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826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座椅的右端上方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靠背,所述靠背的上端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框,所述传动框的上端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接杆。本技术通过向下推动拉把,使得曲套二顺着曲杆向下进行移动,进而使得弹簧二发生压缩,同时转杆向左进行转动,进而使得齿套脱离齿轮,随后向后躺去,使得靠背顺着转轴向右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曲套顺着曲杆二向下进行移动,进而使得弹簧发生压缩,当下降到合适的位置后,松开拉把,在弹簧二的作用下,使得拉把向右进行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具体涉及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出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还希望汽车内饰能有其他附加功能,比如增加汽车内空间利用率,提高坐车品质等需求。

2、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现有的座椅容易在下降时直接坠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有的头枕和座椅是固定的,在座椅向后下降时,所占用的空间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座椅的右端上方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靠背,所述靠背的上端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框,所述传动框的上端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接杆,所述承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头枕,所述基座的顶部右端固定连接有后排座椅,所述座椅的前端转动连接有拉把,所述拉把的右端且位于座椅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且位于拉把的后方固定连接有曲套二,所述曲套二的底部活动套接有曲杆,所述曲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接块,所述承接块的前端与座椅的内腔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表面且位于靠背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靠背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曲套,所述曲套的下端活动套接有曲杆二,所述曲杆二的底部与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靠背的上端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框,所述传动框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顶部固定连接有上锥齿轮,所述传动框的内腔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承接杆,所述承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头枕,所述转轴二的右端且位于承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齿轮,所述传动框的内腔中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传动框的上端开设有滑槽。

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杆右端固定连接有齿套,所述齿套的内部与齿轮的表面相互啮合。

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曲套二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底部与曲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曲杆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曲套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

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轴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下齿轮,所述下齿轮的上端与上齿轮的下端相互啮合。

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轴的中间固定连接有下锥齿轮,所述下锥齿轮的上端与上锥齿轮的左端相互啮合。

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0、1、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采用拉把、齿套、弹簧、弹簧二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向下推动拉把,使得曲套二顺着曲杆向下进行移动,进而使得弹簧二发生压缩,同时转杆向左进行转动,进而使得齿套脱离齿轮,随后向后躺去,使得靠背顺着转轴向右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曲套顺着曲杆二向下进行移动,进而使得弹簧发生压缩,当下降到合适的位置后,松开拉把,在弹簧二的作用下,使得拉把向右进行转动,进而使得齿套卡住齿轮,使得靠背无法进行转动,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下降更为平稳,减少突然坠落的风险。

11、2、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采用电机、上齿轮、滑槽、承接杆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启动电机,使得上锥齿轮逆时针转动,由于上锥齿轮和下锥齿轮相互啮合,进而使得下锥齿轮向下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轴向下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下齿轮向下进行转动,由于下齿轮和上齿轮相互啮合,进而使得上齿轮向上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承接杆顺着滑槽向后方进行转动,进而收附在靠背的后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座椅(2),所述座椅(2)的右端上方固定连接有转轴(34),所述转轴(3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靠背(4),所述靠背(4)的上端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框(50),所述传动框(50)的上端两侧开设有滑槽(59),所述滑槽(5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接杆(51),所述承接杆(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头枕(5),所述基座(1)的顶部右端固定连接有后排座椅(6),所述座椅(2)的前端转动连接有拉把(3),所述拉把(3)的右端且位于座椅(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杆(31),所述转杆(31)的底部且位于拉把(3)的后方固定连接有曲套二(35),所述曲套二(35)的底部活动套接有曲杆(37),所述曲杆(3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接块(38),所述承接块(38)的前端与座椅(2)的内腔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4)的表面且位于靠背(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齿轮(33),所述靠背(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曲套(41),所述曲套(41)的下端活动套接有曲杆二(43),所述曲杆二(43)的底部与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靠背(4)的上端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框(50),所述传动框(50)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57),所述电机(57)的转动轴顶部固定连接有上锥齿轮(56),所述传动框(50)的内腔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转轴二(58),所述转轴二(5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承接杆(51),所述承接杆(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头枕(5),所述转轴二(58)的右端且位于承接杆(5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齿轮(52),所述传动框(50)的内腔中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3),所述传动框(50)的上端开设有滑槽(5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31)右端固定连接有齿套(32),所述齿套(32)的内部与齿轮(33)的表面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套二(35)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二(36),所述弹簧二(36)的底部与曲杆(37)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杆二(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42),所述弹簧(42)的顶部与曲套(41)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5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下齿轮(54),所述下齿轮(54)的上端与上齿轮(52)的下端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53)的中间固定连接有下锥齿轮(55),所述下锥齿轮(55)的上端与上锥齿轮(56)的左端相互啮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后翻的前排头枕,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座椅(2),所述座椅(2)的右端上方固定连接有转轴(34),所述转轴(3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靠背(4),所述靠背(4)的上端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框(50),所述传动框(50)的上端两侧开设有滑槽(59),所述滑槽(5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接杆(51),所述承接杆(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头枕(5),所述基座(1)的顶部右端固定连接有后排座椅(6),所述座椅(2)的前端转动连接有拉把(3),所述拉把(3)的右端且位于座椅(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杆(31),所述转杆(31)的底部且位于拉把(3)的后方固定连接有曲套二(35),所述曲套二(35)的底部活动套接有曲杆(37),所述曲杆(3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接块(38),所述承接块(38)的前端与座椅(2)的内腔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4)的表面且位于靠背(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齿轮(33),所述靠背(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曲套(41),所述曲套(41)的下端活动套接有曲杆二(43),所述曲杆二(43)的底部与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靠背(4)的上端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框(50),所述传动框(50)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57),所述电机(57)的转动轴顶部固定连接有上锥齿轮(56),所述传动框(50)的内腔左右两侧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云
申请(专利权)人:泰斯卡汽车内饰件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