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35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9
为了解决取力器倾斜导致漏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包括塞体、呼吸帽,所述塞体内设置有上下贯穿分布的换气通道,所述呼吸帽固定连接于塞体上端,其特征在于,远离油液飞溅侧的所述塞体下端设置有缺口,所述换气通道内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位于缺口上方,挡油板一端与塞体内壁固定连接且挡油板与塞体内壁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本结构有效解决了复杂工况下取力器总成发生倾斜造成的漏油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


技术介绍

1、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涉及不同路况,在运输、装配和颠簸路况下,取力器总成随车身会发生一定的角度倾斜,由于取力器等大件一般需要预留出气孔,目前国内主机厂及各大零部件厂均使用通气塞进行换气,但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可能导致当取力器发生倾斜时造成漏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取力器倾斜导致漏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包括塞体、呼吸帽,所述塞体内设置有上下贯穿分布的换气通道,所述呼吸帽固定连接于塞体上端,其特征在于,远离油液飞溅侧的所述塞体下端设置有缺口,所述换气通道内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位于缺口上方,挡油板一端与塞体内壁固定连接且挡油板与塞体内壁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

3、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沿换气通道内壁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多组挡油板与换气通道内壁连接点位于换气通道周向上的不同位置。

4、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在换气通道内径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不小于换气通道内径的一半。

5、进一步地,所述塞体靠近油液飞溅侧的一侧下端设置有锯齿。

6、进一步地,所述塞体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取力器出气口内壁设置有与密封圈配合的凹槽。

7、进一步地,所述呼吸帽下部与塞体出气口之间为锥形配合面。

8、进一步地,所述呼吸帽由帽盖和帽体组成,所述帽盖与帽体之间通过多组钩角固定连接,多组钩角沿呼吸帽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0、1、塞体下端远离油液飞溅一侧设置缺口,在确保另一侧可阻挡油液飞溅进入塞体内部的同时,可降低通气塞重量,实现产品轻量化,降低零部件制造成本;

11、2、换气通道内设置有倾斜布置的挡油板,可有效阻挡飞溅的油液并引导油液回流至取力器本体内部;

12、3、呼吸帽的帽体与塞体之间采用锥形配合面相连,并结合位于帽体与塞体之间的第一密封圈、位于塞体与取力器出气口之间的第二密封圈,对通气塞的连接结构进行有效密封,提高整体结构的密封性,避免油液泄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包括塞体、呼吸帽,所述塞体内设置有上下贯穿分布的换气通道,所述呼吸帽固定连接于塞体上端,其特征在于,远离油液飞溅侧的所述塞体下端设置有缺口,所述换气通道内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位于缺口上方,挡油板一端与塞体内壁固定连接且挡油板与塞体内壁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沿换气通道内壁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多组挡油板与换气通道内壁连接点位于换气通道周向上的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在换气通道内径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不小于换气通道内径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靠近油液飞溅侧的一侧下端设置有锯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取力器出气口内壁设置有与密封圈配合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帽下部与塞体出气口之间为锥形配合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帽由帽盖和帽体组成,所述帽盖与帽体之间通过多组钩角固定连接,多组钩角沿呼吸帽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包括塞体、呼吸帽,所述塞体内设置有上下贯穿分布的换气通道,所述呼吸帽固定连接于塞体上端,其特征在于,远离油液飞溅侧的所述塞体下端设置有缺口,所述换气通道内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位于缺口上方,挡油板一端与塞体内壁固定连接且挡油板与塞体内壁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沿换气通道内壁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多组挡油板与换气通道内壁连接点位于换气通道周向上的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漏油的取力器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在换气通道内径方向上的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德芝黄强汪洋尹忠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