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良春专利>正文

刹车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3141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其连接在汽车刹车机架一端,控制刹车灯点亮,其包括:一分触点装置,其内部容纳有一主触点装置在其内体滑动,并且该主触点装置与该分触点装置能够逐级滑动接触,并逐步点亮所有刹车灯。(*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刹车元件的工作行程来控制各个刹车灯点亮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正逐步的成为人们主流的代步与运输工具,然而汽车在给人们带来很多生活便利的同时,交通事故的平凡发生也不得不让人们头痛不已,作为一位车主的角度来说,要避免引发交通事故,首先需要确定车辆前方行使安全,其次需要保证后方车辆不会追尾,因为作为驾驶者来说前方的行使安全由于视野开阔比较有利于眼睛辨识,因此客观上车辆驾驶者本身可以控制,而车辆后方只能通过车辆两侧与车内后视镜来观察,所以视野范狭窄不利 于观察后方车况。 因而先前技术中在车辆的后方提供了尾灯这个结构,其通过当驾驶员在需要刹车或减速的情况下踩下刹车踏板的同时使车尾灯能够亮起,以此来提醒后方车辆驾驶员适当减速,以避免追尾事故发生,但人们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发现当人们具有疲劳感的时候或注意力精神集中力下降的时候车辆驾驶员对于前方普通刹车灯的亮起与暗下会产生感官麻痹现象,非常容易造成交通追尾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其次作为后方驾驶员来说若在天气环境较差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当前方车辆急刹车或者在高速行驶下急刹车的时候,对于经验不足的后方驾驶员来说难以估算出前方车辆刹车程度并计算出自己应该保持与前方车辆的安全车距是多少,同时前方车辆对于后方车辆的警示效果也较差,因此非常容易造成连续追尾的恶性交通事故,对驾驶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通过刹车开关在刹车时的行程来控制组合刹车灯亮起数量,由此能够为后方车辆驾驶员提供前方车辆刹车程度的讯息,以此来提醒后方驾驶员保持安全行使距离避免了交通连续追尾事故的发生。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还能够产生具有视觉冲击感的刹车灯组合,但该视觉冲击感程度又不会影响后方驾驶员的驾驶视野,由此来最大程度提醒后方车辆驾驶员前方车辆情况,使后方驾驶员能够在前方车辆踩下刹车的同时保持对前方车辆的警觉性。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采用与车辆刹车系统相互融合的结构,可通过刹车踏板直接控制,并且符合人体刹车习惯,无需额外的对刹车灯进行控制,方便驾驶员操控。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其可在现有车辆的刹车系统中安装,无需改造原有车辆的刹车系统结构,方便驾驶员安装使用。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其没有高昂的制造成本与非常复杂的制作工艺,因此非常适合工业量产。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包括一分触点装 置,其内部容纳有一主触点装置在其内体滑动,并且该主触点装置与该分触点装置能够逐级滑动接触,并逐步点亮所有刹车灯。 附图摘要 图一为刹车灯控制装置的侧面半剖视图。 图二为刹车灯控制装置的主视图方向半剖视图。 图三为刹车灯控制装置的侧面半剖视图。 图四为刹车灯控制装置的侧面半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图2,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其包 括一主触点装置l,其容纳在一分触点装置2中做滑动运动,其中所述主触点装置1包括 一滑动块11其下部设有一滑动导槽111,其外侧连有一驱动杆15,其内部具有一个腔体12, 该腔体12内,容纳有一弹簧13,该弹簧13上托着一中间触点14,其中所述中间触点14通 过下部弹簧13支撑,使该中间触点14能从该腔体12开口端部分露出,并且该弹簧13的弹 性变形能力能够使所述中间触点14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纳在所述腔体12开口内,其中所 述弹簧13与所述中间触点14采用电导体材料制成,如铜,铁,钢及其合金,所述弹簧13上 连接着正极电源, 其中所述分触点装置2内部具有一滑动腔22,可容纳所述主触点装置1在其内部 往复运动,并且该主触点装置1上的所述中间触点14与该滑动腔22内壁相接触,同时所述 滑动腔22下侧内壁上还设有对应所述所述滑动块11上的所述滑动导槽111的一滑动导轨 23,由此防止所述滑动块11在移动中发生旋转, 其中所述分触点装置2侧壁上嵌有一外围触点组21其包括一外围第一触点 211,一外围第二触点212,一外围第三触点213,一外围第四触点214,三只二极管215,其中 所述各个外围触点采用电导体材料制成,如铜,铁,钢及其合金,并呈相互间隔排列,并且所 述各个二极管215与所述各个外围触点相互并联,同时所述各个外围触点对应连接控制有 一组刹车灯216,所述外围触点组21上导通有负极电源,此外所述中间触点14的宽度A需 大于外围的两个相邻触点之间的距离B 同时所述驱动杆15上还套有一弹簧131,并置于所述分触点装置2内所述滑动腔 22中,为所述滑动块11提供往复运动的行程回复力。 当启动刹车开关连通刹车机架时通过所述驱动杆15带动了所述滑动快11在所述 分触点装置2内部滑动,同时使所述中间触点14移动至所述外围第一触点211上时,对应 第一外围触点的刹车灯亮,中间触点14至外围第二触点212时对应第二外围触点的刹车灯 亮,同时通过二极管导215电特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原理)对应第一外围触点的刹车灯 灯也同时亮了。以此规律,当中间触点至外围第四触点214时,刹车灯216对应第一、二、三、 四外围触点的都亮(此时刹车开关就踩到底了 )此时因为中间触点14的宽度大于外围的 两个相邻触点之间的距离,所以只要刹车,无论中间触点14在哪个位置,刹车灯216都会有 灯亮,此外主触点装置1的行程须短于汽车的刹车控制行程距离, 此外所述外围第四触点214与所述滑动腔22 —侧内壁间的距离a与所述滑动块11内腔体壁的厚度b相等,同时所述一侧滑动腔22内壁与所述滑动快11的距离c等于所述滑动腔22另一侧腔体长度d。 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分触点装置2尾部设有四个螺母31,其中所述各个螺母31穿透过所述分触点装置2的侧壁与所述驱动杆15接触,并通过调节该螺母31松紧程度方式来调节所述主触点装置1合适的行程距离达到不同的操作效果。 本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其连接在汽车刹车机架一端,控制刹车灯点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分触点装置,其内部容纳有一主触点装置在其内体滑动,并且该主触点装置与该分触点装置能够逐级滑动接触,并逐步点亮所有刹车灯。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其连接在汽车刹车机架一端,控制刹车灯点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分触点装置,其内部容纳有一主触点装置在其内体滑动,并且该主触点装置与该分触点装置能够逐级滑动接触,并逐步点亮所有刹车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触点装备包括一滑动块,其下部设有一滑动导槽,其外侧连有一驱动杆,该驱动杆与所述刹车踏板一端相连,所述滑动块内部设有一腔体,且所述腔体内容纳有一弹性元件,同时该弹性元件上托有一中间触点并连接有电源。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触点装置内部设有一滑动腔,该滑动腔能够容纳所述主触点装置在其内部往复滑动,同时所述滑动腔下侧内壁上还设有对应所述所述滑动块上的所述滑动导槽的一滑动导轨,同时该分触点装置侧壁上嵌有一外围触点组,该外围触点组连接有电源,并通过所述主触点装置往复运动带动所述中间触点与其相互接触。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刹车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触点组包括至少3个外围触点,其相互间隔排列,此外所述中间触点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良春
申请(专利权)人:魏良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