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阿扑西林抗菌组合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0507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阿扑西林抗菌组合药物,它由阿扑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按重量比为1∶1~10∶1混合而成;该抗菌组合药物按粉针剂或冻干粉针剂工艺步骤方法制备得到成品复方药物制剂,亦可将阿扑西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分别制成粉针剂,临床使用时按1∶1~10∶1重量配比混合后给药,或者将两种粉针剂按所述重量配比分别给药。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药物中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阿扑西林混合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有利于阿扑西林稳定发挥其抗菌作用,能明显的增强阿扑西林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临床致病菌对阿扑西林产生耐药性的问题,增强了药物阿扑西林的临床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射用半合成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阿扑西 林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抗菌组合药物,属于制药领域。
技术介绍
阿扑西林(Aspoxicillin)为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注射用氨基酸型半合成青霉素类 药物,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抗菌谱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 性菌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及厌氧菌拟杆菌属等革兰氏阴性菌。临床上用于敏感菌引起的 败血症、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腹膜炎等。其化学名为甲基_天冬酰基_羟氨苄 青霉素。该药物于1987年在日本上市,1990年在韩国上市,后来在美国、意大利、葡萄牙、 欧洲、东南亚包括中国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广泛临床应用,对常见致病菌的作用强度是美洛 西林、阿洛西林、羧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等药的2 4倍,亦优于第I、ΙΙ、ΙΠ常见头孢类抗 生素,尤其是对于耐庆大霉素和羧氨苄青霉素的绿脓杆菌的抑菌率可达81. 7%和85%,因 而被称为青霉素类药物中对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王牌”抗生素。据报道,浓度为6. 25 μ g/ ml的阿扑西林可抑制绿脓杆菌率为88%,美洛西林和羧氨苄青霉素的抑菌率仅有18%和 12%,替卡西林抑菌率仅4%。同时,阿扑西林还具有广泛的相互协同作用,便于临床对症联 合用药;如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有协同抗菌效应,尤其是与庆大霉素合用时,能产 生出强大的协同抗菌效应。然而,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一些原来对其敏感的细菌逐渐产生出了耐药性。 根据细菌耐药机制之一——通过产酶来破坏内酰胺环使之失去抗菌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 阿扑西林与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成复合剂,从而获得抗菌谱更广、抗菌作用更强,且临 床应用效果更好的阿扑西林抗菌组合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单一阿扑西林成分药物对阿扑西林耐药菌、产β "内酰胺 酶菌不敏感,疗效欠佳的缺陷,提供一种抗菌谱更广、抗菌作用更强的阿扑西林抗菌组合药 物。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阿扑西林抗菌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由阿扑西林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按重量比 为1 1 10 1混合而成。其中,阿扑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优选的重量配比为2 1 8 1,特别优 选的重量配比为4 1 8 1。所述阿扑西林选择的是阿扑西林水合物、阿扑西林碱金属盐、阿扑西林内盐、阿扑 西林盐酸盐或阿扑西林盐酸盐水合物;或者是上述药物化合物之一与附加剂按任意比例组 成的混合物。所述附加剂为L-精氨酸、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 所述β -内酰胺酶抑制剂选自舒巴坦(Sulbactam)或其衍生物,或者是他唑巴坦 (Tazobactam)或其衍生物,亦或者是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或其衍生物。 所述舒巴坦衍生物即舒巴坦碱金属盐,例如舒巴坦钠。所述他唑巴坦衍生物即他唑巴坦的碱金属盐,例如他唑巴坦钠。所述克拉维酸衍生物即克拉维酸的碱金属盐,例如克拉维酸钾。