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炼厂气为原料制取烷基硫酸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467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炼厂气为原料制取烷基硫酸盐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炼厂气为原料制得支链烯烃,再将其与浓硫酸反应,产物中和即可得到具有高表面活性剂的烷基硫酸盐;该方法原料易得,生产周期短,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操作条件,产物质量易于控制,技术经济合理,同时所制得支链烷基硫酸盐具有优良的润湿、乳化及分散能力,可用作乳化剂,驱油剂及水泥外加剂等。(*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烷基硫酸盐合成的传统工艺主要是以高级烯烃为原料直接硫酸酯化或由高级烯烃经羧基合成制得高级脂肪醇,再用硫酸、氯磺酸或三氧化硫等作反应剂与其发生硫酸酯化。此类工艺高级烯烃通常由乙烯低聚或石蜡裂解制得的直链α-烯烃,酯化反应对原料要求高,原料预处理及分离过程繁杂,生产周期较长,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经过大量的试验,研制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研制出的,该方法采用炼厂气中的C3、C4混合组份为原料,经催化剂聚合制得支链烯烃混合物,该混合多支链烯烃与浓硫酸(纯度80-100%)进行常温反应,得硫酸化产物;硫酸化产物被中和经简单分离,即可得到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烷基硫酸盐,所得的支链烷基硫酸盐,即具有高表面活性的烷基硫酸盐,所得的支链烷基硫酸盐即具有优良的润湿、乳化及分散能力,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对原料要求低,生产周期短的特点,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操作条件,产品质量易于控制,可用作乳化剂,驱油剂及水泥外加剂等,同时提供了综合利用炼厂气的新途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该方法分下列步骤(a)、将由炼厂气中的C3、C4混合烷烃烯烃不经分离,直接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经催化聚合制得的碳数分布为C5-C25的支链烯烃,通过控制催化剂床层的反应温度获得所期望的烯烃分子量分布,调节烷基硫酸盐的物化性能;(b),将烯烃和80-100%的浓硫酸以10∶1-5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反应0.5-24小时,温度0-50℃以下,反应产物静置分层;(c)、分离上下相,上相用无水乙醇抽提得抽提物(1),余下油作为(b)步反应的原料物利用,抽提物(1)经蒸发浓缩得产物(2);(d)、将所得产物(2)与下相溶液混合,用水稀释,然后用碱中和,蒸发浓缩可得活性物含量60-80%的产物。实施例1首先将由炼厂气中的C3、C4混合烷烯烃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经催化剂取制得碳数分布即为C5-C25的支链烯烃,然后将该烯烃和80-100%的浓硫酸以10∶1-5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反应0.5-4小时,温度40℃以下,反应产物静置分层;再分离上下相,上相用无水乙醇抽提得抽提物(1),余下油作为(b)步反应的原料物利用,抽提物(1)经蒸发浓缩得产物(2);再将所得产物(2)与下相溶液混合,用水稀释0.5-1倍,然后用碱中和,蒸发浓缩可得活性物含量60-80%的产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炼厂气为原料制取烷基硫酸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分下列步骤:(a)、将由炼厂气中的C↓[2]、C↓[4]混合烷烯烃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经催化聚合制得的碳数分布为C↓[*]-C↓[25]的支链烯烃,通过控制催化剂床层的反应温度获得所 期望的烯烃分子量分布,调节烷基硫酸盐的物化性能;(b)、将烯烃和80-100%的浓硫酸以10*1-5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反应0.5-24小时,温度0-50℃以下,反应产物静置分层;(c)、分离上下相,上相用无水乙醇抽提得抽提物(1), 余下油作为(b)步反应的原料物利用,抽提物(1)经蒸发浓缩得产物(2);(d)、将所得产物(2)与下相溶液混合,用水稀释,然后用碱中和,蒸发浓缩可得活性物含量60-80%的产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炼厂气为原料制取烷基硫酸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分下列步骤(a)、将由炼厂气中的C3、C4混合烷烯烃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经催化聚合制得的碳数分布为C5-C25的支链烯烃,通过控制催化剂床层的反应温度获得所期望的烯烃分子量分布,调节烷基硫酸盐的物化性能;(b)、将烯烃和80-100%的浓硫酸以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林刘炯王国平张怀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