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孟禧专利>正文

折叠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7193 阅读:6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童车,包括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包括支杆、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分别枢接在支杆上;支杆上装设有可沿支杆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的滑动件,第一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第一折叠杆连接,第二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第二折叠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折叠童车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可以实现童车沿车架长度方向折叠,更加有效地减小童车折叠后的体积,更便于携带和储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J L童推车,尤其是一种可沿车架长度方向折叠的J L童推车。
技术介绍
儿童推车有很多种, 一般都包括车架和座椅,车轮安装在车架上。为了 便于携带和储藏,生产厂家设计了折叠式儿童推车,这种推车的车架可以折 叠,极大地方便了儿童推车的使用。目前市面上的折叠式儿童推车大多是横向折叠式的,即可沿推车的宽度 方向折叠。这种折叠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折叠减小推车的体积,但折 叠后推车长度方向的尺寸和折叠前相比没有发生变化,折叠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沿车架长度方向折叠的儿童推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童车,包括折叠机构;折叠 机构包括支杆、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第一折叠 杆和第二折叠杆分别枢接在支杆上;支杆上装设有可沿支杆的轴向方向往复 运动的滑动件,第一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第一折叠杆连接,第二支撑 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第二折叠杆连接。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为本专利技术 折叠童车的车架的组成部分;当滑动件沿支杆的轴向向远离支杆与第一折叠 杆、第二折叠杆的枢接点的方向运动时,枢接在支杆上的第一折叠杆'、第二 折叠杆发生枢转并向支杆靠近,表现为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发生折叠; 当滑动件沿支杆的轴向向接近支杆与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的枢接点的方 向运动时,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展开。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完全展 开时,本专利技术折叠童车的车架长度尺寸最大;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折叠 时,本专利技术折叠童车的车架沿长度方向发生折叠。作为本专利技术折叠童车的实现形式,支杆上装设后轮,第一折叠杆上装设把手,第二折叠杆上装设前轮。可以采用两组折叠机构,每组折叠机构由支 杆、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第一支撑、第二支撑及两组折叠机构之间的 连接杆组合成车架,这种情形下可以在两个第一折叠杆上分别装设把手,也可以通过一个把手将两个第一折叠杆连接起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支杆上设置气泵,滑动件连接在气泵的活动件上;折叠机构包括可限制滑动件运动的卡销。气泵包括泵体和活塞杆,泵体和活 塞杆二者之一 固定在支杆上,泵体和活塞杆二者中的另 一个就是这里所说的 气泵的活动件。卡销打开时滑动件可沿支杆的轴向运动,第一折叠杆、第二 折叠杆可发生枢转;卡销锁紧时支杆与滑动件、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保 持相对固定。为便于控制卡销,还可设置可拉动卡销的拉索。作为优选,把手上设有旋转盖,拉索与旋转盖连接。这样,转动旋转盖 时,就可以方便地通过拉索来控制卡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可以实现童车沿车架长度 方向折叠,更加有效地减小童车折叠后的体积,更便于携带和储藏。 附图说明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儿童推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车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3是图1和图2中的支杆1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车架在另一个位置状态下(折叠过程)的右视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车架在完全折叠状态下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儿童推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车架,可以在该 车架上安装座椅,座椅及座椅的安装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该车架包括分布在左右两侧的两组折叠机构;每组折叠机构包括支杆1、第一折叠杆2、第二折叠杆3、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 第一折叠杆2的一端枢接在支杆1上、另一端装设有后轮6,第二折叠杆3 的一端枢接在支杆1上、另一端装设有前轮7,第一折叠杆2、第二折叠杆3 分别位于支杆1的两侧;第一折叠杆2的末端枢接有延长杆8,两根延长杆8 通过把手9连接在一起,手把9上设有可转动的旋转盖10;两组折叠机构通 过连接杆ll组合成车架的框架。两组折叠机构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支杆1上装设有可沿支杆1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的滑动件 12,第一支撑杆4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12、第一折叠杆2连接,第二支撑杆45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12、第二折叠杆3连接。图2只示出了图1中的右侧 折叠机构,左右两侧折叠机构结构相同。支杆1的横截面如图3所示,支杆1上设有沿支杆1轴向方向延伸的泵 槽13和滑槽14。结合图2和图3,支杆1上的泵槽13中装设有气泵,气泵 的活塞杆15的下端(靠近后轮6的一端)固定在支杆1上,气泵的泵体16 与滑动件12连接在一起;滑槽14的形状为开口处小、内腔大,可以在滑动 件12上设计具有与滑槽14形状相适配的卡头,卡头头部大、颈部小,和滑 槽14的形状相配合,卡头卡在滑槽14中并可沿滑槽14运动。具体实施时可 以将滑动件12作成一个两侧都设有卡头(可分别卡入图3中支杆1两侧的滑 槽14中)整体构件;也可以采用两个独立的滑动件12,每个滑动件12上设 有与滑槽14形状相适配的卡头,两个卡头分别卡在支杆1两侧的滑槽14中 并可沿滑槽14运动,两个滑动件12都与气泵的泵体16连接在一起。卡销17的作用是限制滑动件12的运动,卡销17打开时滑动件12可沿 支杆l的轴向运动,第一折叠杆2、第二折叠杆3可发生枢转,车架可以折 叠;车架完全打开(即第一折叠杆2、第二折叠杆3呈一条直线)时可锁紧 卡销17,支杆1与滑动件12、第一折叠杆2、第二折叠杆3保持相对固定。 卡销17与拉索(附图中未示出) ,拉索的另一端与旋转盖10连接,转 动旋转盖IO可以控制拉索。该车架完全打开时的状态如图l和图2所示,此时第一折叠杆2、第二 折叠杆3呈一条直线,卡销17处于锁紧状态,气泵的泵体16、滑动件12不 能运动,第一折叠杆2、第二折叠杆3无法折叠;折叠时,转动旋转盖IO, 拉索被拉动,拉索将卡销17拉离锁紧位置,气泵的泵体16、滑动件12可以 朝接近后轮6的方向运动,滑动件12带动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运动, 第一折叠杆2、第二折叠杆3发生枢转(参考图4),直至第一折叠杆2、第 二折叠杆3与支杆1靠合在一起(参考图5)。第一折叠杆2和延长杆8之间 也可以折叠在一起,这样折叠效果更好。支杆1、第一折叠杆2、第二折叠杆3的杆体中可以开设槽腔(附图中 未示出)以容纳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车架完全折叠后第一支撑杆4 和第二支撑杆5可以遮蔽在这些槽腔中,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 支撑杆5被遮蔽。这样的结构有助于保持车架折叠后的外观平整和美观,同 时也可以保护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 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 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支杆、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所述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分别枢接在所述支杆上;所述支杆上装设有可沿所述支杆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的滑动件,所述第一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第一折叠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第二折叠杆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上装设后 轮,所述第一折叠杆上装设把手,所述第二折叠杆上装设前轮。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支杆、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所述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分别枢接在所述支杆上;所述支杆上装设有可沿所述支杆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的滑动件,所述第一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第一折叠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滑动件、第二折叠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孟禧
申请(专利权)人:吴孟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