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模块、头枕、座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218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囊模块、头枕、座椅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气囊主体、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设置于气囊主体上;第一气囊结构可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膨胀展开,第二气囊结构可沿车头至车尾的方向膨胀展开。气囊模块的设置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弹出以对驾乘人员形成缓冲,进而保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第一气囊结构可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膨胀展开,第二气囊结构可沿车头至车尾的方向膨胀展开。乘坐在座椅后的后排人员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根据惯性会向前移动,头部或身体的其他部分有可能会碰到前排座椅造成损伤。而第二气囊结构可以为根据惯性会向前移动乘员提供缓冲保护,具有保护后排乘员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车辆,具体涉及一种气囊模块、头枕、座椅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当代社会中,车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性,通常会在车辆座椅的头枕内设置气囊组,当发生危险造成碰撞时,气囊组弹出以对乘坐在对应座椅上的驾乘人员提供保护。

3、然而,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坐在后排座椅上的乘员由于惯性会向前运动,这时,后排乘员的头部有可能会和前排座椅的头枕发生碰撞,虽然头枕内部填充有一定量的柔性物质,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硬度,可能会对后排乘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模块、头枕、座椅及车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头枕对后排乘员可能造成伤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囊模块,用于汽车座椅,气囊模块包括气囊主体、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设置于气囊主体上;第一气囊结构可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膨胀展开,第二气囊结构可沿车头至车尾的方向膨胀展开。

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囊模块的设置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弹出以对驾乘人员形成缓冲,进而保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囊主体、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具体的,第一气囊结构可以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膨胀展开,以保护坐在座椅上的驾乘人员的安全。第二气囊结构可以沿车头至车尾的方向膨胀展开,以保护乘坐在座椅后排的驾乘人员的安全。在实际应用中,乘坐在座椅后排人员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根据惯性会向前移动,头部或身体的其他部分有可能会碰到前排座椅造成损伤。而沿车头至车尾的方向膨胀展开的第二气囊结构可以为根据惯性会向前移动乘员提供缓冲保护,具有保护后排乘员的有益效果。

5、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囊模块还包括壳体,壳体套设于气囊主体外围,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分别与壳体连接,且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相互贯通;其中,第一气囊结构设置于壳体朝向车头的一侧,且第一气囊结构可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膨胀展开;第二气囊结构设置于壳体朝向车尾的一侧,且第二气囊结构可沿车头至车尾的方向膨胀展开。

6、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囊模块包括内拉带,内拉带设置于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内;内拉带包括第一拉接部和至少两个第二拉接部,至少两个第二拉接部分别与第一拉接部交叉连接;第一拉接部连接于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至少两个第二拉接部分别连接于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

7、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拉接部包括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内拉带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气囊结构,内拉带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气囊结构;第二拉接部包括沿车顶至车底的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同一个第二拉接部的第三端和同一个第二拉接部的第四端连接于第一气囊结构或第二气囊结构。

8、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囊模块包括拉带组件,拉带组件连接于壳体、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拉带组件包括上拉带组和下拉带组,上拉带组设置于气囊模块靠近车顶的一侧,且上拉带组连接于壳体、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下拉带组设置于气囊模块靠近车底的一侧,且下拉带组连接于壳体、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

9、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拉带组包括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均设置于气囊模块靠近车顶的一侧,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相互独立;第一拉带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第一拉带的一端连接于壳体,第一拉带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气囊结构;第二拉带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第二拉带的一端连接于壳体,第二拉带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气囊结构;其中,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以壳体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下拉带组包括第三拉带和第四拉带,第三拉带和第四拉带均设置于气囊模块靠近车底的一侧,第三拉带和第四拉带相互独立;第三拉带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第三拉带的一端连接于壳体,第三拉带的另一端连接于朝向车头一侧的第一气囊结构;第四拉带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第四拉带的一端连接于壳体,第四拉带的另一端连接于朝向车尾一侧的第二气囊结构;其中,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第三拉带和第四拉带以壳体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10、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头枕,包括:蒙皮,蒙皮围合形成容纳腔;如前所述的气囊模块,气囊模块设置于容纳腔内。

1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枕包括蒙皮和气囊模块,蒙皮围合形成容纳腔,气囊模块设置于容纳腔内。在第一气囊结构和第二气囊结构未膨胀展开前,蒙皮的设置用于维持头枕本身的形状。

12、需要说明的是,气体发生器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于容纳腔内,气体发生器的设置用于向气囊模块通入气体,以使第一气囊结构a和第二气囊结构b膨胀展开保护驾乘人员。

13、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如前所述的头枕。

14、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座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模块(20),用于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20)包括气囊主体(2111)、第一气囊结构(211a)和第二气囊结构(211b),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和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设置于所述气囊主体(21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20)还包括壳体(22),所述壳体(22)套设于所述气囊主体(2111)外围,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和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分别与所述壳体(22)连接,且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和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相互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20)包括内拉带(2112),所述内拉带(2112)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和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接部(2113)包括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拉带(2112)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所述内拉带(2112)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包括拉带组件,所述拉带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22)、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和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带组(23)包括第一拉带(231)和第二拉带(232),所述第一拉带(231)和所述第二拉带(232)均设置于所述气囊模块(20)靠近车顶的一侧,所述第一拉带(231)和所述第二拉带(232)相互独立;所述第一拉带(231)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第一拉带(2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22),所述第一拉带(23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所述第二拉带(232)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第二拉带(2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22),所述第二拉带(23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其中,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所述第一拉带(231)和所述第二拉带(232)以所述壳体(22)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7.一种头枕(1),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枕(1),其特征在于,所述蒙皮(10)包括本体(11)和多个折叠部(12),所述本体(11)和所述折叠部(12)连接,所述折叠部(12)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或沿车头至车尾的方向向所述容纳腔内折叠,并且,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所述折叠部(12)以所述壳体(22)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9.一种座椅(2),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任一项所述的头枕(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模块(20),用于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20)包括气囊主体(2111)、第一气囊结构(211a)和第二气囊结构(211b),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和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设置于所述气囊主体(21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20)还包括壳体(22),所述壳体(22)套设于所述气囊主体(2111)外围,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和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分别与所述壳体(22)连接,且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和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相互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20)包括内拉带(2112),所述内拉带(2112)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和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接部(2113)包括沿车尾至车头的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拉带(2112)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所述内拉带(2112)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包括拉带组件,所述拉带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22)、所述第一气囊结构(211a)和所述第二气囊结构(211b);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枚张俊卢高锋雷飞兵常铮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