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0961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8
本技术涉及独轮车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包括车轮组件和车架组件,车轮组件和车架组件之间设有一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成对设置且对称分布在车轮组件两侧,车架组件尾端设有停车支架,停车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结构相同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可透光套筒,可透光套筒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可透光套筒内部设有喇叭和灯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独轮车使用时较麻烦、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独轮车,具体的,涉及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


技术介绍

1、独轮车包括车体和停车支架,在独轮车不使用时,通过停车支架的支撑将独轮车支撑静止。现有的停车支架设置在车体的一侧,在停车时,通过转动停车支架进行支撑,使停车支架和车轮共同形成支撑点从而进行停车;在独轮车需要使用时,转动停车支架远离支撑面后进行骑行,使用较麻烦,同时市面上常见的独轮车通常采用弹簧减震器来进行减震,在遇到颠簸路段时,减震效果不佳,使用效果较差,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使用不方便、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包括车轮组件和车架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和车架组件之间设有一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成对设置且对称分布在所述车轮组件两侧,所述车架组件尾端设有停车支架,所述停车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结构相同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可透光套筒,所述可透光套筒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可透光套筒内部设有喇叭和灯板。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车架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防滑垫,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车架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防滑垫。

5、优选的,所述的减震组件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一端连接有外筒固定座,另一端连接有外筒盖,所述外筒内部滑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贯穿所述外筒盖后伸出所述外筒,所述外筒固定座上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嘴,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外筒的一端与所述外筒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一密封组件,所述外筒盖内壁与所述活塞外壁之间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第二导向组件以及防尘组件,所述外筒固定座下端与所述活塞上端在所述外筒内部形成有第一气压室。

6、进一步的,所述外筒固定座与所述外筒之间设有固定座密封圈。

7、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均采用导向环,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均采用密封圈。

8、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一端的气流阀,所述气流阀外壁与所述外筒的内壁相接触。

9、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阀内壁与所述活塞杆上端外壁之间依次设置有气流阀密封垫、气流阀平垫和气流阀弹簧。

10、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气流阀连接的一端端面上设有气压流向横槽,圆周方向侧面上设有气压流向竖槽;所述气流阀的中心处设有第一气孔,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一组第二气孔;所述活塞杆上端面与所述气流阀之间形成有第二气压室,所述活塞杆内壁、所述气流阀下端面、所述外筒内壁以及所述外筒盖之间形成有第三气压室。

11、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与所述外筒盖之间设有第三密封组件。

12、优选的,所述第三密封组件采用密封圈。

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4、本技术中的停车支架使用时,只需将车架组件往停车支架的一侧倾斜,在停车支架和车轮组件配合情况下,使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当需要进行行走时,只需手握连接组件,将停车支架扶正,即可使停车支架脱离支撑面,此时本技术即可进行行走使用,使用时非常方便;同时连接组件的透明套筒内设置喇叭和灯板,能够进一步增强行走时的安全性,使得使用效果更好;

15、本技术中气体可通过进气嘴和进气通道进入第一气压室内,然后通过压缩气体顶出活塞,起到弹性减震的作用,同时,其结构简单,整体占用空间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进气嘴对第一气压室进行充放气体,调节其弹性大小,以匹配不同的减震需求,适应不同体重的骑行者以及各类骑行环境,使用时更加方便;

