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6129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6:00
本技术涉及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包括连接在工作底板上的推动气缸,以及连接在推拉移动板上的推动撑开气缸,利用推动气缸和推动撑开气缸作为动力源驱动动作,推动气缸带动推拉移动板作推拉的往复运动,推动撑开气缸带动轨迹板作推拉的往复运动。撑开固定板上的随动器沿轨迹板上的通孔内以固定角度进行移动,即可使撑开固定板外侧的撑开爪实现固定向两边的平行撑开移动。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结合撑开限位座和推动限位座分别实现轨迹板和推拉移动板运动位置的限制和阻挡,以使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具有兼容性更强、移动速度更快和对于产品的破损概率更小的特点,适用于多种宽度把手产品的平行撑开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属于自动化机械生产的。


技术介绍

1、把手也被称之为拉手或握手,通常为物品上手拿手握的地方,把手作为机械的适配连接件,广泛使用于多种
把手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均非常常见,例如门把手、抽屉把手、衣柜把手、车把手等等,可以说在一切需要进行开闭操作的地方都会由把手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功能性配件,随着把手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现在的把手不但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并且在装饰性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提升。

2、特别是,一些连接器为了方便使用者能顺利抓取,还会连接把手或单边锁扣以便于拆装。但为了增强连接器中把手使用时的安全性,我们常常会选择对制作把手的材料作为更改的对象。由于现目前连接器外壳部分采用的材料常为塑胶材料,而塑胶材料的种类非常多,既有硬度较高的tpu材质,也有硬度较差较脆的pps材质。当这些连接器中把手在撑开安装时,物料则容易被过度撑开而导致产品破损的情况发生,从而使连接器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制作成本大大提升。因此,亟需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通过利用随动器在轨迹板上以固定角度移动,且两侧撑开爪在撑开线轨的限制下,将随动器的固定角度移动转变为向两边的平行移动,即可实现把手产品的平行撑开动作,并不会出现产品破损的情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工作底板,所述工作底板上方连接设置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推拉移动板,所述推拉移动板的上方连接设置推动撑开气缸,所述推动撑开气缸通过支撑座连接于所述推拉移动板的上方,且所述推动撑开气缸的输出轴与轨迹板连接,所述轨迹板上开设通孔用于放置随动器,而所述随动器连接于撑开固定板上方,所述撑开固定板的外侧再连接撑开爪。

4、本技术中的动力驱动源主要包括有推动气缸和推动撑开气缸,推动气缸连接在工作底板的上方,推动撑开气缸则连接在推拉移动板的上方。推动气缸的输出轴与推拉移动板相连接,推动撑开气缸的输出轴与轨迹板相连接。使用时,推动气缸带动推拉移动板作推拉的往复运动,推动撑开气缸带动轨迹板作推拉的往复运动。随动器在轨迹板上沿通孔内以固定角度移动,可使撑开固定板外侧的撑开爪实现固定向两边的平行撑开移动。即能够很好的避免把手产品在平行撑开过程中的损坏,以降低多余生产成本的消耗。

5、优选的,所述推拉移动板的上端面向下开槽卡接轨迹板滑槽,所述轨迹板穿过所述轨迹板滑槽内部连接。轨迹板滑槽连接在推拉移动板的上端,而轨迹板则为穿过轨迹板滑槽内部连接。当推拉移动板驱动工作时,推拉移动板的输出轴推动轨迹板,使轨迹板沿轨迹板滑槽内引导运动,可使轨迹板推拉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6、优选的,所述工作底板上端两侧边缘处连接设置推动限位座,所述推拉移动板的下方连接限位卡块,且所述限位卡块对应位于所述推动限位座上端向下开设的凹槽处。推动限位座连接在工作底板上端的两侧边缘处,并在推拉移动板的下方连接限位卡块,限位卡块位于推动限位座上端向下开设的凹槽处。在推拉移动板在推动气缸的带动下运动时,限位卡块沿推动限位座上端的凹槽内来回移动,就能够很好的限制推拉移动板的运动行程,避免推拉移动板的推拉伸出过长,而致使被操作产品损坏。

7、优选的,所述推拉移动板上方还连接有撑开限位座,所述撑开限位座与所述轨迹板的一端相抵。推拉移动板上方连接设置有撑开限位座,且推动撑开气缸也设置连接在撑开限位座的上方,同时撑开限位座还与轨迹板的侧方相抵。当推动撑开气缸驱动工作时,推动撑开气缸的输出轴带动轨迹板执行往复运动,运动至与撑开限位座相抵即停止,因而可对轨迹板的运动位置做限制和阻挡,从而对平行撑开的把手产品起一定保护作用。

