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双级中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0081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双级中冷装置,属于汽车领域。一种车用双级中冷装置设于发动机增压器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之间,所述发动机的电控单元控制所述增压器动作,所述中冷装置为两级中冷器,包括通过管路顺次串联的第一级中冷器和第二级中冷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车用双级中冷装置,采用包括通过管路顺次串联的第一级中冷器和第二级中冷器,能够在充分利用整车布置空间的情况下,满足汽车冷却效率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冷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双级中冷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内燃机研究方面,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提高单位体积功率的同时,也要追 求降低燃油消耗和有害物质的排放。目前,多数车辆采用增压发动机来解决此问题。以采 用涡轮增压的柴油发动机为例加以说明柴油发动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后,使燃料能 够完全燃烧,可降低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的生成量。若采用涡轮增压中冷技术柴油发 动机的功率还可提高20% 30%。因此,涡轮增压中冷装置的使用,意味着可以用小排量 的发动机替代大排量发动机,减轻发动机和整车质量,提高经济性和排放性。而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 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发动机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安装中冷 器的目的在于冷却增压后被提高的气流温度,增高气流单位体积的氧气含量,提高空燃 比,使燃料燃烧更充分,从而达到提高发动机功率的目的。按冷却介质的不同,中冷器可分为空对空中冷器(即风冷式中冷器)和水对空中 冷器(即水冷式中冷器)。风冷式中冷器是利用外界空气对通过中冷器的空气进行冷却。风冷式中冷器包括 散热芯体和两端的气室,散热芯体主要由流通管和散热片组成。而大部分涡轮增压发动机 使用的都是风冷式中冷器。水冷式中冷器是利用循环冷却水对通过中冷器的空气进行冷却。水冷式中冷器包 括散热芯体和中冷器壳体,散热芯体主要由流通管和散热片组成。水冷式中冷器的壳体上 连接有循环水管,冷却水在水泵的作用下不断循环,将流通管内的压缩空气冷却。水冷式中 冷器的应用比较少,一般用在发动机中置或后置的车辆上,以及大排量发动机上。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风冷式中冷器是利用车辆迎面风对增压后空气进行冷却,由于冷却空气温度比水 温要低,相对可以达到较低的进气温度,但一般需要较长的连接管路,对布置空间的要求很 尚ο水冷式中冷器由于受冷却液温度的限制,水空中冷后的增压空气很难达到较低的 进气温度(如80°C以下);其次,由冷却液带走的这部分热量,实际上还要通过水箱散发到 大气中,无形之中增加了冷却装置水散热器的负担,而且从传热过程来看它是二次传热,整 体的传热效率较低。随着重增压、双级增压、复合增压(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并用)发动机的出现,增 压后气流温度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受到整车布置空间的限制,现有的水冷中冷器或风冷中 冷器难以满足冷却效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中冷器在受到整车布置空间的限制的情况下,难以满足冷却效率 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双级中冷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双级中冷装置,设于发动机增压器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之间,所述发动 机的电控单元控制所述涡轮增压器动作,所述中冷装置为两级中冷器,包括通过管路顺次 串联的第一级中冷器和第二级中冷器。进一步地,为了使流道可调,所述第一级中冷器的出口通过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控制 阀并经所述管路与所述第二级中冷器相连,所述控制阀通过旁通管路与所述进气歧管相连,所述 第二级中冷器的出口经第二温度压力传感器连接至所述进气歧管,所述第一、第二温度压力传感 器及所述控制阀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电控单元相连,并通过所述发动机的电控单元控制。具体地,所述双级中冷装置是两个风冷式中冷器的组合,是两个水冷式中冷器的 组合,或者是风冷式中冷器与水冷式中冷器的组合。进一步地,所述双级中冷装置是风冷式中冷器与水冷式中冷器的组合,其中,第一 级中冷器为水冷式中冷器,所述水冷式中冷器包括出气室,第二级中冷器为风冷式中冷器, 所述风冷式中冷器包括进气室,所述出气室与所述进气室为同一室或不同室。进一步地,所述水冷式中冷器与所述发动机分别设有冷却回路,所述水冷式中冷 器的冷却回路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回路为相同的冷却回路或不同的冷却回路。进一步地,所述风冷式中冷器的前方或后方设置冷却风扇。具体地,所述水冷式中冷器的冷却回路为独立的中冷冷却回路,其中串联有低温 散热器及中冷装置独立水泵。