16、本技术通过设置气流阀、气流阀密封垫、气流阀平垫、气流阀弹簧、气压流向横槽、气压流向竖槽、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二气压室以及第三气压室的设置,使气体能够在第一气压室、第二气压室以及第三气压室之间流动,使本技术双向均具有阻尼的功能,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均能同时实现阻尼和减震的功能,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同时能够在瞬间冲击后迅速恢复稳定状态,在动态环境下工作时,具有良好的抗震和动态稳定性,大大提高其动态性能,使用时更加方便且使用效果更好;总的,本技术具有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组件(1)和车架组件(2),所述车轮组件(1)和车架组件(2)之间设有一组减震组件(3),所述减震组件(3)成对设置且对称分布在所述车轮组件(1)两侧,所述车架组件(2)尾端设有停车支架(4),所述停车支架(4)包括第一支架(41)和结构相同的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支架(41)和所述第二支架(42)之间设有连接组件(43),所述连接组件(43)包括可透光套筒(433),所述可透光套筒(433)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盖(431)和第二端盖(435),所述可透光套筒(433)内部设有喇叭(432)和灯板(4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1)远离所述车架组件(2)的一端设有第一防滑垫(44),所述第二支架(42)远离所述车架组件(2)的一端设有第二防滑垫(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组件(3)包括外筒(31),所述外筒(31)的一端连接有外筒固定座(32),另一端连接有外筒盖(33),所述外筒(31)内部滑动设有活塞(34),所述活塞(34)贯穿所述外筒盖(33)后伸出所述外筒(31),所述外筒固定座(32)上设有进气通道(321),所述进气通道(321)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嘴(322),所述活塞(34)位于所述外筒(31)的一端与所述外筒(31)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组件(35)和第一密封组件(36),所述外筒盖(33)内壁与所述活塞(34)外壁之间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38)、第二导向组件(39)以及防尘组件(310),所述外筒固定座(32)下端与所述活塞(34)上端在所述外筒(31)内部形成有第一气压室(3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固定座(32)与所述外筒(31)之间设有固定座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35)和所述第二导向组件(39)均采用导向环,所述第一密封组件(36)和所述第二密封组件(38)均采用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4)包括活塞杆(341)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塞杆(341)一端的气流阀(342),所述气流阀(342)外壁与所述外筒(31)的内壁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阀(342)内壁与所述活塞杆(341)上端外壁之间依次设置有气流阀密封垫(343)、气流阀平垫(344)和气流阀弹簧(34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41)与所述气流阀(342)连接的一端端面上设有气压流向横槽(3411),圆周方向侧面上设有气压流向竖槽(3412);所述气流阀(342)的中心处设有第一气孔(346),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一组第二气孔(347);所述活塞杆(341)上端面与所述气流阀(342)之间形成有第二气压室(312),所述活塞杆(341)内壁、所述气流阀(342)下端面、所述外筒(31)内壁以及所述外筒盖(33)之间形成有第三气压室(313)。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1)与所述外筒盖(33)之间设有第三密封组件(3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组件(37)采用密封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组件(1)和车架组件(2),所述车轮组件(1)和车架组件(2)之间设有一组减震组件(3),所述减震组件(3)成对设置且对称分布在所述车轮组件(1)两侧,所述车架组件(2)尾端设有停车支架(4),所述停车支架(4)包括第一支架(41)和结构相同的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支架(41)和所述第二支架(42)之间设有连接组件(43),所述连接组件(43)包括可透光套筒(433),所述可透光套筒(433)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盖(431)和第二端盖(435),所述可透光套筒(433)内部设有喇叭(432)和灯板(4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1)远离所述车架组件(2)的一端设有第一防滑垫(44),所述第二支架(42)远离所述车架组件(2)的一端设有第二防滑垫(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组件(3)包括外筒(31),所述外筒(31)的一端连接有外筒固定座(32),另一端连接有外筒盖(33),所述外筒(31)内部滑动设有活塞(34),所述活塞(34)贯穿所述外筒盖(33)后伸出所述外筒(31),所述外筒固定座(32)上设有进气通道(321),所述进气通道(321)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嘴(322),所述活塞(34)位于所述外筒(31)的一端与所述外筒(31)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组件(35)和第一密封组件(36),所述外筒盖(33)内壁与所述活塞(34)外壁之间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38)、第二导向组件(39)以及防尘组件(310),所述外筒固定座(32)下端与所述活塞(34)上端在所述外筒(31)内部形成有第一气压室(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鸿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比高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