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半导体纳米线且能自供电的纳米化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9659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半导体纳米线且能自供电的纳米化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包括:在不导电且不会与有机化学分子发生反应的衬底上生长成的半导体纳米线;所生长的半导体纳米线部分被不导电、不溶于有机化学溶剂、不溶于水、不与半导体纳米线及电极发生反应的密封层所覆盖;以及将两电极中一者与被所述密封层密封的半导体纳米线相连、另一者与未被所述密封层密封的半导体纳米线相连接,当纳米化学传感器接触化学物质时,其被密封层覆盖的部分和未被覆盖的部分之间会产生电势差,由此可实现无需外加电源就能进行定量及定性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化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半导体纳米线且能自供电的纳米化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半导体纳米线或者碳纳米管为工作单元的化学传感器因其体积小、灵 敏度高、能耗小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科研单位和公司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此类 化学传感器的一般工作原理是,当化学物质接触半导体纳米线或者碳纳米管表面时,化学 物质与纳米线(管)表面发生电子转移从而在纳米线(管)内形成电子富集区或截止区, 使纳米线(管)的电阻(导)率发生改变,引起电信号的变化。这种电信号的改变一般与 化学物质的浓度成正比。由于半导体纳米线(管)具有相对比较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较 高的检测灵敏度。但这类半导体纳米化学传感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一个外加电源,由于电 源本身的大尺度以及寿命局限性,使此类器件的集成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某 些电能无法直接传输的极端环境下,如生物体内、航空航天领域等,器件的工作寿命往往受 电池寿命的影响。 基于量子力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当半导体纳米线(管)表面与极 性的化学分子接触时,其电负性(工作函数)会发生显著变化,而且变化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半导体纳米线且能自供电的纳米化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不导电且不会与有机化学分子发生反应的衬底;生长在所述衬底表面的半导体纳米线;不导电、不溶于有机化学溶剂、不溶于水、不与半导体纳米线及电极发生反应且覆盖部分半导体纳米线的密封层;两电极,其中一者与被所述密封层密封的半导体纳米线相连接,另一者与未被所述密封层密封的半导体纳米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现英王银民杨俊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