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4804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45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通过上下均为开口的筒状结构的内套筒和外套筒,将外套筒套设于内套筒的外侧,并且内套筒可沿外套筒的内侧相对移动。外套筒一开口端通过盖板连接内套筒移动气缸,而内套筒移动气缸的输出轴则穿过盖板与内套筒连接,即通过内套筒移动气缸就能够驱动内套筒沿外套筒内侧来回移动,以完成密封圈产品的上料和压装动作。同时,还结合铰链销对内套筒的移动位置作出限定,锁扣环能够使拔出铰链销的复位动作更加便捷,以及内套筒的侧边设置为弧形倒角,能够使密封圈产品在进行组装时不易受到损伤,以确保密封圈产品能够顺利组装完成,可有效避免原有弹性件失效而导致密封圈产品损坏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属于自动化机械生产的。


技术介绍

1、密封圈是工程机械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放置液体、气体、粉尘等物质从及其或设备的接口处泄露出来,用于保证机器或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通常来说,密封圈还可以减少摩擦以降低机器或设备的磨损程度,同时还可以防止污染物进入机器或设备内部。

2、现阶段的密封圈产品在组装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进行套装或是采用专用的套装机构完成,然而对于一些腔体内空间较小的产品,则可通过在内套筒内设置复位弹簧的方式实现套装。但内套筒内的复位弹簧在经过长时间多次使用后,容易产生疲劳断裂和塑性变形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复位弹簧频繁发生失效,那么就容易导致密封圈产品在组装时损坏,从而大大提升产品生产的成本。因此,亟需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主要通过将内套筒移动气缸取代复位弹簧的功能作用,就不会出现复位弹簧失效频繁的情况出现,能够大大降低密封圈产品在组装时的报废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均设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且所述外套筒套设于所述内套筒的外侧,所述内套筒可沿所述外套筒的内侧相对移动,所述外套筒其中一开口端连接盖板,并于所述盖板的外端面连接内套筒移动气缸,所述内套筒移动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盖板与所述内套筒连接,所述内套筒的一端套接密封圈产品用于上料。

4、本技术主要包括上下均为开口的筒状结构的内套筒和外套筒,并将外套筒套设于内套筒的外侧,内套筒可沿外套筒的内侧相对移动。在外套筒的一开口端连接盖板,并将内套筒移动气缸与盖板相连接,而内套筒移动气缸的输出轴穿过盖板与内套筒连接,即通过内套筒移动气缸就能够驱动内套筒沿外套筒内侧来回移动。使用时,先由内套筒移动气缸推动而带动内套筒向前推动,以完成密封圈产品的上料操作。再由内套筒移动气缸拉动而带动内套筒向后拉动,当运动至内套筒开口端边缘与外套筒开口端边缘相重合时,就能实现密封圈产品的压装动作。

5、优选的,所述外套筒上开设有铰链连接孔,所述内套筒上则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铰链连接孔内连接铰链销,并将所述铰链销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限位孔内。由于外套筒和内套筒均设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在外套筒上开设铰链连接孔,再对应的在内套筒上开设圆角矩形结构的限位孔。使用前将铰链销的其中一端伸入穿过铰链连接孔内,随着内套筒移动气缸的推动,使外套筒下压并沿内套筒外侧推动。使用时当运动至限位孔的位置处时,铰链销便会伸入穿过铰链连接孔内,即可对内套筒的移动位置作出限定。

6、优选的,所述限位孔开设在所述内套筒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铰链连接孔也开设在所述外套筒相对的两个侧壁上。限位孔具体开设在内套筒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而铰链连接孔则开设在外套筒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使用时,铰链销依次穿过限位孔和铰链连接孔,可进一步确保铰链销限位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7、优选的,所述铰链销的其中一端部连接设置有锁扣环。铰链销的其中一端部固定连接锁扣环,锁扣环可便于操作人员及时将铰链销取下或放入。当使用铰链销对内套筒和外套筒的位置作限定时,也就是铰链销从铰链连接孔内穿入再从限位孔内穿出,需要及时将铰链销拔出复位,因而采用锁扣环就能够使拔出复位动作更加便捷。

8、优选的,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的外侧边均设置有弧形倒角。将物体的边角处加工处理成倒角的工艺,可以增强物体的美观度,避免边角处损伤人体和物体,同时还可以提高物体的耐用性和强度。因而将内套筒和外套筒的外侧边设置为弧形倒角,能够使密封圈产品在进行组装时不易受到损伤,以确保密封圈产品能够顺利组装完成。

9、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一外侧壁开设有卡装槽。在外套筒的其中一外侧壁开设卡装槽,可通过该卡装槽能够有效将外套筒进行固定,以进一步提升整体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简便以及复位速度更快捷的特点,可有效避免原有弹性件失效而导致密封圈产品损坏的现象发生。通过上下均为开口的筒状结构的内套筒和外套筒,将外套筒套设于内套筒的外侧,并且内套筒可沿外套筒的内侧相对移动。外套筒一开口端通过盖板连接内套筒移动气缸,而内套筒移动气缸的输出轴则穿过盖板与内套筒连接,即通过内套筒移动气缸就能够驱动内套筒沿外套筒内侧来回移动,以完成密封圈产品的上料和压装动作。同时,还结合铰链销对内套筒的移动位置作出限定,锁扣环能够使拔出铰链销的复位动作更加便捷,以及内套筒的侧边设置为弧形倒角,能够使密封圈产品在进行组装时不易受到损伤,以确保密封圈产品能够顺利组装完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包括内套筒(2)和外套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和外套筒(3)均设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且所述外套筒(3)套设于所述内套筒(2)的外侧,所述内套筒(2)可沿所述外套筒(3)的内侧相对移动,所述外套筒(3)其中一开口端连接盖板(5),并于所述盖板(5)的外端面连接内套筒移动气缸(6),所述内套筒移动气缸(6)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盖板(5)与所述内套筒(2)连接,所述内套筒(2)的一端套接密封圈产品(1)用于上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3)上开设有铰链连接孔,所述内套筒(2)上开设有限位孔(7),所述铰链连接孔内连接铰链销(4),并将所述铰链销(4)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限位孔(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7)开设在所述内套筒(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铰链连接孔也开设在所述外套筒(3)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销(4)的其中一端部连接设置有锁扣环。</p>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和外套筒(3)的外侧边均设置有弧形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3)的一外侧壁开设有卡装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包括内套筒(2)和外套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和外套筒(3)均设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且所述外套筒(3)套设于所述内套筒(2)的外侧,所述内套筒(2)可沿所述外套筒(3)的内侧相对移动,所述外套筒(3)其中一开口端连接盖板(5),并于所述盖板(5)的外端面连接内套筒移动气缸(6),所述内套筒移动气缸(6)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盖板(5)与所述内套筒(2)连接,所述内套筒(2)的一端套接密封圈产品(1)用于上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套筒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3)上开设有铰链连接孔,所述内套筒(2)上开设有限位孔(7),所述铰链连接孔内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丰达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