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状流道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641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0
本技术公开鱼翅状流道注塑模具,包括:包括模具主体、设置于模具主体的注塑口和浇铸口、成排设置于模具主体的多个注塑腔室以及设置于模具主体且呈鱼翅状排布的流道,流道包括主流道、多个次流道以及多个与次流道一一对应的末级流道,主流道与注塑口连通,多个次流道等间距分布在主流道两侧且均与主流道连通,末级流道一端与次流道连通,末级流道另一端与注塑腔室连通,且与注塑腔室连通的一端倾斜向下,次流道沿着主流道从注塑口向外延伸的方向直径依次增大。该注塑模具的鱼翅型布局流道,通过控制流道的粗细,使原材料经浇铸口进入型腔的压力达到一致,达到同时注塑成型的目的,该布局使流道总长变短,缩短浇铸时间,减少废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的,具体涉及鱼翅状流道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1、注塑模具设计中存在流道布局设计,流道一般分主流道、次流道、末级流道等多级流道,最后到达浇铸口。当同一次注塑多个产品时,随着产品数量增多,流道级数变多,流道总长度变长,这使得注塑时间变长,同时注塑完成后,所有的流道冷凝的原料就会成为废料,流道总长度越长,废料越多。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提供鱼翅状流道注塑模具,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鱼翅状流道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的注塑口和浇铸口、成排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的多个注塑腔室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且呈鱼翅状排布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多个次流道以及多个与所述次流道一一对应的末级流道,所述主流道与所述注塑口连通,多个所述次流道等间距分布在所述主流道两侧且均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末级流道一端与所述次流道连通,所述末级流道另一端与所述注塑腔室连通,且与所述注塑腔室连通的一端倾斜向下,所述次流道沿着主流道从注塑口向外延伸的方向直径依次增大。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塑口设置于所述主流道的中心位置,所述浇铸口分布于所述注塑腔室。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具主体中在所述注塑腔室的周围分布有油路水道。

5、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6、本技术的鱼翅状流道注塑模具通过控制流道的粗细,使原材料经浇铸口进入型腔的压力达到一致,达到同时注塑成型的目的,该布局使流道总长变短,缩短浇铸时间,减少废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鱼翅状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主体(10)、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10)的注塑口(11)和浇铸口(12)、成排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10)的多个注塑腔室(20)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10)且呈鱼翅状排布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31)、多个次流道(32)以及多个与所述次流道(32)一一对应的末级流道(33),所述主流道(31)与所述注塑口(11)连通,多个所述次流道(32)等间距分布在所述主流道(31)两侧且均与所述主流道(31)连通,所述末级流道(33)一端与所述次流道(32)连通,所述末级流道(33)另一端与所述注塑腔室(20)连通,且与所述注塑腔室(20)连通的一端倾斜向下,所述次流道(32)沿着主流道(31)从注塑口(11)向外延伸的方向直径依次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翅状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口(11)设置于所述主流道(31)的中心位置,所述浇铸口(12)分布于所述注塑腔室(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翅状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10)中在所述注塑腔室(20)的周围分布有油路水道(40)。</p>...

【技术特征摘要】

1.鱼翅状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主体(10)、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10)的注塑口(11)和浇铸口(12)、成排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10)的多个注塑腔室(20)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10)且呈鱼翅状排布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31)、多个次流道(32)以及多个与所述次流道(32)一一对应的末级流道(33),所述主流道(31)与所述注塑口(11)连通,多个所述次流道(32)等间距分布在所述主流道(31)两侧且均与所述主流道(31)连通,所述末级流道(33)一端与所述次流道(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一纯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精磊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