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央集控后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8926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中央集控后门锁,包括基板(15),基板(15)内设有爪支座(1),爪支座(1)上垂直设有内开启臂(10)、启动臂转轴(5)、安全臂转轴(9)、后门离合器(7)和后门控制杆(8),在锁止状态时内开启臂与第一启动臂(6)传动配合处的距离(A)小于内开启臂与安全臂部件(2)传动配合处的距离(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国内汽车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对于安全性的考虑,增加了二次开启功能,满足了顾客对于汽车门锁二次开启功能的需求,并达到更好的安全效果,实用性更强,市场潜力大,易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中央集控后门锁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轿车已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供性能更为优越的轿车已成为轿车研究人员和制造商所追求的目标。车用门锁是轿车的重要配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轿车的安全及使用。中央集控门锁就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新型产品,除了具有汽车门锁的一般功能外,在用钥匙手动(或遥控)锁止或解锁门锁时,门锁内部电动机构能够正常执行锁止或解锁动作。现有汽车中央集控后门锁除具有前面所述电动锁止或解锁功能外,还具有儿童锁功能、卡板位置传感器功能、外部开启功能及内部一次开启功能;现有的门锁内部一次开启功能原理为当门锁处于锁止状态时,内开启臂与第一启动臂传动配合处的距离大于内开启臂与安全臂部件传动配合处的距离。从车内开门时,操作内开启臂,内开启臂先拔动安全臂部件将其推到解锁位置,然后内开启臂接着推动第一启动臂,第一启动臂旋转时带动后门离合器运动,后门离合器再推动第二启动臂做旋转运动,第二启动臂带动离合器拔销,离合器拔销带动释放臂,释放臂驱动止动爪,实现了门锁的内部一次开启功能。但是,仅仅具有内部一次开启功能的门锁在汽车运行中,后排的乘客意外拨动内开手柄造成车门突然打开会产生极大危险,这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设计合理、具有内部二次开启功能、安全可靠的汽车中央集控后门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汽车中央集控后门锁,包括基板,基板内设有爪支座,爪支座上垂直设有内开启臂、启动臂转轴、安全臂转轴、后门离合器和后门控制杆,安全臂转轴上铰接有安全臂部件,启动臂转轴上铰接有第一启动臂和第二启动臂,第一启动臂和第二启动臂左端通过后门离合器传动连接,第二启动臂后端开设有L型槽,第二启动臂通过放置在L型槽内的离合器拨销可与释放臂传动连接,释放臂与止动爪传动连接;离合器拨销上设有回位扭簧,在锁止状态时内开启臂与第一启动臂传动配合处的距离A小于内开启臂与安全臂部件传动配合处的距离B。 所述第一启动臂的前端设计有一个第一 Z形弯,这样可以使安全臂部件上的后门控制杆设置在第一启动臂的下面。 所述第一启动臂中间的部分设有一个第二 Z形弯,第二 Z形弯抵在爪支座上。这种结构可以使第一启动臂在不工作时可以保持在一个确定的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加长第一启动臂和縮短安全臂部件,使得门锁在处于锁止状态时,内开启臂与第一启动臂传动配合处的距离A小于内开启臂与安全臂部件传动配合处的距离B,这种结构及壳体内空间的调整改进,改变了第一启动臂和安全臂部件运动的先后3顺序,从而实现了门锁二次开启功能;本技术针对目前国内汽车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对 于安全性的考虑,增加了二次开启功能,满足了顾客对于汽车门锁二次开启功能的需求,并 达到更好的安全效果,实用性更强,市场潜力大,易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当中第二启动臂、释放臂和止动爪的传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当中第一启动臂与爪支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启动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汽车中央集控后门锁,包括基板15,基板15内 设有爪支座l,爪支座1上垂直设有内开启臂10、启动臂转轴5、安全臂转轴9、后门离合器 7和后门控制杆8,安全臂转轴9上铰接有安全臂部件2,启动臂转轴5上铰接有第一启动 臂6和第二启动臂13,第一启动臂6和第二启动臂13左端通过后门离合器7传动连接,第 二启动臂13后端开设有L型槽14,第二启动臂13通过在L型槽14内设置的离合器拨销3 可与释放臂11传动连接,释放臂11与止动爪12传动连接;离合器拨销3上设有回位扭簧 4,图中所示(锁止状态时)的内开启臂10与第一启动臂6传动配合处的距离A小于内开 启臂10与安全臂部件2传动配合处的距离B。