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阿扑西林组合药物,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粉针剂或冻干粉针剂 工艺步骤方法制备得到成品复方药物制剂;亦可将阿扑西林和内酰胺酶抑制剂分别制 成粉针剂,临床使用时再将阿扑西林粉针剂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粉针剂按1 1 10 1 重量配比混合后给药,或者将两种粉针剂按所述重量配比分别给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阿扑西林抗菌组合药物通常为注射给药,也可作为静脉注射或静脉 输注用。成人通常每日2 4g (效价),儿童每日40 SOmg (效价)/kg,每日2 4次。对 难治性重症感染,成人静脉输注量每日可增至8g (效价),儿童可增至每日160mg (效价)/ kg。临床用药应注意的是对青霉素和(或)头孢类抗生素,或者内酰胺酶抑制剂有过 敏史者禁用本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表现在1、感染有大肠杆菌KC-14的小鼠静注本专利技术组合药物后,其ED5tl优于现有的青霉 素类抗生素。2、本专利技术组合药物与其它青霉素类抗生素一样对青霉素酶不稳定,对由普通变形 杆菌GN7919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GN11164产生的呋肟头孢菌素酶引起的水解程度与氧哌 嗪青霉素的几乎相同,而对脆弱拟杆菌GN1147产生的呋肟头孢菌素酶及各种菌株产生的 头孢菌素酶稳定。3、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按特定比例的抗生素阿扑西林与β -内酰胺 酶抑制剂混合而成的组合药物,故特别适用于治疗对其敏感的微生物感染,同时也解决了 对青霉素酶(PCase)不稳定的问题,拮抗了 β -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提高了抗菌活性,拓 展了抗菌谱。总之,由于本专利技术组合药物中的β -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阿扑西林混合具有显著的 协同作用,因而能有效抑制内酰胺酶的活性,有利于阿扑西林稳定发挥其抗菌作用,能 明显的增强阿扑西林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越来越多的细菌对阿扑 西林产生耐药的问题,增强了药物阿扑西林的临床疗效。本专利技术组合药物适用于1、对阿扑西林耐药,但对阿扑西林舒巴坦/他唑巴坦/克拉维酸钾敏感的产 β -内酰胺酶的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外伤、烧伤及手术 创伤等二次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继发感染的慢性呼吸系 统疾病、胆囊炎、胆管炎、中耳炎、副鼻窦炎、颚炎。2、由耐阿扑西林、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卵形拟 杆菌、多形拟杆菌或普通拟杆菌)所致的阑尾炎(伴发穿孔或脓肿)和腹膜炎。3、由耐阿扑西林、产β -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非复杂性和复杂性皮 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皮肤脓肿、缺血性或糖尿病性足部感染。4、由耐阿扑西林、产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所致的产后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性疾病。5、由耐阿扑西林、产β -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仅限 中度)。6、由耐阿扑西林、产β -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中、重度医院获得性 肺炎(医院内肺炎)。7、敏感细菌所致的全身和(或)局部细菌感染。8、还可用于动物的敏感病原体感染疾病的治疗。具体实施例方式规格为1.0g,3000 支实施例1 在无菌洁净条件下,将阿扑西林(按游离酸计)1.5kg与舒巴坦钠 1.5kg(按游离酸计)按1 1混合,按粉针剂制备工艺程序操作,制备本专利技术粉针剂3000支。实施例2 在无菌洁净条件下,将阿扑西林(按游离酸计)2kg与舒巴坦钠Ikg(按 游离酸计)按2 1混合,按粉针剂制备工艺程序操作,制备本专利技术粉针剂3000支。实施例3 在无菌洁净条件下,将阿扑西林(按游离酸计)2. 4kg与舒巴坦钠 0.6kg(按游离酸计)按4 1混合,按粉针剂制备工艺程序操作,制备本专利技术粉针剂3000支。实施例4 在无菌洁净条件下,将阿扑西林(按游离酸计)2. 664kg与舒巴坦钠 0.333kg(按游离酸计)按8 1混合,按粉针剂制备工艺程序操作,制备本专利技术粉针剂3000支。实施例5 在无菌洁净条件下,将阿扑西林(按游离酸计)2. 727kg与舒巴坦钠 0.273kg(按游离酸计)按10 1混合,按粉针剂制备工艺程序操作,制备本专利技术粉针剂 3000 支。实施例6 在无菌洁净条件下,将阿扑西林(按游离酸计)1. 5kg与他唑巴坦钠 1.5kg(按游离酸计)按1 1混合,按粉针剂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阿扑西林抗菌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由阿扑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按重量比为1∶1~10∶1混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茂余安国莫兆明刘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投医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