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铸坯重压下效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206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优化铸坯重压下效果的方法,通过在铸坯重压下的工艺中,在铸坯的两侧分别增设侧压辊,当压下辊对铸坯进行重压下时,侧压辊对铸坯的两侧施加压力,使铸坯的两侧的侧面同时受到向内的对向压力,以阻止或消除铸坯的两侧的侧面因重压下而形成鼓肚,从而增强压下辊重压下时给铸坯带来的芯部致密度,以提高重压下的工艺效果,尤其是改善铸坯中心偏析;同时减少铸坯中心区域向外侧流变的程度,使铸坯呈现整个面“平齐”流变,能够降低铸坯角部变形应变,以及减小压下辊重压下使铸坯侧面形成鼓肚带来角度裂纹的几率和对后续轧钢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铸加工,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优化铸坯重压下效果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压下技术是改善连铸坯偏析、疏松和缩孔的有效技术,近几年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比较迅速。压下技术包括轻压下、轻重结合和重压下,其中,轻压下是通过多个辊进行不断递进式压下,一般压下辊需3~6台,压下总量在8~16mm左右,和铸坯断面、钢种以及凝固进程都有关系;轻重结合基本上为在轻压下基础上,在后面的压下辊,或者凝固末端附近的压下辊执行一个或者两个较大的压下量,比如单辊5~10mm压下量;重压下相对于前两种压下方式来说,特指用1~2对辊子实现大的压下量,比如单辊可以达到30mm压下量。而从实践效果上看,单辊压下量小,基本上无法将变形传递到铸坯的中心区域,很难带来铸坯的芯部质量的大幅度提高,而单辊重压下或者单辊大的压下量更有利于提高铸坯的芯部质量,增加铸坯的芯部致密度,从而带来终材组织性能的提高。

2、单辊不同的压下量会带来不同的流变效果,流变效果和钢种、铸坯温度有关,但更多是与单辊压下量以及辊经有关,根据实践经验,单辊压下量在约4mm以下,铸坯流变以和辊子接触的铸坯为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化铸坯重压下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铸坯重压下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辊成对且对称的布置在所述铸坯的两侧,所述侧压辊的辊面与所述铸坯的侧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铸坯重压下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辊的油缸与所述压下辊的油缸采用相同的液压油路,所述侧压辊的油缸的缸径与所述压下辊的油缸的缸径按照预设比例,建立缸径比例关系,以实现在所述压下辊对所述铸坯进行重压下时,使所述压下辊与所述侧压辊的油压相同,并通过控制所述缸径比例关系使所述铸坯受到的压下力和所述铸坯受到的侧压力达到平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铸坯重压下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铸坯重压下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辊成对且对称的布置在所述铸坯的两侧,所述侧压辊的辊面与所述铸坯的侧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铸坯重压下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辊的油缸与所述压下辊的油缸采用相同的液压油路,所述侧压辊的油缸的缸径与所述压下辊的油缸的缸径按照预设比例,建立缸径比例关系,以实现在所述压下辊对所述铸坯进行重压下时,使所述压下辊与所述侧压辊的油压相同,并通过控制所述缸径比例关系使所述铸坯受到的压下力和所述铸坯受到的侧压力达到平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铸坯重压下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辊的油缸的缸径的尺寸由铸坯受到重压下后铸坯的侧面鼓肚变形的程度决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铸坯重压下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辊与所述压下辊位于所述铸坯的同一个横截面上,在压下辊执行对所述铸坯的重压下时,所述侧压辊对所述铸坯的侧面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亮谢长川熊杰韩占光李富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