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盖模块、背光模块以及平面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141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盖模块、背光模块以及平面显示装置。平面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以及一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上。背光模块包含背盖模块、一反射片配置在背盖模块的一背盖本体的内侧表面上、以及一光源模块配置在反射片上。背盖模块包含背盖本体、一第一U型胶框以及一第二U型胶框。第一U型胶框以及第二U型胶框固定于背盖本体的四个角隅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缩小背盖本体的尺寸,实现降低成本及减轻重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盖模块、背光模块以及平面显示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够降低成本、减轻重量、增加强度的背盖模块、背光模块以及平面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l,其绘示一公知的平面显示装置1的立体分解图。平面显示装置1依序 包含一背盖10、一反射片12、一光源模块14、一左右胶条组16、一光学膜片组18、一上下胶 条组20、一显示面板22以及一前盖24。 背盖10作为平面显示装置1的基底,其通常为铁等金属材质制成的板片形式。当 上述各组件组装时,依序将反射片12粘贴在背盖10上,左右胶条组16将光源模块14固定 在反射片12上,该上下胶条组20将光学膜片组18夹在左右胶条16之间,然后再组装显示 面板22,最后利用前盖24将上述组件固定在背盖10上。 然而,为了支撑所有组件的基底,此金属材质制成的背盖10的尺寸通常需设计成 略大于反射片12的尺寸,但也因此相对需花费较高的制造成本。再者,金属材质如铁制成 的背盖10的重量较重,当显示装置1组装完成后,会有运送不易的缺点。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盖10价格较高以及重量较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公知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盖模块、背光模块以及平面显示装置,在兼顾强度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减轻重量。 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平面显示装置,包含一背光模块以及一显示面板,其中该背光模块包含一背盖模块、一反射片以及一光源模块。背盖模块包含一背盖本体、一第一 U型胶框以及一第二 U型胶框。背盖本体具有一第一角隅部、一第二角隅部、一第三角隅部与一第四角隅部。第一U型胶框具有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固定在第一角隅部上。第二端部固定在第二角隅部上。第二U型胶框具有一第三端部与一第四端部。第三端部固定在第三角隅部上。第四端部固定在第四角隅部上,该第一U型胶框与该背盖本体围成一开放区域。反射片配置在背盖本体的内侧表面上。光源模块配置在反射片上,且反射片位于背盖模块与光源模块之间。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上,且光源模块位于背盖本体与显示面板之间。 本专利技术亦公开另一种背盖模块,其包含一背盖本体、一第一U型胶框,该背盖本体,具有一第一角隅部与一第二角隅部,该第一 U型胶框,具有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固定在该第一角隅部上,该第二端部固定在该第二角隅部上。 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平面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含 提供一背盖本体、一第一U型胶框以及一第二U型胶框,其中该背盖本体具有一第一角隅部、一第二角隅部、一第三角隅部与一第四角隅部,该第一U型胶框具有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二 U型胶框具有一第三端部与一第四端部,该背盖本体具有一第一滑槽位于该第一角隅部与该第三角隅部之间,该第一U型胶框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三端部容 置于该第一滑槽之中; 将该第一U型胶框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分别固定在该背盖本体的该第一 角隅部与该第二角隅部; 将该第二U型胶框的该第三端部与该第四端部分别固定在该背盖本体的该第三 角隅部与该第四角隅部; 配置一反射片在该背盖本体的内侧表面上; 配置一光源模块在该反射片上,且该反射片位于该背盖模块与该光源模块之间; 以及 配置一显示面板在该背光模块上,且该光源模块位于该背盖本体与该显示面板之 间。 与公知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背盖模块可作为基底模块并由背盖本体、第一U型胶 框及一第二 U型胶框三者共同组成所需的承载结构,因此可縮小背盖本体的尺寸,降低平 面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并减轻重量。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一公知的平面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一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绘示图2的背盖模块的放大示意图; 图4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二实施例的背盖模块; 图5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三实施例的背盖模块; 图6绘示依据图2所示的光源模块的放大示意图; 图7A以及图7B绘示背光模块(如图2所示)的一底端固定座装设至第一 U型胶 框的第一底板的连续示意图; 图8A以及图8B绘示背光模块(如图2所示)的一第一电极固定座以及一第二电极固定座装设至第二U型胶框的第二底板的连续示意图; 图9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平面显示装置的电路板配置示意图; 图10绘示驱动电路板与背盖本体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1A以及图11B绘示电源电路板与背盖本体的立体组合示意图;以及 图12绘示设置系统电路板的另一实施例。 其中,附图标记1平面显示装置3平面显示装置10背盖12反射片14光源模块16左右胶条组18光学膜片组20上下胶条组22显示面板24、户-V. 目IJ盖30背盖模块30,背盖模块30"背盖模块40背光模块50上下胶条组60显示面板 70 前盖 80 82 电源电路板 84 86虚线箭头方向 88 300背盖本体 302 304第二U型胶框 第二角隅部 第四角隅部 第二端部 第四端部 第二滑槽 承载板 第二底板 第一孔洞308 312 316 320 324 328 332 336 340 344 348 352 356 400 404 408 412 416 420 820 824缺口内侧表面外侧表面弯折反射片光学膜片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固定座虚线箭头方向第一侧边驱动电路板 系统电路板 虚线箭头方向 第一 U型胶框306第一角隅部310第三角314第一端318第三端322 第一滑326 开口330第一底板334底端固定孔338第二孔洞342 螺丝346 内侧表面350外侧表面354外侧表面358 内侧表面402光源模块406 U型灯管410底端414底端固定座418第二电极固定座422虚线箭头方向822第二侧边826 螺丝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所附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 请参阅图2,其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一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3的立体分解图。 平面显示装置3包含一背盖模块30、一背光模块40、一上下胶条组50、一显示面板60以及 一前盖70。 背盖模块30包含一背盖本体300、一第一 U型胶框302以及一第二 U型胶框30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 U型胶框302与第二 U型胶框304同时存在,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 一 U型胶框302与第二 U型胶框304则可择一存在。背光模块40包含一反射片400、一光 源模块402及一光学膜片组404,其中在组装各元件时,反射片400配置在背盖本体300的 内侧表面上,且光源模块402配置在反射片400上,即反射片400位于背盖模块30与光源 模块402之间。该上下胶条组50用以将光学膜片组404固定在反射片400与光源模块402 上。显示面板60配置于背光模块40上,且光源模块402位于背盖本体300与显示面板60之间。前盖70用以将背光模块40、该上下胶条组50以及显示面板60固定在背盖模块30上。 请参阅图3,绘示图2的背盖模块30的放大示意图。背盖本体300由金属材质如铝、铁或不锈钢等制成,其上下两侧边分别包含一第一滑槽322及一第二滑槽324,其剖面形状可以为U型,U型的底部可以朝向背盖模块30的内侧或外侧,U型的开口则相应地朝向背盖模块30的外侧或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背盖本体,具有一第一角隅部、一第二角隅部、一第三角隅部与一第四角隅部;一第一U型胶框,具有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固定在该第一角隅部上,该第二端部固定在该第二角隅部上;以及一第二U型胶框,具有一第三端部与一第四端部,该第三端部固定在该第三角隅部上,该第四端部固定在该第四角隅部上;其中,该第一U型胶框与该背盖本体围成一开放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旻尤玮晟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