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000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底板、一键帽、一第一支架以及一第二支架,其中第一、第二支架相互枢接并且连接键帽以及底板。前述键帽具有一导槽,大致朝一第一方向延伸,此外前述键帽具有一第一底面,前述导槽则具有一第二底面。前述第一支架由金属材质所构成,其中第一支架具有一滑动端,以弯折方式构成一第一弧状部以及一第二弧状部,前述第一、第二弧状部分别邻接第一、第二底面并可在导槽内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金属支架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首先请参阅图1, 一现有按键结构主要包括一底板B、 一键帽C、 一弹 性体D、 一第一支架Ll以及一第二支架L2,其中第一、第二支架L1、 L2 相互枢接,并且分别活动地连接底板B与键帽C,前述弹性体D则抵接于 底板B和键帽C之间。使用者可朝下方按压键帽C,同时弹性体D可提供 一向上的弹力而^吏一睫帽C回复至初始位置(如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由于传统的第一、第二支架L1、 L2以塑胶材质制成,因此具有结构强 度较差以及难以达到薄型化等缺点;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结构强度更 佳且可有利于薄型化的按键结构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底板、 一键帽、 一第一支架以及一第二支架,其中第二支架连接键帽以及底板,并与第一支 架相互枢接。前述键帽具有一导槽,大致朝一第一方向延伸,此外前述键帽 具有一第一底面,前述导槽则具有一第二底面。前述第一支架由金属材质所 构成,连接键帽以及底板,其中第一支架具有一滑动端,以弯折方式构成一 第一弧状部以及一第二弧状部,前述第一、第二弧状部分别邻接第一、第二 底面并可在导槽内滑动。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弧状部具有一第一弧面,且第二弧状部具有一 第二弧面,其中第一弧面具有一第一曲率中心,第二弧面具有一第二曲率中 心。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第二曲率中心大致位于同一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曲率中心与第二曲率中心的连线大致与第一方 向垂直。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第二底面之间具有一高度,大致等同于第一、 第二弧状部的最大距离。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滑动端更具有一Z字形结构,前述第一、第二弧状 部形成于Z字形结构的弯折处。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按键结构更包括一电路板,设置于底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按键结构更包括一开关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上,当M:帽由一第一位置受一外力按压而下降至一第二位置时,第一支架触动开关 元件。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按键结构更包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上,当 前述外力释放时,弹性元件作用一弹力使键帽回复至第一位置。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支架更具有一扁平凸缘,且第二支架具有一挡 块,当键帽位于第一位置时,前述凸缘抵接挡块以限制键帽于第一位置。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支架更具有一孔洞,且第二支架具有一枢轴, 其中枢轴与孔洞枢4妄。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支架为金属或塑胶材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更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底板、 一键帽、 一弹性元 件、 一第一支架以及一第二支架。前述键帽可由一第一位置受一外力按压而 下降至一第二位置,前述弹性元件设置于键帽与底板之间,当外力释放时, 弹性元件作用一弹力使键帽回复至第一位置。前述第一支架连接键帽以及底 板,且第一支架具有一扁平凸缘,前述第二支架连接键帽以及底板,并且与 第一支架相互枢接,其中第二支架具有一挡块,当^r建帽位于第一位置时,前 述凸缘抵接挡块,进而限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的旋转角度以限制键帽 于第一位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更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底板、 一键帽、 一第一支 架以及一第二支架。前述键帽具有一导槽,前述第一支架连接^:帽以及底板, 其中第一支架为金属材质并且具有一孔洞。前述第二支架连接键帽以及底 板,其中第二支架为塑胶材质并且具有一枢轴,且前述枢轴与孔洞枢接。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 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l表示一现有按键结构的示意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分解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剖视图4表示图3中第一支架与导槽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另 一 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局部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键帽10导槽ii枢接孔12 第一支架21 滑动端211连接端212、 221、 222扁平凸^彖214、 215挡块216、 217第二支架22电路板30开孔31底板40连才妄部41、 42第一曲率中心Cl第二曲率中心C2孔洞H高度h枢轴P第一弧状部R1 第二弧状部R2 第一弧面Rl, 第二弧面R2, 第一底面Sl 第二底面S2 开关元件W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主要包括一键帽10、 一第一支架21、 一第二支架22、 一电路板30以及一底板40,前述第一支架21由金 属材质所制成,第二支架22则可由金属或塑胶材质所制成,其中第一支架 21上的枢轴P与第二支架22上对应的孔洞H活动地枢才妾。如图2所示,前述第一、第二支架21、 22穿过电路板30上的开孔31 并且活动地连接底板40与键帽10,其中第一支架21左侧的滑动端211结合 于键帽10的导槽11内,第二支架22右侧的连接端221则结合于键帽10的 枢才妻孔12内;此外,第一、第二支架21、 22上的连接端212、 222则分別 与底板40上的连接部41、 42相互耦接,由此可使键帽10通过第一、第二 支架21、 22而达到垂直升降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当键帽10由一第一位置受一外力按压而下降至一第二 位置时,第一支架21上的抵接部213会下降并触动电路板31上的一开关元 件W(如图2所示);此外,在电路板30上或键帽10与底板40之间另可设 置一弹簧或橡胶材质的弹性元件(未图示),当前述外力释放时,弹性元件可 作用一弹力4吏^t帽10回复至该第一位置。接着请一并参阅图2、图3,前述第一支架21的滑动端211以弯折方式 构成一第一弧状部Rl以及一第二弧状部R2,其中第一、第二弧状部R1、 R2分别邻接于键帽内侧的第一底面Sl以及导槽11上的第二底面S2,当键 帽10沿垂直方向(Z轴方向)运动时,前述第一、第二弧状部R1、 R2在导槽 11内水平滑动(如图3箭头方向所示)。第一、第二弧状部R1、 R2使支架21 在导槽ll内滑动时,有光滑的接触面。再请参阅图4,前述导槽11大致朝一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第一、 第二弧状部Rl、 R2则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弧面Rl,以及一第二弧面R2,,其 中第一弧面Rl,具有一第一曲率中心Cl,第二弧面R2,具有一第二曲率中心 C2,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曲率中心C1、 C2大致位于同一位置上。如 图4所示,前述第一、第二底面Sl、 S2之间具有一高度h,其中第一、第 二弧状部R1、 R2的最大距离大致等同于该高度h,由此可使连接端211稳 定地在导槽11内滑动。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的滑动端211也可以弯折方式而呈现Z字形结构(如图5所示),其中第一、第二弧状部R1、 R2形成于Z字形结构 的弯折处,使得第一、第二弧面Rl'、 R2,可分别邻接第一、第二底面Sl、 S2。需特别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弧面Rl,、 R2,的第一、第二曲率中 心C1、 C2不相互重叠,且第一、第二曲率中心C1、 C2的连线方向大致与 第一方向(X轴方向)垂直;然而,前述第一、第二曲率中心C1、 C2的位置 与连线方向也可视不同的设计需求而弹性地调整。需特别说明的是,为了使键帽10回复并固定于前述第一位置(如图3所 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架21上另设有两个扁平凸缘214、 215,此外在前 述第二支架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结构,包括: 底板; 键帽,具有一导槽,大致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该键帽具有一第一底面,该导槽具有一第二底面; 第一支架,由一金属材质所构成,且连接该键帽以及该底板,其中该第一支架具有一滑动端,以弯折方式构成一第一弧状 部以及一第二弧状部,该第一、第二弧状部分别邻接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二底面并可于该导槽内滑动;以及 第二支架,连接该键帽以及该底板,且与该第一支架相互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士叶亮达
申请(专利权)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