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启动臂6的前端设有一个第一Z形弯16,这样可以使安全 臂部件2上的后门控制杆8设置在第一启动臂6的下面。第一启动臂6中间的部分设有一 个第二 Z形弯17,第二 Z形弯17抵在爪支座1上。这种结构可以使第一启动臂6在不工作 时可以保持在一个确定的位置。 对处于锁止状态的门锁进行开启时,操作内手柄,内开启臂10先推动第一启动臂 6转动,第一启动臂6通过后门离合器7带动第二启动臂13—起运动,当它们绕启动臂转轴 5转动一定角度后,内开启臂10再同时推动安全臂部件2绕安全臂转轴9旋转,此时,由于 第二启动臂13上L型槽14阻挡了安全臂部件2上离合器拨销3回到解锁位置,因此,第一 次拉动内开启臂IO进行开启时,无法打开门锁;当内手柄回去时,第二启动臂13上的L型 槽14不再阻挡离合器拨销3的运动,这时离合器拨销3在回位扭簧4的作用下回到了解锁 位置;此时再次拉动内开启臂10时,第二启动臂13带动离合器拨销3 —起运动,离合器拔 销3带动释放臂ll,释放臂11推动止动爪12,从而可以顺利打开门锁,实现了门锁的二次 开启功能。权利要求汽车中央集控后门锁,包括基板(15),基板(15)内设有爪支座(1),爪支座(1)上垂直设有内开启臂(10)、启动臂转轴(5)、安全臂转轴(9)、后门离合器(7)和后门控制杆(8),安全臂转轴(9)上铰接有安全臂部件(2),启动臂转轴(5)上铰接有第一启动臂(6)和第二启动臂(13),第一启动臂(6)和第二启动臂(13)左端通过后门离合器(7)传动连接,第二启动臂(13)后端开设有L型槽,第二启动臂(13)通过放置在L型槽内的离合器拨销(3)可与释放臂(11)传动连接,释放臂(11)与止动爪(12)传动连接;离合器拨销(3)上设有回位扭簧(4),其特征在于在锁止状态时内开启臂与第一启动臂(6)传动配合处的距离(A)小于内开启臂与安全臂部件(2)传动配合处的距离(B)。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中央集控后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启动臂(6)的前端设有一个第一Z形弯(16);安全臂部件(2)上的后门控制杆(8)设置在第一启动臂(6)的下面。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中央集控后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启动臂(6)中间的部分设有一个第二Z形弯(17),第二Z形弯(17)抵在爪支座(1)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中央集控后门锁,包括基板(15),基板(15)内设有爪支座(1),爪支座(1)上垂直设有内开启臂(10)、启动臂转轴(5)、安全臂转轴(9)、后门离合器(7)和后门控制杆(8),在锁止状态时内开启臂与第一启动臂(6)传动配合处的距离(A)小于内开启臂与安全臂部件(2)传动配合处的距离(B)。本技术针对目前国内汽车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对于安全性的考虑,增加了二次开启功能,满足了顾客对于汽车门锁二次开启功能的需求,并达到更好的安全效果,实用性更强,市场潜力大,易于推广应用。文档编号E05F17/00GK201521193SQ200920224189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6日专利技术者周旭坤, 孙治国, 孟淑芬, 李有新, 栗德恩 申请人:河南开开特星光锁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中央集控后门锁,包括基板(15),基板(15)内设有爪支座(1),爪支座(1)上垂直设有内开启臂(10)、启动臂转轴(5)、安全臂转轴(9)、后门离合器(7)和后门控制杆(8),安全臂转轴(9)上铰接有安全臂部件(2),启动臂转轴(5)上铰接有第一启动臂(6)和第二启动臂(13),第一启动臂(6)和第二启动臂(13)左端通过后门离合器(7)传动连接,第二启动臂(13)后端开设有L型槽,第二启动臂(13)通过放置在L型槽内的离合器拨销(3)可与释放臂(11)传动连接,释放臂(11)与止动爪(12)传动连接;离合器拨销(3)上设有回位扭簧(4),其特征在于:在锁止状态时内开启臂与第一启动臂(6)传动配合处的距离(A)小于内开启臂与安全臂部件(2)传动配合处的距离(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坤孙治国栗德恩李有新孟淑芬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开开特星光锁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