具体地,所述双级中冷装置用于单级涡轮增压发动机、单级机械增压发动机、双级 涡轮增压发动机或复合增压发动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所述车用双级中冷装置,采用包括通过管路顺次串联的第一级中冷器和第二级中冷器,能 够在充分利用整车布置空间的情况下,满足汽车冷却效率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包括双级风冷式中冷器的车用双级中冷装置的结 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提供的包括一级水冷式中冷器和二级风冷式中冷器的车 用双级中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1冷凝器,2散热器,3排气歧管,4节温器,5进气歧管,6冷却风扇,7进气系统,8 增压器,9排气系统,10发动机水泵,11第一级中冷器,12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13第二级中 冷器,14第二温度压力传感器,15电控单元,16发动机,17低温散热器,18中冷装置独立水 泵,19控制阀,20旁通管路。中心线一为液体管路,细虚线一控制线路,粗实线一为气体管路。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 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双级中冷装置,设于发动机增压器8与发 动机16的进气歧管5之间,所述发动机16的电控单元15控制所述增压器8动作,所述中 冷装置为两级中冷器,包括通过管路顺次串联的第一级中冷器11和第二级中冷器13。具体地,所述双级中冷装置是两个风冷式中冷器的组合,是两个水冷式中冷器的 组合,或者是风冷式中冷器与水冷式中冷器的组合。具体地,所述双级中冷装置可用于单级涡轮增压发动机、单级机械增压发动机、双 级涡轮增压发动机或复合增压发动机。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两级中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以两级风冷式中冷器为例加以说明,所述中冷装置设置在增压器8及进气歧管5之间,所述 中冷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串联连接的第一级中冷器11和第二级中冷器13。第一级中冷器11 的出口通过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12、控制阀19并经所述管路与第二级中冷器13相连,控制 阀19通过旁通管路20与进气歧管5相连,第二级中冷器13的出口经第二温度压力传感器 14连接至进气歧管5。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12、第二温度压力传感器14及控制阀19分别 通过信号线路与所述发动机16的电控单元15相连,并通过所述发动机16的电控单元15 控制。本例中,第一级中冷器11、第二级中冷器13均为风冷式中冷器,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 12、第二温度压力传感器14均为风冷温度压力传感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中冷装置的工作原理参见图1,散热器2的循环管路包括 由散热器2出口经发动机水泵10及节温器4至散热器2入口的循环回路。发动机16排气 歧管3排出的气体经过排气系统9排到空气中,进气系统7的气体经过增压器8加压,增压 后的空气依次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一级中冷器11与第二级中冷器13,但由于在第一级中冷 器11的出口安装有控制阀19,根据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12采集的信号,传输给发动机16 电控单元15,经发动机16电控单元15判别后输出控制指令,当第一级中冷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双级中冷装置,设于发动机增压器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之间,所述发动机的电控单元控制所述增压器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装置为两级中冷器,包括通过管路顺次串联的第一级中冷器和第二级中冷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车用双级中冷装置,设于发动机增压器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之间,所述发动机的电控单元控制所述增压器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装置为两级中冷器,包括通过管路顺次串联的第一级中冷器和第二级中冷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双级中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中冷器的出口通 过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控制阀并经所述管路与所述第二级中冷器相连,所述控制阀通过 旁通管路与所述进气歧管相连,所述第二级中冷器的出口经第二温度压力传感器连接至所 述进气歧管,所述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第二温度压力传感器及所述控制阀分别与所述发 动机的电控单元相连,并通过所述发动机的电控单元控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双级中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级中冷装置是两个风 冷式中冷器的组合,是两个水冷式中冷器的组合,或者是风冷式中冷器与水冷式中冷器的 组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双级中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级中冷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栋良宋述岗张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