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及板坯连铸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及板坯连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567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及板坯连铸机,包括框架、压下辊和驱动装置;框架包括上下相对布置的上框架和下框架、铰接连接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拉杆、设置在上框架的一侧的提升梁和设置在下框架上与提升梁位置对应的连接梁;在提升梁的两端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压下机构和第二压下机构,在上框架的两端的中部均分别设置有液压夹紧机构,液压夹紧机构的下端设置在所述下框架上;压下辊包括驱动辊和自由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板坯连铸扇形段强度和刚度不够,无法承受大压下量时铸坯的变形抗力的问题,而且扇形段布置紧凑占位小尤其适用于车间长度有限情况下提速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铸生产,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及板坯连铸机


技术介绍

1、铸坯宽厚比大于3的即称板坯,板坯连铸是以板坯为主要产品的连续铸钢技术。常规板坯连铸机浇铸断面尺寸为:厚度为150~250mm,宽度为1000~1800mm;窄板坯的宽度为700mm以内,厚度约为120~150mm。连铸板坯主要用于轧制扁平板(厚板、中板、薄板、带卷)材。

2、目前连铸生产条件下,中心偏析、中心疏松等内部质量问题是连铸板坯的一大难题,为解决偏析问题相应提出并广泛使用凝固末端压下技术。大方坯凝固末端轻压下主要依靠空冷区拉矫机压下完成,单辊压下量一般不超过5mm,压下总量一般不超过15mm。随着铸坯断面的增加,连铸机拉速低,铸坯凝固末端坯壳厚,铸坯变形抗力大等原因,压下量向铸坯心部的渗透效率明显降低,常规轻压下量已不能完全补偿凝固收缩。与此同时,铸坯凝固末期,铸坯表面与心部形成了天然的温度梯度(高达500℃),若此时进行大变形量压下,可以达到焊合中心缩孔,甚至细化心部奥氏体晶粒的工艺效果,既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

3、目前连铸板坯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采用多种技术模式实现,例如浦项posharp技术通过改造扇形段,使其具备大压下能力,其中前一个扇形段在凝固末端前完成轻压下,后一个扇形段在凝固终点位置完成大压下,在400mm厚度连铸机上,凝固铸坯中低固相区(fs=0.5-0.6)采用5-20mm/m压下,压下率递增,但是该技术主要侧重解决中心偏析问题。此外,金属pccs技术,采用两辊压下粗轧机形式,通过在300mm厚的连铸坯凝固末端施加一个10mm以上的压下量,从而改善铸坯内部中心疏松,采用该工艺可实现150mm厚600mpa厚板生产。

4、从连铸技术的上述发展趋势来看,为了改善板坯的中心疏松问题,采用更小的压缩比来生产厚板,一般采用在连铸过程中对铸坯实施大的压下量。为了实施该技术,需要在现有板坯扇形段的基础上做工作。然而,目前常规板坯连铸扇形段强度和刚度不够,无法承受大压下量时铸坯的变形抗力。一般最大压下能力不超过8mm,因此目前缺少一种能够在原有板坯扇形段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给板坯施加大压下量的扇形段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及板坯连铸机,以便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板坯连铸扇形段强度和刚度不够,无法承受大压下量时铸坯的变形抗力,因此,缺少一种能够在原有板坯扇形段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给板坯施加大压下量的扇形段结构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包括框架、压下辊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框架包括上下相对布置的上框架和下框架、铰接连接在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的拉杆、设置在所述上框架的一侧的提升梁和设置在所述下框架上与所述提升梁位置对应的连接梁;在所述提升梁的两端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压下机构和第二压下机构,在所述上框架的两端的中部均分别设置有液压夹紧机构,所述液压夹紧机构的下端设置在所述下框架上;所述压下辊包括驱动辊和布置在所述驱动辊一侧的自由辊;所述驱动辊包括安装在所述提升梁底部的上驱动辊和安装在所述连接梁顶部的下驱动辊;所述自由辊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框架的两端之间的上自由辊和安装在下框架的两端之间的下自由辊;所述上自由辊与所述下自由辊上下对应布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上驱动辊连接的上驱动装置和与所述下驱动辊连接的下驱动装置。

3、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安装在连铸机的水平扇形段的后端。

4、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框架布置在二冷室混凝土墙的外侧。

5、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上驱动装置包括与上驱动辊的一端连接的上联轴器、与所述上联轴器连接的上电机;所述下驱动转置包括与下驱动辊的一端连接的下联轴器、与所述下联轴器连接的下电机。

6、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自由辊的数量为两对;所述驱动辊的数量为一对,布置于扇形段的出口;;所述压下辊的水平辊间距≥450mm;所述压下辊的直径≥400mm。

7、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压下机构为第一压下油缸;所述第二压下机构为第二压下油缸;所述第一压下油缸和所述第二压下油缸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提升梁的两端连接。

8、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液压夹紧机构为夹紧油缸。

9、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下框架的两侧设置有接水装置。

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坯连铸机;包括连铸机主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

11、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12、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及板坯连铸机,通过框架、压下辊和驱动装置紧凑的结构设计,可在有限的连铸车间内增加冶金长度,适用于老旧板坯铸机提速改造;通过上下框架、液压夹紧机构、第一压下机构、第二压下机构的位置设置以及驱动辊与自由辊的位置布置,可增加扇形段本体的刚度,加大扇形段的夹紧能力,扇形段的框架受力可达到千吨,比普通扇形段结构稳固,可显著提升凝固末端压下量,保证压下过程中铸坯的顺利拉出,确保压下工艺稳定有效实施;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常规板坯连铸扇形段强度和刚度不够,无法承受大压下量时铸坯的变形抗力的问题。

13、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压下辊和驱动装置;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

9.一种板坯连铸机;包括连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坯连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压下辊和驱动装置;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连铸机用紧凑式重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阳邹旭谢长川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