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压载水的处理系统,用于去除压载水中的海洋物种和病原细 菌,属于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船舶为保持所需稳性和航行安全,常用舷外水作为船舶压载水,注入或排出压 载舱。船舶压载水一般取自于船舶始发港或途经的沿岸水域,重量约占船舶载重量的 30% -60%。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船舶每年携带的压载水约有120亿吨,每天存在于船舶 压载水中随船周游世界的生物多达7000余种,这些生物以不同方式生活在压载水中,一旦 入侵到新的适宜生存区域中就能发生不可控制的“雪崩式”的繁殖,疯狂地掠夺本地生物作 为食物,使得有害寄生虫和病原体大面积迅猛传播,甚至引发当地物种灭绝。当前,出于科 技进步和货物运输经济效益的驱使,船的数量及吨位增加,船舶航行速度加快,进而加剧了 有害的外来生物物种的存活与传播,对港口水域的生态平衡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 将威胁近岸海域环境。船舶压载水日益严重的破坏着全球海洋生态链,已被世界环保基金 会认为海洋所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为此,2004年2月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 管理公约》,该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粗过滤器、海水抽吸泵、海水排放泵、细过滤器、气液混合装置、压载水舱、氮气舱、氧气舱、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海水抽吸泵的入口通过管路1连接船舶的海水吸入口,粗过滤器设置在管路1上;海水抽吸泵的出口通过管路2连接细过滤器的入口;细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管路3连接气液混合装置的入液口;气液混合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路4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压载水舱的出口通过管路5连接海水排放泵的入口;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6连接气液混合装置的入液口;气液混合装置的出液口进一步通过管路7连接船舶的压载水排放口;氮气舱通过管路8连接气液混合装置的入气口,氧气 ...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粗过滤器、海水抽吸泵、海水排放泵、细过滤器、气液混合装置、压载水舱、氮气舱、氧气舱、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海水抽吸泵的入口通过管路1连接船舶的海水吸入口,粗过滤器设置在管路1上;海水抽吸泵的出口通过管路2连接细过滤器的入口;细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管路3连接气液混合装置的入液口;气液混合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路4连接压载水舱的入口;压载水舱的出口通过管路5连接海水排放泵的入口;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6连接气液混合装置的入液口;气液混合装置的出液口进一步通过管路7连接船舶的压载水排放口;氮气舱通过管路8连接气液混合装置的入气口,氧气舱通过管路9连接气液混合装置入气口;氮气舱进一步通过管路10接入压载水舱内部;传感器设置在压载水舱内部;控制系统控制各管路的导通、截止以及各组成单元的运行;正常压载操作时,控制管路1、2、3、4、8、10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通过粗过滤器、细过滤器的过滤以及气液混合装置的脱氧处理后进入压载水舱;当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压载水舱内压载水的溶解氮浓度高于或等于预设氮浓度,且溶解氧浓度低于或等于预设氧浓度,则令管路10截止;正常卸载操作时,控制管路5、6、7、9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抽吸的压载水通过气液混合装置的充氧处理后排出本系统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过滤器的出口 进一步通过管路12接压载水舱的入口 ;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3接压载水排 放口 ;当压载地和卸载地距离不远且海洋环境基本一致时,控制系统在压载时,控制管路1、2、12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抽吸泵从海域中抽吸的海水通过粗过滤器、细过滤器的过滤 后进入压载水舱;在卸载时,控制管路5、13导通,其他管路截止,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中 抽吸的压载水直接排出本系统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 在装载压载水之前或者卸载压载水之后,令管路10导通,其他管路截止,利用氮气冲洗压 载水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排放泵的出 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4连接细过滤器的出口,细过滤器的入口通过管路15连接压载水排放 口 ;所述海水排放泵的出口进一步通过管路16连接粗过滤器的出口,粗过滤器的入口通过 管路17连接压载水排放口 ;在压载操作过程中,控制系统令管路5、14、15、16、17导通,海水排放泵从压载水舱抽 吸的压载水反冲过滤器和管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装置包 括顺序连接的旋转加速室、吸气室、气液混合室和螺旋喷嘴;旋转流加速室为具有收缩段的 压载水管路,收缩段一端与吸气室相连,另一端为进液口,旋转流加速室中具有在管内引起 旋转流的螺旋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艳玲,赵瀛,白振光,原培胜,陈现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