印带处的静电状态的示意图;以及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二次转印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转印装置和成像设备的第一示例性实施 方式。图l示出了作为该成像设备的打印机10。打印机10设有多个成像单元12 (12Y、 12M、 12C和12K)、中间 转印带14、 二次转印装置20和定影部分16。成像单元12通过电子照相 系统形成各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带14顺序转印(--次转印) 并保持已形成在成像单元12处的各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装 置20将已转印并叠加在中间转印带14上的调色剂图像一起转印(二次 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P上。定影部分16对已经二次转印到记 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还包括控制相应装置(部分)的操作 的控制装置18。在各成像单元12 (12Y、 12M、 12C和12K)处,充电单元24、激 光曝光单元26、显影装置28、 一次转印辊30及清洁单元32以该次序布 置在感光鼓22周围,感光鼓22沿箭头A的方向转动。充电单元24对感 光鼓22进行静电充电。激光曝光单元26利用曝光光束Bm在感光鼓22 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8容纳各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并利用调色剂对 感光鼓2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可视化显影。 一次转印辊30将形成在感光7鼓22上的各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4上。清洁单元 32移除感光鼓22上的残余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14的运动方向的上游 侧开始,成像单元12按黄(Y)、品红(M)、青(C)和黑(K)的次序 以线性排列布置。各色调色剂带负电,它们为利用悬浮聚合法、乳化凝聚法、溶解悬 浊法等将着色剂和石蜡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包括: 转印带,该转印带输送已转印到其外周面的调色剂图像; 转印部件,该转印部件在接触部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转印带的外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 对置辊,该对置辊布置成在所述转印带的内周侧与所述转印部件相对; 对置带,该对置带绕在所述对置辊上;以及 张紧部件,该张紧部件相对于所述对置辊布置在所述转印带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对置带绕在该张紧部件上,并且该张紧部件致使所述对置带在相对于所述接触部的所述上游侧触靠所述转印带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尚稔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