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型摇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463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动型摇臂结构,包括:摇臂本体,于前端形成有左、右叉部,该左叉部贯设有一左轴孔,该右叉部贯设有一右轴孔;一滚动件,设于该左叉部与该右叉部之间;以及一定位轴,同时穿过该左轴孔、该右轴孔、及该滚动件,并铆合于该左叉部与该右叉部;其特征在于:该左叉部与该右叉部透过一连接段而连结,且该左叉部、该右叉部、及该连接段环绕该滚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定位轴压铆于左叉部及右叉部的步骤时,可减少因左叉部及右叉部受力变形导致平行度变差的情形,且在压铆步骤前的摇臂本体热处理步骤中,也有改善因热变形导致平行度变差的功效。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脱蜡铸造成型,省去传统锻造摇臂的多项粗加工项目,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摇臂结构,尤指一种车辆引擎的滚动型摇臂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一般车辆引擎的汽缸头而言,其是利用凸轮轴的旋转运动,带动凸轮轴上的 凸轮跟随旋转,并以凸轮的轮廓设计(凸轮原理)带动摇臂,使摇臂以往复旋转方式摆动, 并使摇臂推动引擎的进气阀门连杆、与排气阀门连杆,进而使引擎产生动力。请参阅图1,是习知其中一种摇臂型式的侧视图,图式中显示所谓的滑动型摇臂 91,其是藉由凸轮92的轮廓带动,以推动进气阀门连杆93、与排气阀门连杆94,并藉以产生 动力。然而,所谓滑动型摇臂91即是以滑动方式与凸轮92接触,但如此却会造成滑动型 摇臂91与凸轮92间的接触面911的摩擦,亦即会产生极大的摩擦损失,甚至产生磨耗问题。请参阅图2,是习知另外一种摇臂型式的侧视图,图式中显示所谓的滚动型摇臂 95,其是同样藉由凸轮96的轮廓带动,以推动进气阀门连杆97、与排气阀门连杆98,并藉以 产生动力,且所谓的滚动,即是滚动型摇臂95以滚动方式与凸轮96接触,例如利用轴承,如 此可降低摩擦损失。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图3是图2滚动件的制造示意图,滚动型摇臂95本体(未 标示)前端形成一对叉部,即左叉部95a及右叉部95b,各叉部皆会先贯设有一轴孔951。一 滚动件99设于两叉部95a,95b之间,透过一固定轴952同时穿过两轴孔951及滚动件99, 使滚动件99可相对于固定轴952滚动。滚动件99包括有至数个滚柱、及一外环,其中外环 是环套于滚柱外侧,且外环以滚动方式与凸轮96接触。传统上,固定轴952插入轴孔951后,于两侧以一治具90挤压固定轴952的两端 面,使其形成凹部953向外撑开呈一环状压合部954(如图2所示)、并压合于滚动型摇臂 95的叉部上,如此即可使固定轴952相对于摇臂95固定。然而,由于两叉部95a,95b在整体摇臂结构中皆如同一悬臂梁,上述压铆步骤会 造成两叉部95a,95b受力挠曲变形导致平行度不佳。此外,摇臂在压铆步骤前的热处理步 骤也同样因两叉部呈悬臂状态而有热变形导致平行度不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积极寻求 解决上述习知缺点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滚动型摇臂结构,其可减少因左叉部及右叉部受力 变形导致平行度变差的情形。本技术的滚动型摇臂结构包括一摇臂本体、一滚动件、及一定位轴。上述摇臂 本体于前端形成一左叉部、及一右叉部,其中左叉部贯设有一左轴孔,右叉部贯设有一右轴 孔。上述滚动件是设于左叉部与右叉部之间,且定位轴同时穿过左轴孔、右轴孔、及滚 动件,并铆合于左叉部与右叉部。此外,左叉部与右叉部透过一连接段而相连结,且左叉部、 右叉部、及连接段环绕上述滚动件。上述滚动件可包括有至少一滚柱、及一外环,其中外环是环套于滚柱外侧,例如一 滚针轴承。上述定位轴可为一空心轴。上述摇臂本体可于后端形成有一穿孔以供引擎的阀门顶杆穿过并连结。摇臂本体 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的优点是,藉由上述摇臂结构,在进行定位轴压铆于左叉部及右叉部 的步骤时,可减少因左叉部及右叉部受力变形导致平行度变差的情形,且在压铆步骤前的 摇臂本体热处理步骤中,也有改善因热变形导致平行度变差的功效。