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弯头冷挤压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7613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金属弯头冷挤压成型的方法,第一步,下料:将管材切割成两端成斜切口状的加工管件;第二步,成型:将加工管件放入成型模具内,并使加工管件短边朝模腔的内弯部一侧,然后合模,再将整形芯棒插入到模腔的外弯部处,然后将推芯棒插入加工管件中,并将加工管件不断地向模腔弯部推进,直至加工管件完成拐弯且两个的方向长度大致相同时停止;退出整形芯棒,使加工管件的凹陷部碾压整平,再退出推芯棒,最后打开模具取出半成品弯头;第三步,割口:割除半成品弯头两端多余部分,制成成品弯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工艺方法简单易操作,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高、对环境及人员无危害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弯头成型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空调及其他工程领域中 用的短半径(弯曲半径为R=O. 65D-0. 75D,D为原材料管材的外径)紫铜弯头快速冷挤压成 型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短半径弯头产品在成型过程中,基本上采用内置填充物,如灌铅、灌蜡、钢球 等成型方法。传统的灌铅成型方法是在加工管件内加入与管件内径体积相当的铅,需要经 过下料、溶铅、灌铅、成型、除铅、割口 6道工序,产品表面还需要经过酸洗的方式去除产品 内壁残留的铅,如果长期从事溶铅、灌铅、除铅工作会对工厂环境及人体造成严重影响 ’传 统的灌蜡成型方法也是在加工管件内加入与管件内径体积相当的蜡,同样需要经过下料、 溶蜡、灌蜡、成型、除蜡、割口 6道工序。灌铅和灌蜡的成型方法在成型过程中,需要经过溶、 灌、除几个步骤,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使产品冷却,造成了产品生产周期的延长。传统的 钢球成型方法为下料、成型、塞钢球、钢球整形、取钢球、割口 6道工序,在成型过程中需要 反复添加钢球,在成型后需要更换设备再进行钢球整形。例如,公开号为CN1049304的中国 专利技术申请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弯头制造方法,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弯头冷挤压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下料:用下料机将金属管材切割成所需长度的加工管件,并且将加工管件的两端切成斜切口形状;第二步,成型:将所述的加工管件放入由两块模板拼合而的成型模具内,模具内设有成品弯头形状的模腔,模具的两侧边上分别开有与模腔的相通的第一腔口和第二腔口;摆放时先将加工管件放入其中一块模板的模腔内,并使加工管件短边朝模腔的内弯部一侧,长边朝外弯部一侧,然后合模;再将整形芯棒自第二腔口插入到模腔的外弯部处,所述的整形芯棒由棒体和棒头构成,所述的棒头为偏心结构,由多曲面围成的过渡部和导入部构成;然后将推芯棒的头部通过第一腔口插入加工管件中,并将加工管件不断...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金属弯头冷挤压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下料用下料机将金属管材切割成所需长度的加工管件,并且将加工管件的两端切成斜切口形状;第二步,成型将所述的加工管件放入由两块模板拼合而的成型模具内,模具内设有成品弯头形状的模腔,模具的两侧边上分别开有与模腔的相通的第一腔口和第二腔口;摆放时先将加工管件放入其中一块模板的模腔内,并使加工管件短边朝模腔的内弯部一侧,长边朝外弯部一侧,然后合模;再将整形芯棒自第二腔口插入到模腔的外弯部处,所述的整形芯棒由棒体和棒头构成,所述的棒头为偏心结构,由多曲面围成的过渡部和导入部构成;然后将推芯棒的头部通过第一腔口插入加工管件中,并将加工管件不断地向模腔弯部推进,直至加工管件平滑地完成拐弯且两个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时,推芯棒停止推进;将整形芯棒退出模具,使加工管件的凹陷部分碾压整平,然后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辉胡萍辉阮成福孙杰郑温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兴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