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401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包括气缸盖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气缸盖本体内的冷却风道,所述冷却风道包括互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两侧;所述冷却风道内设有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气缸盖本体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设置有两个出风口,增加冷却风道散热面积和冷空气的通过流量,有效将气缸盖内的热量及时带走,使得气缸盖散热效率提高,增强了摩托车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若干散热片的设置进一步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发动机,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1、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风道区域热负荷非常严重,容易产生过热变形,是造成气缸盖及相关配件损坏的主要原因。因此,保证这一区域具有足够的冷却空间和冷却强度是气缸盖结构布置中的重点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如中国专利号:“zl201120007247.8”所述的一种具有分枝型冷却风道的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该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的具体结构为:气缸盖内设有冷却风道,冷却风道由主风道和与主风道连通的分支风道组成,主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气缸盖外侧并与外界空气连通,主风道沿气缸盖内壁设置并吹向气缸盖内壁。在上述的结构中,通过冷却风道的风量小,散热面积小,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气缸盖散热效率的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

2、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包括气缸盖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气缸盖本体内的冷却风道,所述冷却风道包括互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两侧。

3、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中,所述冷却风道内设有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气缸盖本体一体成型。

4、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中,所述散热片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片和若干第二散热片,所述冷却风道近似于t字型,所述冷却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第一散热片位于所述进风风道上靠近所述出风风道的端部,所述第二散热片位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中部。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设置有两个出风口,增加冷却风道散热面积和冷空气的通过流量,有效将气缸盖内的热量及时带走,使得气缸盖散热效率提高,增强了摩托车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若干散热片的设置进一步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包括气缸盖本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气缸盖本体(1)内的冷却风道(2),所述冷却风道(2)包括互相连通的进风口(21)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23),所述第一出风口(2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3)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21)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道(2)内设有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气缸盖本体(1)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片(3)和若干第二散热片(4),所述冷却风道(2)近似于T字型,所述冷却风道(2)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第一散热片(3)位于所述进风风道上靠近所述出风风道的端部,所述第二散热片(4)位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包括气缸盖本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气缸盖本体(1)内的冷却风道(2),所述冷却风道(2)包括互相连通的进风口(21)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23),所述第一出风口(2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3)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21)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荣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智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