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352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及其应用,该染料组合物由一种或多种选自下面通式(1)表示的染料和一种或多种选自通式(2)表示的染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所组成。该发明专利技术的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色泽明艳、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和染色性能,与常用的红、蓝色活性染料的相容性也有明显提高和改善,具有优良的易洗涤性和耐光致变色性能。值得惊喜的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不仅用于棉织物的染色,而且可有效地用于羊毛织物的染色。

Yellow reactive dye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yellow dye 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dye composition comprises one or more selected from the following general formula (1) said the dye and one or more selected from the general formula (2) said dyes mixed in a certain proportion. Bright color, yellow reactive dye compound of the invention has good fastness and dyeing properties, and the commonly used red and blue reactive dyes compatibility is improved and improved, excellent easy washing and photochromism properties. Surprisingly, the yellow reactive dye composition of the invention is not only used for dyeing cotton fabrics, but also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dyeing wool fabr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及其在纤维材料和羊毛上的染色应用。
技术介绍
黄色活性染料的开发研究一直为染料界所注视。当前印染工业对黄色活性染料的各项染色牢度和应用性能的要求日益苛刻。 黄色活性染料作为浅色,不仅要求色光艳丽、染色各项牢度优异,而且应具有良好的各项染色应用性能。该活性染料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易洗涤性,更重要的是,也应具有优异的耐光致变色性能。当前许多常用的黄色活性染料品种难以具备上述的各项全面性能。 1987年Hoechst公司申请发表的US 4,703,112专利公开了一类黄色活性染料的结构。 这类染料的代表结构是 染料I-1 染料I-2 该专利叙述,这类染料染色呈金黄色-红光黄色,具有较好的染色牢度。 染色应用的实践表明,这类染料用作商品染料,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例如它的上染稳定性较差,固色率较低,与红色、蓝色活性染料的相容性较差等。 Dystar公司申请发表的CN 1249318(2000)和CN 1160420(2004)中国专利,采用拼混复配的方式,对上述黄色活性染料进行改性。 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染料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惊奇的发现采用一种或多种通式(2)表示的活性染料与上述染料组成本专利技术的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不仅保留通式(1)表示的活性染料的某些特点,而且有效地改进通式(1)表示的活性染料的应用性能的缺陷和不足。 通式(2) 基于以上发现,本专利技术人完成了如下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在大量研究试验的基础上,惊喜的发现,通式(1)表示的一种或多种黄色活性染料与通式(2)表示的一种或多种黄色活性染料所组成的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和各项牢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与其组成染料相比,其提升率、固色率、相容性均有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的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的耐光致变色性能也有明显改善。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由一定比例混合的一种或多种选自下面所示的通式(1)表示的染料和一种或多种选自下面所示的通式(2)表示的染料组成。 通式(1) 式中Y1选自-CH2CH2OSO3M或-CH=CH2; M选自-H或碱金属; R1选自-H、-C1-4烷基或-C1-4烷氧基; R2选自-H、-C1-4烷基或-C1-4烷氧基; R3选自-C1-4烷基、-NH2、 通式(2) 式中Y2和Y3分别独立地选自-CH2CH2OSO3M或-CH=CH2; M选自-H或碱金属; n选自0或1; m选自0、1或2; R4和R5分别独立地选自-H、-C1-2烷基或-C1-2烷氧基。 本专利技术的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与单种染料相比,其提升率、固色率以及相容性均有明显提高。