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2320 阅读:1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应用该方法栽培猴头菇流程简单,生产周期短,产品无公害,生物学效率高,且不受季节性和区域性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地说涉及。
技术介绍
猴头菇的食药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的福建省古田县取得了猴头菇人工栽培的成功,采用了菌棒式出菇的方式,虽然目前 已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基地,但农户栽培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等缺点。而目前出现的工厂化 栽培方法主要是棒子栽培和瓶子栽培。棒子栽培主要用于农户栽培,其缺点是生产程序比 较繁琐,如需要人工装袋,常压灭菌,以及接种后粘贴胶布,出菇时需要打孔等。瓶子栽培所 用瓶子的瓶口较小,不适宜机器装量,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工厂化机械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⑴菌包的准备将培养料湿料装袋,每袋装700g-900g,高12cm-14cm,在料中心位置打孔,套颈圈,盖 盖子,除去袋口周围残留的料; ⑵高压灭菌菌包进行高压灭菌,121°C,2h,灭菌结束后将菌包置于冷却室,冷却至低于25°C ; ⑶接种在无菌环境下将菌种接种于菌包内; ⑷培养环境消毒,保持温度为23-24°C,相对湿度为60%-70%,CO2浓度为1000-2000ppm, 适当的通风量;培养9-12天,料面布满白色菌丝、侧面有少量菌丝出现时,检查一次看有无 杂菌污染;20-23天时,菌包盖口位置会出现隆起的白色或黄色原基; (5)出菇管理出菇房设为温度16-18°C,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500-1000ppm,通风量 30%-40%,风速40%-50%,室内日光灯开;将原基暴露于空气中;当子实体大小长足坚实,孢 子还未落下,菌刺长度在1-1. 5cm时即可采收。用上述栽培方法实现猴头菇在工厂化可控环境下的栽培,且应用该方法栽 培的猴头菇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流程简单,生产的产品无公害,生物学效率高,不受季节 性和区域性限制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方法,解决了猴头菇工厂化长久以来采用棒式和瓶子 方式生产问题,以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栽培猴头菇生产流程简单,生产周期短,提高了出菇率和生 物学转化效率,工厂化生产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工厂化栽培的猴头菇产品无公害、可以周年 栽培。 本专利技术与农户栽培方法的比较栽培方法农户栽培工厂化栽培产品质量质量不一干净,无农药,无公害操作规范自主经营统一管理,机械化程度高栽培季节受季节限制周年生产栽培区域受区域限制特定菇房,特定条件栽培面积棚内地面一层层架式,空间利用率提高市场前景季节性销售可周年销售,实现反季节销售生物学效率100%以上(两次出菇)150%以上投资规模2-3万300万以上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猴头菇栽培的具体步骤如下 ⑴菌包的准备培养料配比为玉米芯40%,木屑30%,棉籽壳15%,麦麸6%,米糠5%,玉米粉2%,石 膏1%,石灰1%。其中棉籽壳、麸皮、玉米粉要求干燥无霉变,对腐殖质没有要求,要除去料中 尖锐的杂质,以防刺破菌包。将所有原料用拌料机搅拌约120min直至均勻,最终含水量要 求为62%-65%,用自动装袋机装袋,每袋装湿料约700g-900g,高12cm-14cm,在料中心位置 打孔,套颈圈,盖盖子,除去袋口周围残留的料。(2)高压灭菌菌包立即采用自动灭菌锅进行高压灭菌,121°C维持2h,灭菌结束后将菌包置于冷却室 进行冷却至低于25°C。