本技术的滚动型 摇臂结构另一特点在于可利用脱蜡铸造成型,省去传统锻造摇臂的多项粗加工项目,因此 可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具滑动型摇臂的引擎剖视图。图2是习知具滚动型摇臂的引擎剖视图。图3是图2滚动型摇臂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滚动型摇臂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滚动型摇臂组装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治具 90接触面911进气阀门连杆93,97滚动型摇臂95轴孔%1凹部 953凸轮 96摇臂本体10左叉部12右叉部13连接段15滚柱2Ol定位轴21容置空间S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是将改良的摇臂结构应用于一机车引擎,引擎汽缸头内组设有进气阀 门连杆、排气阀门连杆、凸轮、摇臂等结构,而前述该等结构是可使汽缸头达成其作动过程, 亦即摇臂是藉由凸轮的轮廓带动以推动进气阀门连杆、与排气阀门连杆,并藉以产生动力。滑动型摇臂91 凸轮92排气阀门连杆94,98 叉部 95a,95b 固定轴952 压合部954 滚动件99 摇臂枢孔11 轴孔 121,131 穿孔14 滚动件20 外环202 枢转轴线XI,X2前述汽缸头的作动方式为熟习该项技艺者所能熟知,于此不再赘述。请参考图4与图5,分别为一较佳实施例的滚动型摇臂分解图、及组装图。摇臂结 构包括一摇臂本体10、一滚动件20、及一定位轴21。摇臂本体10于前端形成有一左叉部 12、及一右叉部13,于后端形成有一穿孔14,引擎内的阀门顶杆(图未示)一端即穿过穿孔 14。摇臂本体10在两叉部与穿孔14之间又横向贯设有一摇臂枢孔11,摇臂结构安装 于汽缸头内时,即是依据摇臂本体10的枢转轴线Xl进行转动。特别地,在左叉部12与右叉部13末端更一体地形成有一连接段15,两叉部12,13 透 过连接段15而相互连结,三者共同围出一容置空间S。左叉部12横向贯设有一左轴孔 121,右叉部13横向贯设有一右轴孔131,两轴孔121,131相互对应且皆连通于上述容置空 间S。滚动件20设于左叉部12与右叉部13之间,于本实施例中,滚动件20包括有数个 个滚柱201、以及一外环202,其中的外环202环套于数个滚柱201外侧,例如使用一滚针轴 承。定位轴21同时穿过左轴孔121、右轴孔131、及滚动件20,并以铆合手段固定于左叉部 12与右叉部13,因此外环202即藉由数个滚柱201相对于定位轴21滚动,滚动件20的枢 转轴线X2与摇臂本体10的枢转轴线Xl大致平行。本实施例中定位轴21为一空心轴。当摇臂结构前端的叉部12,13因滚动件20被凸轮(图未示)推动上移而伴随移 动、导致摇臂本体10枢转,此时摇臂结构后端下压阀门连杆使其位移。本技术特色在于,藉由连接段的设置,不仅因组装滚动件之前的热处理步骤 所致叉部热变形的情形改善,在进行滚动件的压铆固定步骤时叉部因受力而致平行度变差 的情形也同样获得改善。本技术的摇臂结构可以利用脱蜡铸造方法而得,如此可省去 习知以锻造方式所得摇臂所需后续多种粗加工步骤,因此成本方面可以降低。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技术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 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动型摇臂结构,包括:一摇臂本体,于前端形成有一左叉部、及一右叉部,该左叉部贯设有一左轴孔,该右叉部贯设有一右轴孔;一滚动件,设于该左叉部与该右叉部之间;以及一定位轴,同时穿过该左轴孔、该右轴孔、及该滚动件,并铆合于该左叉部与该右叉部;其特征在于:该左叉部与该右叉部透过一连接段而连结,且该左叉部、该右叉部、及该连接段环绕该滚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滚动型摇臂结构,包括一摇臂本体,于前端形成有一左叉部、及一右叉部,该左叉部贯设有一左轴孔,该右叉部贯设有一右轴孔;一滚动件,设于该左叉部与该右叉部之间;以及一定位轴,同时穿过该左轴孔、该右轴孔、及该滚动件,并铆合于该左叉部与该右叉部;其特征在于该左叉部与该右叉部透过一连接段而连结,且该左叉部、该右叉部、及该连接段环绕该滚动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志文田永康谢荣凌王友颖刘柏村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