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壁零件加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打造连体锻件;2)对上述连体锻件内外径、端面进行车加工;3)热处理;4)加工、分离:磨连体锻件两端面→外径→内径→沟道→超精沟道→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两件及两件以上的零件连体加工方法,使得原来极易变形的超薄壁零件增加了刚性,不论是车磨加工还是热处理,零件都不易变形,既可以采用普通加工方式和采用普通的设备,使用一般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又可以提高产量。再者,两件及两件以上的零件连体加工,毛坯留量也可以减至很小,从而在投料时就节省了原料。总之,本发明专利技术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现有的超薄壁零部件的加工,基本上采用单件加工的方法,分为金工加工 (包括车加工、磨加工)及热处理加工,步骤为1、车磨加工加工时为了防 止被加工件的变形,通常采用特种精密夹具、毛坯加大留量、选用高水平技术 人员精心慢加工等措施,以减少被加工件的变形,提高产品合格率;2、热处理 超薄壁零部件热处理十分困难,因为超薄壁零部件特别容易变形,所以采用单 件固定法(内支撑),加大零部件留量采用真空热处理炉等。上述方法存在很大 的缺陷1、车磨单件加工由于零部件太薄,加工变形大,工作极为困难;又因毛坯留量大, 一般要0.6-1匪之多,如此多的留量明显使得磨加工时间数倍地 延长,加工非常费时,废品率很高;再者,高水平技术人员很稀缺,用人成本 巨大。2、超薄壁零部件的热处理必须采用高档热处理炉子,不但大大增加成本, 而且有极大的局限性。总之,现有技术对超薄壁零部件采用单件加工的方法,不但费时费力,效 率低下,而且对于控制被加工件的变形问题所采取的手段仍然极为有限,稍有 不当就会产生大量废次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了一种能够加工时不容易变形、不需要很多留量、成本低、效率高的超薄壁零部件的加工方 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薄壁零部件的加工 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打造连体锻件计算出连体的数个锻 件的总尺寸及精车余量、连体锻件两端的留量、各个锻件分离时的割缝,加在 一起得出连体锻件的总宽度;2)对上述连体锻件内外径、端面进行车加工3) 淬火热处理4)加工、分离磨连体锻件两端面一外径一内径一沟道一超精沟 道一分离。所述步骤2)中,将连体锻件中各个锻件之间加工出分离槽;所述步骤4) 中,将分离后的各个锻件的分离处再加工端面、倒角;所述数个锻件可以为二 个及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两件及两件 以上的零部件连体加工方法,使得原来极易变形的超薄壁零部件增加了刚性, 不论是车磨加工还是热处理,部件都不易变形,既可以采用普通加工方式和采 用普通的设备,使用一般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又可以提高产量。再者,两件 及两件以上的零部件连体加工,毛坯留量也可以减至很小,从而在投料时就节 省了原料。总之,本专利技术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超薄壁零部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打造连体锻件计算 出连体的数个锻件的总尺寸及精车余量、连体锻件两端的留量、各个锻件分离时的割缝,加在一起得出连体锻件的总宽度;2)对上述连体锻件内外径、端面 进行车加工3)淬火热处理4)加工、分离磨连体锻件两端面一外径一内 径一沟道一超精沟道一分离;5 )装配。所述步骤l )中所述数个锻件可以为二个及以上;所述步骤2)中,将连体 锻件中各个锻件之间加工出分离槽,槽宽即按切割片的宽度,槽深使得连体锻 件保持刚性即可;所述步骤4)中,将分离后的各个锻件的分离处再加工端面、 倒角。以生产成品宽度为5MM的轴承套圈为例现有技术中,由轴承圆钢打造锻件 一个成品宽度5丽+锻件留量掘M二9醒, 如锻件数量为4个,则总宽度为9MMX4二36MM;本专利技术中,连体加工, 一个成品宽度5應+精车余量0. 5固二5.5醒,如锻 件数量为4个,连体锻件两端的留量为4丽、各个锻件分离时的割缝为1.6丽 X3二4. 8薩,则总宽度为5. 5腿X4+4固+4. 8固=30. 8MM;经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每4个零部件的加工,就可以节省5醒材料。在对上述连体锻件进行内外径及端面进行车加工、淬火热处理、加工与分 离等工序时,因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连体锻件刚性强,留量少,相对于单件加工具有 不易变形,容易车、磨加工。最后在对各个分离后的锻件进行磨加工时,因为现有技术中锻件的留量大 约有0.6-—lMM,而本专利技术中锻件的留量只有0.2丽,前者要多花费数倍于本发 明的用工量。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打造连体锻件计算出连体的数个锻件的总尺寸及精车余量、连体锻件两端的留量、各个锻件分离时的割缝,加在一起得出连体锻件的总宽度;2)对上述连体锻件内外径、端面进行车加工3)淬火热处理4)加工、分离磨连体锻件两端面→外径→内径→沟道→超精沟道→分离。所述步骤2)中,将连体锻件中各个锻件之间加工出分离槽;所述步骤4)中,将分离后的各个锻件的分离处再加工端面、倒角;所述数个锻件可以为二个及以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如下步骤1)打造连体锻件;2)对上述连体锻件内外径、端面进行车加工;3)热处理;4)加工、分离磨连体锻件两端面→外径→内径→沟道→超精沟道→分离。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两件及两件以上的零件连体加工方法,使得原来极易变形的超薄壁零件增加了刚性,不论是车磨加工还是热处理,零件都不易变形,既可以采用普通加工方式和采用普通的设备,使用一般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又可以提高产量。再者,两件及两件以上的零件连体加工,毛坯留量也可以减至很小,从而在投料时就节省了原料。总之,本专利技术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文档编号B23P13/00GK101670512SQ20081012085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9日专利技术者张志强 申请人:张志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壁零件加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打造连体锻件:计算出连体的数个锻件的总尺寸及精车余量、连体锻件两端的留量、各个锻件分离时的割缝,加在一起得出连体锻件的总宽度;2)对上述连体锻件内外径、端面进行车加工:3)淬火热处理:4)加工、分离:磨连体锻件两端面→外径→内径→沟道→超精沟道→分离。所述步骤2)中,将连体锻件中各个锻件之间加工出分离槽;所述步骤4)中,将分离后的各个锻件的分离处再加工端面、倒角;所述数个锻件可以为二个及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