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淀粉现代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754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豆类淀粉现代加工工艺,属于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经过酸浆培养,豆类浸泡,筛洗磨浆,粗滤沉淀,细滤分离,脱水干燥等步骤,快速制取豆类淀粉,该工艺推陈出新,既保留了传统工艺“酸浆沉淀法”中的精华,又采用了现代“旋流分离法”精制淀粉工艺,使二者巧妙结合,相得益彰,生产全过程因此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连续生产,产品质量较传统工艺有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副产品深加工
,是一种现代化加工豆类淀粉的方法。二
技术介绍
据史书记载,豆类淀粉和粉丝生产在我国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几百年 来,豆类淀粉生产都采用酸浆沉淀法,用粉水发酵培养出的酸浆使蛋白 逐渐降解,进而沉淀分离出淀粉。其优点是在淀粉中较好的保留了少量植 物胶和蛋白,使豆类淀粉具有其它工业淀粉不具有的特性,用豆类淀粉制 作的淀粉、凉皮、粉丝等各种制品广受消费者欢迎,但缺点是1、 必须经过分离、沉淀、搅拌、再沉淀等一系列繁杂的处理过程, 所需时间甚长,只能间断生产,无法连续作业;2、 沉淀完毕起粉时,必须人工过细操作,所以离不了大量瓦缸和人 工,难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只能作坊式生产;3、 酸浆沉淀法分离出的淀粉pH值为4.5,酸度较高,由于较长时间 的酸化处理,粘性也受到一定影响。近几年有人专利技术了豆类淀粉浸提沉淀法,参见031349218号专利豆类综合利用工艺,该法虽然有快速提取豆类淀粉之功效,可大规模生产, 但却将豆类所含的植物胶和蛋白去除殆尽,成了纯净的工业淀粉,不利于 制作粉丝、粉皮、凉粉等食品。基于对上述两种加工方法优缺点的充分了解和分析,结合自身实践经 验,本公司专利技术了 豆类淀粉现代加工工艺,该工艺既使传统工艺中的精华部分得以保留,又使现代化的淀粉精制手段在传统行业中得到应用,在 有效提高豆类淀粉质量的同时,为豆类淀粉从作坊式生产走向大规模工业 化生产铺平了道路,相信本工艺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既能快速提取豆类淀粉,又能保持并提高豆 类淀粉优良品质的现代化加工工艺,使豆类淀粉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以下步骤(1) 酸浆培养,采用传统的酸浆沉淀法工艺,通过粉浆7—10天的 自然发酵,培养出色香味俱佳的成熟酸浆,然后根据生产量之需要,每天 补进足够的新鲜黄浆,持续培养酸浆备用;(2) 豆类浸泡,将除杂后的豌豆、绿豆或蚕豆,按豆干重1:2.5 3的料 水比加清水浸泡,至所述豆充分吸水膨胀止,浸泡过程中换水3次,每隔 12小时从浸泡池底部喷入压縮空气1次5分钟,以搅动豆粒,散发热量, 浸泡均匀,浸泡完毕,排去浸泡水;(3) 筛洗磨浆,将浸泡好的所述豆加水泵送至平摇筛,喷水筛洗,去除 残余泥沙,经振动给料器和斗式提升机或螺旋送料器送入粉碎机进料斗, 同时往进料斗中注入酸浆和清水,豆随酸浆和清水流入粉碎机磨浆,酸浆 用量与豆干重相等,清水用量为豆干重的3倍;(4) 粗滤沉淀,磨后的粉浆经圆形滚筒筛70目筛网过滤除去粗渣,泵送 至连成一排的若干个小型沉淀池,在沉淀难搅拌15分钟后静置沉淀,8分 钟后蛋白浆与粉浆分离,上部的黄浆为蛋白浆,下部乳白色的为淀粉乳, 通过排浆管排出蛋白浆,按用途另作处理,底部淀粉乳进入下工序;(5l细滤分离,底部淀粉乳通过沉淀池底浆管泵送至圆形滚筒筛,经120目筛网过滤除去细渣,泵送至旋流分离器加清水逐级洗涤分离,得质量比浓度为13波美度的淀粉浆,分离出的上清夜排入废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 淀粉浆进入下工序; (6)脱水干燥,分离后的淀粉浆泵送至三足式自动卸料离心机或真空脱水 机连续脱水,得质量比含水量为3896的湿淀粉,湿淀粉经螺旋送料器直接送 入气流干燥机,干燥成质量比含水量为12%的干淀粉,冷却后定量包装入库, 干燥机进风口温度150 160。