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沥青路面抗车辙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695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沥青路面抗车辙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以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5~10%的石油沥青、5~1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80~90%的具有长柔链的聚合物混合,在125~180度的环境中加热并搅拌1.5~2.5小时,并进一步造粒得到50~500um的抗车辙剂固体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车辙剂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采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显著提高了沥青路面的防水能力,以及低温抗裂性能;通过生产工艺的优化,颗粒粒径的降低,提高了骨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减小了骨料与沥青之间的空隙,增强了沥青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

Anti rutting agent for asphalt pavem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ti rutting agent and method for asphalt pavement, its weight percentage is 5 ~ 5 ~ 10% petroleum asphalt, 10%, 80 ~ 90% of PMMA with long flexible chain polymer mixed in 125 ~ 180 degrees heat environment and stirred for 1.5 to 2.5 hours, and further granulating 50 ~ 500um anti rutting agent of solid particles. The anti rutting agent of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anti rutting performance of asphalt pavement; the PMMA,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waterproof ability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the low temperature crack resistance; by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reduce the particle size to improve the adhesion between asphalt and aggregate, reduce the gap between aggregate and asphalt and enhance the anti stripping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沥青路面用的抗车辙剂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989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至2005年末,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为4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在回顾我国十几年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之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已建成 通车的高速公路,其沥青路面存在过早破坏和早期破坏现象。在所有病害中,车辙现象尤其 普遍,也最为严重,大大提高路面的修复费用。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特有的一种破坏形 式,它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以及气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永久性变形,表现为 沿行车轮迹产生纵向的带状凹槽,严重时车辙的两侧会有突起形变,造成路面使用性能更 加恶化。 车辙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各州公路局曾作过调查统计,在被调查的44条主要公路中有13条公路的破坏是由车辙引起的,占调查总数的29. 5% ;80年代日本的调查表明由于车辙所引起的路面损害高达调查总数的80%。 在我国,尤其是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沥青路面抗车辙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石油沥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长柔链的聚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成陈明波王维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