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804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按键结构,其包含键帽、平衡杆、底板及缓冲片,其中键帽具有结合部与下表面,结合部自下表面突出,当键帽被按压时,键帽会向下移动到下降位置;平衡杆连接于结合部,当键帽位于下降位置时,结合部下端点低于平衡杆;底板设置于键帽下方,底板具有凹陷空间对应结合部;缓冲片设置于底板上,缓冲片覆盖凹陷空间且具有可变形部对应凹陷空间,当键帽朝底板移动到较低位置时,结合部下端点压抵可变形部,而使可变形部延伸进入凹陷空间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藉由按键结构的缓冲设计,于按键操作时可提供缓冲弹性,避免或降低键帽直接碰撞底板产生的噪音,并藉由薄膜开关的多层结构形成缓冲设计,在不增加材料成本下可有效达到减噪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具有静音设计的按键结构及具有此按键结构的键盘装置。
技术介绍
键盘装置的倍数键(例如空格(Space)键、回车(Enter)键、大小写切换(CapsLock)键、位移(Shift)键等)的键帽具有较大的长宽比,因此通常会加设平衡杆以提高键帽的结构强度。再者,藉由平衡杆的设置,当使用者即使按压在键帽的非中央位置,亦可使倍数键不会在按压过程中产生倾斜。平衡杆一般与自键帽下表面突出的结合部卡合而连接于键帽下方。当使用者按压键帽时,随着键帽的向下移动,通常键帽下方突出的结合部会与底板发生撞击而产生噪音,进而影响操作的顺畅度及舒适性。因此,如何有效消除因键帽撞击底板产生的噪音,实为按键结构设计的主要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消除操作异音的按键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静音设计的按键结构,其于按键操作时提供缓冲弹性,避免或降低直接碰撞产生的噪音。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设计的按键结构,其利用薄膜开关的多层结构形成缓冲设计,在不增加材料成本下有效达到减噪的功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包含键帽、平衡杆、底板以及缓冲片,键帽具有结合部与下表面,该结合部自该下表面突出;平衡杆连接于该结合部,且该结合部的下端点低于该平衡杆与该结合部的连接部分;底板设置于该键帽下方,该底板具有凹陷空间,该凹陷空间对应该结合部;缓冲片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缓冲片覆盖该凹陷空间且该缓冲片具有可变形部,该可变形部对应该凹陷空间,其中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到下降位置,该结合部的该下端点抵压该可变形部,而使该可变形部延伸进入该凹陷空间中。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凹陷空间为形成于该底板的破孔或凹槽所构成。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缓冲片为薄膜开关,该薄膜开关具有多层结构,该薄膜开关中的至少一层对应该凹陷空间形成至少一薄膜开口,且该薄膜开关中的至少另一层覆盖该至少一薄膜开口以构成该可变形部。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可变形部包含薄膜凹槽,该薄膜凹槽由该薄膜开口及覆盖该薄膜开口的部分所构成,该薄膜凹槽的槽口朝向该键帽或朝向该底板。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可变形部包含两个薄膜凹槽,且该两个薄膜凹槽的槽口分别朝向该键帽及该底板。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开关中覆盖该至少一薄膜开口的该至少另一层的总厚度不大于0.075mm。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缓冲片包含薄膜开关及膜片,该薄膜开关具有通孔,该通孔对应该结合部,该膜片覆盖于该通孔的下方而作为该可变形部,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结合部穿过该通孔朝该凹陷空间压抵该膜片,使该膜片延伸入该凹陷空间;或者,该膜片覆盖于该通孔的上方而作为该可变形部,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结合部朝该凹陷空间压抵该膜片通过该通孔,使该膜片延伸入该凹陷空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膜片为聚酯片或橡胶片,且该膜片的厚度小于该薄膜开关的厚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平衡杆包含第一平衡杆及第二平衡杆,该结合部包含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连接该第一平衡杆,该第二结合部连接该第二平衡杆,该第二平衡杆设置于该第一平衡杆的外侧且该第二平衡杆分别连接于该键帽及该底板,其中该第一结合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二结合部的长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平衡杆具有中间段及自该中间段两端延伸的两端部段,该两端部段及该中间段构成U形剖面,且连接于该中间段的该第一结合部的长度大于连接于该端部段的该第一结合部的长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键帽位于该下降位置时,该结合部的该下端点低于该平衡杆。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键帽位于该下降位置时,该结合部的该下端点低于该平衡杆,且该平衡杆分别连接于该键帽及该底板。本专利技术藉由按键结构的缓冲设计,于按键操作时可提供缓冲弹性,避免或降低键帽直接碰撞底板产生的噪音。