C,出风口温度70 80。C;如果淀粉用于制作粉丝,则用斗式提升机或螺旋送料器直接将脱水后 的湿淀粉送往粉丝车间贮料斗,不用干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 生产全过程从投料到成品产出,全部机械化、自动化连续生产占地 面积小,生产人员少,生产时间短,不受地域、气候影响,适宜工业化 大生产;2、 产品质量更好。由于保留了传统工艺酸浆沉淀法中的精华部分, 使豆类淀粉特有的品质得以保留,又由于采用了 旋流分离法这一现 代淀粉精制手段,使豆类淀粉品质在两方面得到提高 一是pH值由传 统的4.5提高到了 6.0以上,使豆类淀粉第一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 人体最适pH值5.2 6. 4的标准,解决了长期以来豆类淀粉制品过酸的 问题;二是豆类淀粉的粘性增强,制成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淀粉的pH 值在6.0以上时,粘性最强,传统豆类淀粉经过长时间发酵沉淀,pH值 降至4.5,粘性自然降低,所以传统豆类淀粉不及本工艺产品。3、 产量稳定提高。在长时间的酸性条件下反复搅拌沉淀, 分淀粉逐 步降解为糖类溶于水中,无法回收,必然影响产量,本工艺采用旋流分离法快速精制豆类淀粉,防止了淀粉的降解,从而保证了产量稳定提高。4、投入少,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由于本工艺生产线全程机械化、自 动化,可连续生产, 一条生产线可当三条生产线使用,故投入少,加工量 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以年加工豌豆9000吨,产豌豆淀粉3600吨的 生产线计,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只需500万元,年产值3240万元,利 润720万元。具体实施例方式豆类淀粉和其它淀粉生产一样,用水较多,应选择供排水和交通方便 之地,按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设计建厂,且必须配套建设废水处理设施, 最好配套建设附属产品如植物蛋白回收处理设施,以变废为宝,提高综合 经济效益。生产规模视投资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而定,但为发挥规模优势,充分利 用设备能力,年产量应适当大一些。如前所述,若需建设一条年加工豌豆 9000吨的生产线,需厂房2000 m2,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 年产豆类淀粉3600吨,销售收入3240万元,利润720万元。生产线建设调试完毕,即可按本专利技术确定的步骤和工艺要求进行生产(1) 酸浆培养,采用传统的酸浆沉淀法工艺,通过粉浆7—10天的 自然发酵,培养出色香味俱佳的成熟酸浆,然后根据生产量之需要,每天 补进足够的新鲜黄浆,持续培养酸浆备用;(2) 豆类浸泡,将除杂后的豌豆、绿豆或蚕豆,按豆干重1:2.5 3的料 水比加清水浸泡,至所述豆充分吸水膨胀止,浸泡过程中换水3次,每隔 12小时从浸泡池底部喷入压縮空气1次5分钟,以搅动豆粒,散发热量, 浸泡均匀,浸泡完毕,排去浸泡水;(3) 筛洗磨浆,将浸泡好的所述豆加水泵送至平摇筛,喷水筛洗,去除 残余泥沙,经振动给料器和斗式提升机或螺旋送料器送入粉碎机进料斗, 同时往进料斗中注入酸浆和清水,豆随酸浆和清水流入粉碎机磨浆,酸浆 用量与豆干重相等,清水用量为豆干重的3倍;(4) 粗滤沉淀,磨后的粉浆经圆形滚筒筛70目筛网过滤除去粗渣,泵送 至连成一排的若干个小型沉淀池,在沉淀池搅拌15分钟后静置沉淀,8分 