8、优选的,所述撑开固定板的内侧连接撑开滑块,所述撑开滑块滑动卡接于撑开线轨外侧,而所述撑开线轨则连接在所述推拉移动板的侧方。推拉移动板的侧方连接撑开线轨,撑开线轨通过外侧滑动卡接撑开滑块连接撑开固定板,撑开固定板的外侧再与撑开爪相连接。使用时,可使撑开爪沿撑开线轨外侧来回运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撑开爪运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9、优选的,所述工作底板上方还连接底板导轨,所述底板导轨的上端通过滑动连接的底板滑块与所述推拉移动板连接。工作底板的上方连接有底板导轨,并于底板导轨的上方通过滑动连接的底板滑块连接推拉移动板。当推动气缸的输出轴驱动工作时,推动气缸的输出轴带动推拉移动板执行往复运动,同时推拉移动板可沿底板导轨上方运动,因此可使推拉移动板运动时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10、优选的,所述轨迹板滑槽的上端开口处通过连接滑槽盖板盖合。轨迹板滑槽的上方通过滑槽盖板连接盖合,可对轨迹板的运动起一定的保护作用,能防止轨迹板在工作时滑动至脱落,以延长轨迹板的使用寿命。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且使用简便,能够兼容多种宽度的把手产品,以解决由于产品硬度原因造成破损的情况。利用推动气缸和推动撑开气缸作为动力源驱动动作,推动气缸带动推拉移动板作推拉的往复运动,推动撑开气缸带动轨迹板作推拉的往复运动。撑开固定板上的随动器沿轨迹板上的通孔内以固定角度进行移动,即可使撑开固定板外侧的撑开爪实现固定向两边的平行撑开移动。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结合撑开限位座和推动限位座分别实现轨迹板和推拉移动板运动位置的限制和阻挡,以使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具有兼容性更强、移动速度更快和对于产品的破损概率更小的特点,适用于多种宽度把手产品的平行撑开动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包括工作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底板(1)上方连接设置推动气缸(2),所述推动气缸(2)的输出轴连接推拉移动板(5),所述推拉移动板(5)的上方连接设置推动撑开气缸(14),所述推动撑开气缸(14)通过支撑座连接于所述推拉移动板(5)的上方,且所述推动撑开气缸(14)的输出轴与轨迹板(6)连接,所述轨迹板(6)上开设通孔用于放置随动器(13),而所述随动器(13)连接于撑开固定板(11)上方,所述撑开固定板(11)的外侧再连接撑开爪(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移动板(5)的上端面向下开槽卡接轨迹板滑槽(7),所述轨迹板(6)穿过所述轨迹板滑槽(7)内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底板(1)上端两侧边缘处连接设置推动限位座(16),所述推拉移动板(5)的下方连接限位卡块,且所述限位卡块对应位于所述推动限位座(16)上端向下开设的凹槽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移动板(5)上方连接有撑开限位座(15),所述撑开限位座(15)与所述轨迹板(6)的一端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固定板(11)的内侧连接撑开滑块(10),所述撑开滑块(10)滑动卡接于撑开线轨(9)外侧,而所述撑开线轨(9)则连接在所述推拉移动板(5)的侧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底板(1)上方还连接底板导轨(3),所述底板导轨(3)的上端通过滑动连接的底板滑块(4)与所述推拉移动板(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板滑槽(7)的上端开口处通过连接滑槽盖板(8)盖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包括工作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底板(1)上方连接设置推动气缸(2),所述推动气缸(2)的输出轴连接推拉移动板(5),所述推拉移动板(5)的上方连接设置推动撑开气缸(14),所述推动撑开气缸(14)通过支撑座连接于所述推拉移动板(5)的上方,且所述推动撑开气缸(14)的输出轴与轨迹板(6)连接,所述轨迹板(6)上开设通孔用于放置随动器(13),而所述随动器(13)连接于撑开固定板(11)上方,所述撑开固定板(11)的外侧再连接撑开爪(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移动板(5)的上端面向下开槽卡接轨迹板滑槽(7),所述轨迹板(6)穿过所述轨迹板滑槽(7)内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平行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底板(1)上端两侧边缘处连接设置推动限位座(16),所述推拉移动板(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丰达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