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猴头菇人工栽培的培养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319 阅读:4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猴头菇人工栽培的培养料,使用该培养料可以使猴头菇在食用菌生产菇房中进行人工栽培,为猴头菇的进一步人工栽培及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猴头菇人工栽培的培养料
技术介绍
猴头菇(学名-.Hericium eri/7ac£^s),外形似猴子的头,因而得名。孢子透明无色, 表面光滑,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大小6. 5-7. 5umX5X5. 5um。菌丝细胞壁薄,具横隔,有锁状 联合。菌丝直径为10-20um。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海参、鱼翅)之一。子实体呈块状,扁半球形或头形,肉质,直径5-15cm,不分枝(与假猴头菌的区别)。 新鲜时呈白色,干燥时变成黄色至浅褐色。子实体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菌刺密集下垂,覆 盖整个子实体,肉刺圆筒形,刺长l-5cm,粗l_2mm,每一根细刺的表面都布满子实层,子实 层上密集生长着担子及囊状体,但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并且野生的猴头菇一般成对生长。猴头菇是食用菌中名贵的品种,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猴头菇是高蛋白、低脂肪、 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优良食品;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调节 血脂,利于血液循环;含有的多糖体、多肽类及脂肪物质,能抑制癌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合成, 从而预防和治疗消化道癌症和其他恶性肿瘤;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多糖体,能助消化, 对胃炎、胃癌、食道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猴头菇且具有 提高肌体免疫力的功能,可延缓衰老。野生猴头菇多生长在柞树等树干的枯死部位,喜欢低湿。东北各省和河南、河北、 西藏、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湖北、广西、浙江等省(自治区)都有出产。其中以东北 大兴安岭,西北天山和阿尔泰山,西南横断山脉,西藏喜马拉雅山等林区尤多。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猴头菇人工栽培的培养料,该培养料可以使猴头菇在 人工条件下栽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猴头菇人工栽培的培养料,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玉米芯40%,木屑30%,棉籽壳15%,麦麸6%,米糠5%,玉米粉2%,石膏1%,石灰1%。该培养料中的原料玉米芯、木屑、棉籽壳、麦麸、米糠、玉米粉、石膏、石灰与普 通食用菌培养料相同。该培养料的创新处在于各原料之间的比例,在该比例下栽培猴头菇能取得更高的产量。该培养料的配制过程如下按比例称取各种原料混合;放入搅拌机搅拌,边搅拌边加水,使含水量达到60-65%。配制好的培养料装袋、高压灭菌,冷却至室温后即可接种,接种后即可移入发菌室 发菌,用工厂化调控系统AEM进行环境控制,直至出菇采收。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按照玉米芯40%,木屑30%,棉籽壳15%,麦麸6%,米糠5%,玉米粉2%,石膏1%,石灰1%的 组分和配方,称取原料,混合搅拌,并加水,使最终的含水量在64%。配制1000g培养料。装 袋、灭菌,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猴头菇的接种。实施例2用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配制了不同比例的2组对照的培养料,具体配方见表1,然后比 较实施例1与2组对照对猴头菇(来源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保 藏号0605)栽培的影响。具体看表1。发现实施例1的培养料可明显提高猴头菇的产量,其 生物学效率也远高于对照组。表1不同配方的培养料对猴头菇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猴头菇人工栽培的培养料,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玉米芯40%,木屑30%,棉籽壳15%,麦麸6%,米糠5%,玉米粉2%,石膏1%,石灰1%。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猴头菇人工栽培的培养料,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玉米芯40%,木屑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龙郭倩吕贝贝李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科立特农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