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104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含底板、可相对于底板移动的键帽、设置于键帽的第一磁性件、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键帽及底板之间的活动板,其中活动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分别对应键帽及底板,第一端具有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当键帽接受按压力朝底板移动时,键帽驱动活动板转动以使第二磁性件远离第一磁性件;当按压力释放时,磁吸力使活动板逆向转动以使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一磁性件,以驱动键帽移动远离底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含底板、可相对于底板移动的键帽、设置于键帽的第一磁性件、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键帽及底板之间的活动板,其中活动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分别对应键帽及底板,第一端具有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当键帽接受按压力朝底板移动时,键帽驱动活动板转动以使第二磁性件远离第一磁性件;当按压力释放时,磁吸力使活动板逆向转动以使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一磁性件,以驱动键帽移动远离底板。【专利说明】按键结构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是一种磁吸式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习知按键结构通常利用橡胶弹性体(Rubber Dome)提供键帽按压后上升回复的动力并藉由支撑件支撑键帽升降的稳定性。然而,随着轻薄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习知按键结构受限于橡胶弹性体的高度极限及寿命问题。 再者,如何在轻薄化的要求下还能达到使用者熟悉的按压手感亦成为现今按键结构研发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利用磁力而免除橡胶弹性体的设置,有效简化按键结构并能缩小按键结构的尺寸。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底板;键帽,可相对于该底板移动地设置于该底板上方;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键帽;以及活动板,可转动地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该活动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活动板的该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对应该键帽及该底板,该第一端具有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 当该键帽接受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键帽驱动该活动板转动以使该第二磁性件远离该第一磁性件; 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活动板逆向转动以使该第二磁性件靠近该第一磁性件,以驱动该键帽移动远离该底板。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结合部,该底板具有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结合部可转动地连接,且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一磁性件分别靠近该键帽的相对侧。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按键结构更包含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可转动地枢接该第二支架以形成剪刀式支撑单元。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活动板的该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该支撑单元。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可转动地连接该键帽且可移动地连接该底板。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活动板连接该第一支架,且该活动板的该第一端自该第一支架突出。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各自可转动地连接于该键帽及该底板,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时,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同时产生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按键结构更包含一开关层,其中当该键帽接受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活动板的触发部触发该开关层。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结合部,该底板具有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结合部可移动地连接,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结合部沿该第二结合部相对移动。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耦合部,该底板具有第二耦合部,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稱合部相对于该第二稱合部移动以使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同时产生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第一耦合部具有第一斜面,该第二耦合部具有第二斜面,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斜面沿该第二斜面相对移动。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枢接部,该活动板具有第二枢接部,该第二枢接部设置于该活动板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并与该第一枢接部可转动地枢接以形成转动支点。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活动板具有板体部,该活动板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相对于该板体部沿相同方向弯折以分别形成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且该第一延伸部及该第二延伸部平行地反向延伸。 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底板;键帽,可相对于该底板移动地设置于该底板上方;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键帽;活动板,对应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键帽下方,该活动板具有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以及支撑单元,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该支撑单元接触该活动板; 当该键帽接受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支撑单元带动该活动板运动以使该第二磁性件远离该第一磁性件; 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第二磁性件靠近该第一磁性件,以驱动该支撑单元支撑该键帽移动远离该底板。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转轴端及第一滑动端,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转轴端及第二滑动端,该第一转轴端及该第二转轴端可转动地连接该键帽,且该第一滑动端及该第二滑动端可移动地连接该底板,且该第一转轴端及该第二转轴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一滑动端及该第二滑动端之间的距离。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致动部,该第一致动部自该第一转动端延伸以伸入该活动板及该键帽之间并接触该活动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利用活动板配合磁吸方式的结构设计,免除橡胶弹性体的设置,从而有效地简化了按键结构并能缩小按键结构的尺寸。同时,这样的设计也使得按键结构可以适用于各种形态的按压结构,故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也具备了更好的设计弹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 图1B为图1A中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图; 图2A及图2B分别为图1A中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图; 图3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 图3B为图3A中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图; 图4A及图4B分别为图3A中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图; 图5A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 图5B为图5A中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图; 图6A及图6B分别为图5A中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图; 图7A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 图7B为图7A中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图; 图8A及图8B分别为图7A中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图; 图9A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 图9B为图9A中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图; 图1OA及图1OB分别为图9A中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图; 图1lA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 图1lB为图1lA中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图; 图12A及图12B分别为图1lA中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图。 图12C是图12A中活动板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按键结构127第二卡合部 110底板128第一枢接部 111第二结合部130开关层 112第一限位部131第一开口 113第二结合部132第二开口 114第二限位部133第三开口 115第二耦合部134第四开口 115a第二斜面140第一磁性件 120键帽150活动板 121第一结合部150a第一端 122第一滑槽部150b第二端 123第一结合部150c触发部 124第一耦接部151板体部 125第一稱合部151a第一延伸部 125a第一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包含:底板;键帽,可相对于该底板移动地设置于该底板上方;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键帽;以及活动板,可转动地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该活动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活动板的该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对应该键帽及该底板,该第一端具有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当该键帽接受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键帽驱动该活动板正向转动以使该第二磁性件远离该第一磁性件;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活动板逆向转动以使该第二磁性件靠近该第一磁性件,以驱动该键帽移动远离该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本辉陈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