(3)接种菌包表面温度低于25°C时即可接种,在接种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接种室要彻底清 扫干净,将酒精灯,接种钩,酒精棉球,打火机以及放废弃物的塑料桶放入接种室后,放有菌 包的整个房间包括层流罩进行紫外消毒,进入前将菌种瓶用消毒液清洗消毒,接种人员必 须配戴专用工作服,口罩,帽子以及手套并经过风淋后方可进入接种室,进入后采用一组双 人制操作,一人用酒精棉球将接种钩以及手套擦拭干净,将菌种瓶瓶口四周及接种钩用酒 精灯火焰消毒后,将瓶子上部菌膜去掉,下部菌丝捣碎后接入菌包,另一人负责将菌包盖子 打开,打孔棒拿出,接好后将盖好盖子,700ml的原种瓶每瓶接种16-20袋,接种时菌包口暴 露的时间越短越好。(4)培养用于培养的房间事先经过彻底清扫以及严格的消毒,猴头菇菌包放入后,自动化控 制面板上将温度调为23-24°C,相对湿度为60%-70%,C02浓度为1000-2000ppm,适当的通风 量。培养约9-12d后,料面布满白色菌丝、侧面有少量菌丝出现时,可检查一次看有无杂菌 污染。20-23d后菌包盖口位置会出现隆起的白色或黄色原基,可转入出菇管理。(5)出菇管理进入出菇房时,控制面板上的条件设为温度16-18 °C,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 500-1000ppm,通风量30%_40%,风速40%_50%,室内日光灯开。袋口出菇的菌包将盖子去除, 颈圈留着,将形成的原基暴露于空气,菌包侧放,菌包口朝外放置。原基阶段对条件的要求 比较高,要尽量保持最适温度的恒温,湿度也是主要因素,原基阶段只能接受雾状水,应避4免屋顶的冷凝水直接滴落在原基上。原基逐渐分化后,条件可以适当放宽,但要求二氧化碳 浓度一定不要高于1000 ppm,否则形成的子实体会畸形。当子实体大小基本长足坚实,孢子还未落下,菌刺长度在1-1. 5cm时即可采 收。双手摊开直接将子实体从根部托起即可。因猴头菇子实体脆嫩易碎,并且子实体颜色 雪白容易变色,务必小心轻放。实施例一以猴头菇菌株0605 (菌株来源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保 藏号0605)为例,玉米芯40%,木屑30%,棉籽壳15%,麦麸6%,米糠5%,玉米粉2%,石膏1%, 石灰1%,混合后加水搅拌均勻,使含水量为64%,装袋,每袋900g,经121°C、2小时灭菌,冷 却至25°C以下。在消毒过的层流罩内进行接种,在温度23°C,相对湿度为65%,CO2浓度为 1500ppm,适当通风量的条件下,培养IOd菌丝封好料面,22d时菌包顶部出现原基;将菌包 放到栽培房内进行出菇管理,栽培房内的条件为温度17°C,湿度95%,CO2浓度700ppm,通风 量30%,风速40%,开日光灯;经过10d,原基分化为肥大的子实体,生物学转化效率达到150% 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菌包的准备将培养料湿料装袋,每袋装700g-900g,高12cm-14cm,在料中心位置打孔,套颈圈,盖盖子,除去袋口周围残留的料;(2)高压灭菌菌包进行高压灭菌,121℃,2h,灭菌结束后将菌包置于冷却室,冷却至低于25℃;(3)接种在无菌环境下将菌种接种于菌包内;(4)培养环境消毒,保持温度为23-24℃,相对湿度为60%-70%,CO↓[2]浓度为1000-2000ppm,适当的通风量;培养9-12天,料面布满白色菌丝、侧面有少量菌丝出现时,检查一次看有无杂菌污染;20-23天时,菌包盖口位置会出现隆起的白色或黄色原基;(5)出菇管理出菇房设为温度16-18℃,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500-1000ppm,通风量30%-40%,风速40%-50%,室内日光灯开;将原基暴露于空气中;当子实体大小长足坚实,孢子还未落下,菌刺长度在1-1.5cm时即可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几个步骤⑴ 菌包的准备将培养料湿料装袋,每袋装700g 900g,高12cm 14cm,在料中心位置打孔,套颈圈,盖盖子,除去袋口周围残留的料;⑵ 高压灭菌菌包进行高压灭菌,121℃,2h,灭菌结束后将菌包置于冷却室,冷却至低于25℃;⑶ 接种在无菌环境下将菌种接种于菌包内;⑷ 培养环境消毒,保持温度为23 24℃,相对湿度为60% 70%,CO2浓度为1000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龙郭倩吕贝贝李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科立特农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