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及部分组合图;图1C及图1D分别为图1A的按键结构按压前及按压后的截面示意图;图2A及图2B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结合部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底板的示意图;图4A至图4E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薄膜开关作为缓冲片的示意图;图5A及图5B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缓冲片的示意图;图6A及图6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及部分组合图;图6C及图6D分别为图6A的按键结构按压前及按压后的截面示意图;图7A及图7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及部分组合图;图7C及图7D分别为图7A的按键结构按压前及按压后的截面示意图;图8A及图8B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结合部的示意图;以及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键盘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静音设计的按键结构及具有此按键结构的键盘装置。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可为电脑键盘的按键结构,但并不以此为。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可为其他电子装置的按键、数字键等。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可为任何具有结合部的按键结构,尤其是具有与平衡杆连接的结合部的按键结构,例如倍数键,但不以此为限。于后以电脑键盘为例,参考图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细节。如图1A及图6A所示,于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100/200包含键帽110、平衡杆122/124、底板130及缓冲片140,其中键帽110设置于底板130上方,且可相对于底板130上/下移动。平衡杆122连接键帽110,平衡杆122/124一般具有两个作用:(1)如图1A所示,加强键帽110的结构强度,或(2)如图6A所示,改善键帽110的带动性。如此当使用者只按压键帽右侧时,键帽左侧也能一起同时下降,避免键帽110呈现右侧较低,左侧较高的倾斜状态。缓冲片140设置于底板130上,以提供键帽110朝底板130向下移动时的撞击缓冲(如后详述)。在此需注意,图1A及图1B虽未绘示,但依据实际设计需求,按键结构100还可包含其他的部件,例如支撑键帽110相对于底板130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例如剪刀式升降机构、蝶式升降机构)、提供键帽110按压后回复到按压前位置的回复单元(例如弹性回复单元或磁性回复单元)等。于图1A实施例,平衡杆122仅连接于键帽110,以增加键帽110的强度。平衡杆122较佳为非封闭式框形杆,例如于两末端之间具有开口122a的矩形框平衡杆,以增加平衡杆122的变形弹性,进而提升平衡杆122与键帽110连接时的便利性。再者,平衡杆122较佳具有圆形杆身且可由金属线弯折制成,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依据设计需求,平衡杆122可具有椭圆形、方形等形状的杆身,且可由任何合宜的材料制成以增进键帽110的强度。相应地,键帽110具有结合部112,以供连接平衡杆122。于此实施例,键帽110具有复数个结合部112,其中复数个结合部112对应平衡杆122的框形轮廓设置于键帽110的下表面110a,以分别连接平衡杆122的对应杆身部分。换言之,复数个结合部112以框形分布的方式设置于键帽110的下表面110a。再者,结合部112自键帽110的下表面110a突出。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键帽110由键顶111a及围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按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键帽,具有结合部与下表面,该结合部自该下表面突出;平衡杆,连接于该结合部,且该结合部的下端点低于该平衡杆与该结合部的连接部分;底板,设置于该键帽下方,该底板具有凹陷空间,该凹陷空间对应该结合部;以及缓冲片,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缓冲片覆盖该凹陷空间且该缓冲片具有可变形部,该可变形部对应该凹陷空间,其中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到下降位置,该结合部的该下端点抵压该可变形部,而使该可变形部延伸进入该凹陷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键帽,具有结合部与下表面,该结合部自该下表面突出;平衡杆,连接于该结合部,且该结合部的下端点低于该平衡杆与该结合部的连接部分;底板,设置于该键帽下方,该底板具有凹陷空间,该凹陷空间对应该结合部;以及缓冲片,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缓冲片覆盖该凹陷空间且该缓冲片具有可变形部,该可变形部对应该凹陷空间,其中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到下降位置,该结合部的该下端点抵压该可变形部,而使该可变形部延伸进入该凹陷空间中;其中,该键帽由键顶及键裙所构成,该键裙围绕连接该键顶周边,该结合部自该键顶的下表面向下延伸超过该键裙的底表面,使得该结合部下端点低于该键裙的该底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陷空间为形成于该底板的破孔或凹槽所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片为薄膜开关,该薄膜开关具有多层结构,该薄膜开关中的至少一层对应该凹陷空间形成至少一薄膜开口,且该薄膜开关中的至少另一层覆盖该至少一薄膜开口以构成该可变形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变形部包含薄膜凹槽,该薄膜凹槽由该至少一薄膜开口及覆盖该至少一薄膜开口的部分所构成,该薄膜凹槽的槽口朝向该键帽或朝向该底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变形部包含两个薄膜凹槽,且该两个薄膜凹槽的槽口分别朝向该键帽及该底板。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开关中覆盖该至少一薄膜开口的该至少另一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柏均杨淞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