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食性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水、细胞碎片和残余淀粉颗粒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果胶及少量的淀粉和蛋白质等可利用成分。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马铃薯淀粉60多万吨,产生马铃薯薯渣400多万吨,如不加以回收利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被微生物所利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现在对马铃薯薯渣的综合利用,多局限于提取果胶、膳食纤维等营养因子,也有部分用于动物饲料的辅料。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原因,这些加工方法不能快速有效地消耗掉处理量相对巨大的马铃薯加工下脚料。塑料制品以其来源丰富、产品美观、质轻、加工方便、价廉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及保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众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大量的化学包装材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日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各国都在努力寻找一种“绿色包装”材料来代替化学包装材料,从而减少“白色污染”,提高食品安全性。近些年,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可食性包装已经成为食品包装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可食性膜是一种新型、 ...
【技术保护点】
利用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渣制备可食性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⑴取100‑120份马铃薯薯渣粉碎,过40目筛,然后加入1000‑1200份去离子水,再加入0.2%CaCl2、1%‑2%α‑淀粉酶对马铃薯渣进行液化,保持温度90‑95℃,pH6.0‑6.2,液化时间为40‑60min;⑵将马铃薯薯渣液化液依次加入10‑20份20%甘油、10‑17份双醛淀粉、10‑20份壳聚糖,搅拌,置于高速分散均质机在20000rppm条件下均质4‑6min,得均质膜溶液;⑶将均质好的膜溶液均匀地浇注在光滑的塑料板上干燥成膜,揭膜后在100~130℃热处理10~30min,即得本专利技术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