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40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的生产方法及栽培设施。生产方法包括脱毒试管苗和无土栽培方法,其特点是:培养基质采用纯蛭石;脱毒组培苗生长到“五叶一心”时摘除茎尖;微型薯第一茬收获后将老秧再植,冬季用抠豆法、夏季用移栽法收薯与再植;根据秧苗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营养液配方。栽培设施由栽培床组成,栽培床长360cm,宽96cm,深7.5cm,距地高度50cm,坡降比1/300-1/400,可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方案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马铃薯脱毒苗与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生产微型种薯的方法及其栽培设施,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单株两茬生产方法及其栽培设施。中国专利“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快繁技术”(CN1048141A)创造了一种敞开式工厂化周年快繁脱毒微型薯的方法。该技术利用茎尖剥离脱去病毒,组织培养快速扩繁,防蚜温室内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微型薯,首次将组织培养与无土栽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工艺流程是茎尖剥离→培育脱毒苗→工厂化生产微型薯(无土栽培)。我们在引进该项技术后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该专利技术在无土栽培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栽培设施过小,无坡降,不利秧苗生长和结薯,操作不简便,劳动量大,且设施成本贵,实施中每100平米设施造价7000元。(2)培养基质过于复杂(2/3蛭石和1/3草碳),与营养液组成不配套造成基质不能连续使用,每年每平米扔掉基质价值66元。(3)价格昂贵的脱毒组培苗只能一次结薯,之后便扔掉,每平米每次苗源成本近50元,每年六茬栽培则300元,损失率大。(4)夏季高温季节不能生产。(5)生产周期较长,效率较低,每茬需40-50天,每平米年产8000-10000粒微型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的生产方法,包括试管苗的选择、育苗盘和培养基的准备、试管苗切段、药剂处理、茎段扦插、扣棚保湿和温度控制、肥水管理、微型薯收获,其特征是:(1).培养基质采用纯蛭石;(2).茎段扦插后脱毒组培苗生长到“五叶一心” 时摘除茎尖;(3).微型薯第一茬收获后将老秧再植,冬季用抠豆法、夏季用移栽法收薯与再植;(4).根据秧苗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营养液配方,脱毒苗刚扦插至“五叶一心”时使用(CN1048141A)原配方,茎尖摘除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新配方, 第一茬微型薯收获后老秧再植时又采用原配方,二周后采用新配方;(5).再植后的老秧二次结薯,再植约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的生产方法,包括试管苗的选择、育苗盘和培养基的准备、试管苗切段、药剂处理、茎段扦插、扣棚保湿和温度控制、肥水管理、微型薯收获,其特征是(1).培养基质采用纯蛭石;(2).茎段扦插后脱毒组培苗生长到“五叶一心”时摘除茎尖;(3).微型薯第一茬收获后将老秧再植,冬季用抠豆法、夏季用移栽法收薯与再植;(4).根据秧苗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营养液配方,脱毒苗刚扦插至“五叶一心”时使用(CN1048141A)原配方,茎尖摘除后采用本发明的新配方,第一茬微型薯收获后老秧再植时又采用原配方,二周后采用新配方;(5).再植后的老秧二次结薯,再植约33天后第二茬微型薯收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微型薯第一茬收薯与再植根据不同季节采用不同方法,抠豆法,即用手指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大港油田集团运输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