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760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包括长方形引线框架和阵列排列于所述引线框架上的多个引线框单元,每一个引线框单元都包括一个基岛、设置于所述基岛一侧的散热块、设置于所述散热块同侧的第一外引脚和设置于所述散热块对侧的第二外引脚,每一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一外引脚都与其相邻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一外引脚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一横向连接筋相连接,每一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二外引脚都与其相邻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二外引脚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二横向连接筋相连接,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采用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引线框单元的排列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封装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


技术介绍

1、集成电路封装时必须用到引线框架结构,引线框架结构包括引线框架以及若干均匀排布在引线框架上的引线框单元。

2、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的sot89引线框架结构中,包括若干均匀排布在引线框架100上的引线框单元110。每一个引线框单元110都包括一个基岛111、设置于所述基岛111一侧且与所述基岛111相连接的散热片112,多个设置于所述基岛设置有散热片112一侧且与所述基岛111连接的第一外引脚113以及多个设置于所述散热片112对侧且与所述基岛111相连接的第二外引脚114。

3、每一行的引线框单元110都是基于相同的朝向进行排列,并且相邻两行的引线框单元110之间的间距都是不变的。采用这种排列结构,无法对引线框单元110的排列密度进行增加,导致材料利用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引线框架密度的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包括:长方形引线框架和阵列排列于所述引线框架上的多个引线框单元,每一个引线框单元都包括一个基岛、设置于所述基岛一侧的散热块、设置于所述散热块同侧的第一外引脚和设置于所述散热块对侧的第二外引脚,每一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一外引脚都与其相邻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一外引脚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一横向连接筋相连接,每一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二外引脚都与其相邻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二外引脚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二横向连接筋相连接,所述第一横向连接筋在位于两个引线框单元的中间设置有长条状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将所述第一横向连接筋在相邻两行的两个引线框单元之间的部分分割为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的连筋,所述第一外引脚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至所述连筋中直到所述镂空结构,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2mm-5.6mm之间,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4mm-5.8mmm之间。

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8mm-5.15mm之间,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85mm-5.2mm之间。

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8mm,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5.15mm。

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引脚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至所述连筋中,并向所述镂空结构中延伸,在所述镂空结构中形成一凸起。

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框单元每三列为一组,每组引线框单元之间通过竖向连接筋相连接,相邻的两个竖向连接筋中,分别设置有流道槽和应力释放槽,且通过具有流道槽的竖向连接筋连接的两组引线框单元中对应位置的引线框单元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通过具有应力释放槽的竖向连接筋连接的两组引线框单元中对应位置的引线框单元的间隔。

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具有流道槽的竖向连接筋连接的两组引线框单元中对应位置的引线框单元的间隔为17mm-22mm,通过具有应力释放槽的竖向连接筋连接的两组引线框单元中对应位置的引线框单元的间隔为17mm-22mm。

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具有流道槽的竖向连接筋连接的两组引线框单元中对应位置的引线框单元的间隔为18mm-20mm,通过具有应力释放槽的竖向连接筋连接的两组引线框单元中对应位置的引线框单元的间隔为17mm-19mm。

1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所述第二横向连接筋在位于两个引线框单元的中间设置有长条状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将所述第二横向连接筋在相邻两行的两个引线框单元之间的部分分割为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的连筋,所述第二外引脚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至所述连筋中直到所述镂空结构,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增加引线框架上引线框单元的排布密度,在有限的引线框架空间内设置更多的引线框单元,降低制程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形引线框架和阵列排列于所述引线框架上的多个引线框单元,每一个引线框单元都包括一个基岛、设置于所述基岛一侧的散热块、设置于所述散热块同侧的第一外引脚和设置于所述散热块对侧的第二外引脚,每一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一外引脚都与其相邻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一外引脚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一横向连接筋相连接,每一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二外引脚都与其相邻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二外引脚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二横向连接筋相连接,所述第一横向连接筋在位于两个引线框单元的中间设置有长条状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将所述第一横向连接筋在相邻两行的两个引线框单元之间的部分分割为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的连筋,所述第一外引脚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至所述连筋中直到所述镂空结构,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2mm-5.6mm之间,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4mm-5.8m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8mm-5.15mm之间,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85mm-5.2mm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8mm,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5.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引脚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至所述连筋中,并向所述镂空结构中延伸,在所述镂空结构中形成一凸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单元每三列为一组,每组引线框单元之间通过竖向连接筋相连接,相邻的两个竖向连接筋中,分别设置有流道槽和应力释放槽,且通过具有流道槽的竖向连接筋连接的两组引线框单元中对应位置的引线框单元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通过具有应力释放槽的竖向连接筋连接的两组引线框单元中对应位置的引线框单元的间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特征在于,通过具有流道槽的竖向连接筋连接的两组引线框单元中对应位置的引线框单元的间隔为17mm-22mm,通过具有应力释放槽的竖向连接筋连接的两组引线框单元中对应位置的引线框单元的间隔为17mm-22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特征在于,通过具有流道槽的竖向连接筋连接的两组引线框单元中对应位置的引线框单元的间隔为18mm-20mm,通过具有应力释放槽的竖向连接筋连接的两组引线框单元中对应位置的引线框单元的间隔为17mm-19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形引线框架和阵列排列于所述引线框架上的多个引线框单元,每一个引线框单元都包括一个基岛、设置于所述基岛一侧的散热块、设置于所述散热块同侧的第一外引脚和设置于所述散热块对侧的第二外引脚,每一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一外引脚都与其相邻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一外引脚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一横向连接筋相连接,每一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二外引脚都与其相邻行的引线框单元的第二外引脚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二横向连接筋相连接,所述第一横向连接筋在位于两个引线框单元的中间设置有长条状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将所述第一横向连接筋在相邻两行的两个引线框单元之间的部分分割为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的连筋,所述第一外引脚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至所述连筋中直到所述镂空结构,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2mm-5.6mm之间,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4mm-5.8m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双间距sot89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8mm-5.15mm之间,所述第二外引脚相对的两行引线框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4.85mm-5.2mm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择贤孙巧玉曹周张怡覃久航任勇军李佛琳李凤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气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