本专利技术的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不仅具有优异的染色牢度、易洗涤性,而且具有良好的耐光致变色性能。本专利技术的黄色活性染料不仅可用于棉织物的染色,而且也十分有效地应用于羊毛的染色。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在纤维材料和羊毛的染色方面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染料组合物中包括一种或多种通式(1)表示的染料和一种或多种通式(2)表示的染料。 在本专利技术的活性染料组合物中,通式(1)表示的染料与通式(2)表示的染料的重量比为90~10∶10~90,优选的为70~30∶30~70,更优选的为60~40∶40~6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式(1)的-SO2Y1基团位于苯核上-N=N-基团的对位或间位。通式(1)的R1和R2基团分别为于苯核上-N=N-基团的邻位和间位。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式(2)的-SO2Y2基团位于苯核上-N=N-基团的对位或间位。通式(2)的R4和R5基团分别位于苯核上-N=N-基团的邻位和间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式(2)的-SO2Y3基团,当n=1时,位于苯核上-NH-基团的间位或对位。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式(2)中的-SO3M基团,当m=1时,位于苯核上-NH-基团的间位;当m=2时,位于苯核上-NH-基团的邻位和间位。 本专利技术中通式(1)表示的染料,例如包括如下实例 (染料I-1) (染料I-2) (染料I-3) (染料I-4) (染料I-5) 本专利技术中通式(2)表示的染料,例如包括如下实例 (染料II-1) (染料II-2) (染料II-3) (染料II-4) (染料II-5) (染料II-6) (染料II-7) 通式(1)和通式(2)表示的活性染料均为已知染料。 US 4,703,112(1989)(Hoechst)公开了通式(1)表示的染料结构及其合成方法。 CN 1118796(1996)(Hoechst)、CN 1443219(2003)(Dystar)、WO 02/08341(2002)(Dystar)、KR 20020094317(2002)公开了通式(2)表示的染料结构及其合成方法。 上述文献的全部内容参考于本专利技术中。 本专利技术的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还可含有各种在染色工艺和染料制剂中常规使用的染料添加剂,其用量可按实际需要选择,没有特别的限定,一般不超过20重量%。例如无机盐类,如NaCl、Na2SO4,含量0-10重量%,分散剂含量0-10重量%,pH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钠或磷酸氢二钠,含量0-5重量%,防尘剂0-10重量%,助溶剂1-15重量%。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也可基本上由一定重量比的通式(1)染料和通式(2)染料组成。 本专利技术的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适合于棉纤维和羊毛的染色应用。 本专利技术的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可以用印染的已知方法固定到织物上,例如可以用浸染方法或轧染方法进行染色。 实施例的各项测试方法 如下实施例的各项性能按如下各项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1.提升率测试分别按活性染料60℃恒温工艺染色,染色浓度为0.5%、1%、2%、4%、6%o.w.f.(染料对织物重)。染色后织物经恒温恒湿处理后,用Datacolor测色仪测试其表观深度K/S值并记录。 2.初染率S值测试染料染色过程中加碱前时染液的吸光度值,根据公式计算S值。 公式初染率S值=(1-加碱前染液的吸光度值÷染色前染液的吸光度值)×100% 3.竭染率E值测试染色前后染液的吸光度值,根据公式计算E值。 公式初染率E值=(1-染色后染液的吸光度值÷染色前染液的吸光度值)×100% 4.固色率F值测试染色后织物的洗涤残液的吸光度,并根据公式计算F值。 公式固色率F值=E值-染色后染液的吸光度值÷染色前染液的吸光度值×100% 5.光致变色性能测试将染色后的织物经日晒牢度仪光照一定时间后(光照强度参考ISO 105-B05),测试织物光照前后的数据,根据CIE公式中的总色差DE来判断光致变色的强弱。 6.易洗涤性测试 织物经染色后对其进行分步水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色活性染料组合物,该染料组合物包括一种或多种选自下面所示的通式(1)表示的染料和一种或多种选自下面所示的通式(2)表示的染料, *** 通式(1) 式中:Y↓[1]选自-CH↓[2]CH↓[2]OSO↓[3]M或-CH= CH↓[2]; M选自-H或碱金属; R↓[1]选自-H、-C↓[1-4]烷基或-C↓[1-4]烷氧基; R↓[2]选自-H、-C↓[1-4]烷基或-C↓[1-4]烷氧基; R↓[3]选自-C↓[1-4]烷基、-NH ↓[2]、***或***;*** 通式(2) 式中:Y↓[2]和Y↓[3]分别独立地选自-CH↓[2]CH↓[2]OSO↓[3]M或-CH=CH↓[2]; M选自-H或碱金属; n选自0或1; m选自0、1或2;   R↓[4]和R↓[5]分别独立地选自-H、-C↓[1-2]烷基或-C↓[1-2]烷氧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喆栋曾建平谢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雅运纺织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