钟后蛋白浆与粉浆分离,上部的黄浆为蛋白浆,下部乳白色的为淀粉乳, 通过排浆管排出蛋白浆,按用途另作处理,底部淀粉乳进入下工序;(5) 细滤分离,底部淀粉乳通过沉淀池底浆管泵送至圆形滚筒筛,经120 目筛网过滤除去细渣,泵送至旋流分离器加清水逐级洗涤分离,得质量比 浓度为13波美度的淀粉浆,分离出的上清夜排入废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 淀粉浆进入下工序;(6) 脱水干燥,分离后的淀粉浆泵送至三足式自动卸料离心机或真空脱水 机连续脱水,得质量比含水量为38%的湿淀粉,湿淀粉经螺旋送料器直接送 入气流干燥机,干燥成质量比含水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豆类淀粉现代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酸浆培养,采用传统的“酸浆沉淀法”工艺,通过粉浆7-10天的自然发酵,培养出色香味俱佳的成熟酸浆,然后根据生产量之需要,每天补进足够的新鲜黄浆,持续培养酸浆备用;    (2)豆类浸泡,将除杂后的豌豆、绿豆或蚕豆,按豆干重1∶2.5~3的料水比加清水浸泡,至所述豆充分吸水膨胀止,浸泡过程中换水3次,每隔12小时从浸泡池底部喷入压缩空气1次5分钟,以搅动豆粒,散发热量,浸泡均匀,浸泡完毕,排去浸泡水;    (3)筛洗磨浆,将浸泡好的所述豆加水泵送至平摇筛,喷水筛洗,去除残余泥沙,经振动给料器和斗式提升机或螺旋送料器送入粉碎机进料斗,同时往进料斗中注入酸浆和清水,豆随酸浆和清水流入粉碎机磨浆,酸浆用量与豆干重相等,清水用量为豆干重的3倍;    (4)粗滤沉淀,磨后的粉浆经圆形滚筒筛70目筛网过滤除去粗渣,泵送至连成一排的若干个小型沉淀池,在沉淀池搅拌15分钟后静置沉淀,8分钟后蛋白浆与粉浆分离,上部的黄浆为蛋白浆,下部乳白色的为淀粉乳,通过排浆管排出蛋白浆,按用途另作处理,底部淀粉乳进入下工序;    (5)细滤分离,底部淀粉乳通过沉淀池底浆管泵送至圆形滚筒筛,经120目筛网过滤除去细渣,泵送至旋流分离器加清水逐级洗涤分离,得质量比浓度为13波美度的淀粉浆,分离出的上清夜排入废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淀粉浆进入下工序;(6)脱水干燥,分离后的淀粉浆泵送至三足式自动卸料离心机或真空脱水机连续脱水,得质量比含水量为38%的湿淀粉,湿淀粉经螺旋送料器直接送入气流干燥机,干燥成质量比含水量为12%的干淀粉,冷却后定量包装入库,干燥机进风口温度150~160℃,出风口温度70~80℃;    如果淀粉用于制作粉丝,则用斗式提升机或螺旋送料器直接将脱水后的湿淀粉送往粉丝车间贮料斗,不用干燥。...

【技术特征摘要】
1、豆类淀粉现代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酸浆培养,采用传统的“酸浆沉淀法”工艺,通过粉浆7-10天的自然发酵,培养出色香味俱佳的成熟酸浆,然后根据生产量之需要,每天补进足够的新鲜黄浆,持续培养酸浆备用;(2)豆类浸泡,将除杂后的豌豆、绿豆或蚕豆,按豆干重1∶2.5~3的料水比加清水浸泡,至所述豆充分吸水膨胀止,浸泡过程中换水3次,每隔12小时从浸泡池底部喷入压缩空气1次5分钟,以搅动豆粒,散发热量,浸泡均匀,浸泡完毕,排去浸泡水;(3)筛洗磨浆,将浸泡好的所述豆加水泵送至平摇筛,喷水筛洗,去除残余泥沙,经振动给料器和斗式提升机或螺旋送料器送入粉碎机进料斗,同时往进料斗中注入酸浆和清水,豆随酸浆和清水流入粉碎机磨浆,酸浆用量与豆干重相等,清水用量为豆干重的3倍;(4)粗滤沉淀,磨后的粉浆经圆形滚筒筛70目筛网过滤除去粗渣,泵送至连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福震张炳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展大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3[中国|青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