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类中药材的粉碎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829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加分散介质制备动物药超微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动物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适宜的分散介质,一并置于超微粉碎设备中,进行超微粉碎,即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是一种加分散介质对动物类药材进行超微粉碎的方法,属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一、动物药研究进展动物类药材,疗效确切,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在治疗动脉硬化症(ASO)、高脂血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栓等症有广泛应用;如水蛭可治疗中风、闭经、截瘫、心绞痛、无名肿痛、肿瘤、颈淋巴经核等疾病,水蛭素能使移植手术后静脉血管保持畅通。水蛭体内尚含有多种药用成份,对消除手术后引起的后遗症、防止血液过早凝固等都有重要作用。②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能缺陷的个体,使功能恢复。治疗方法分为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两种。如龟板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作用。鹿角有活血祛淤消肿,益肾补虚,强筋健骨,下乳作用。刘守义等以龟板、鹿角配合人参、枸杞之龟鹿二仙胶冲剂,可显著拮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WBC总数减少,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TLC减少和血清溶血素的降低,并使之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表明龟鹿二仙胶冲剂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③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如皱纹盘鲍为鲍类的一种,其粘蛋白成分在胃粘膜形成一种屏障,保护胃粘膜免受乙酸、乙醇等化学物质的损伤。皱纹盘鲍提取物活性成分对水浸应激性胃溃疡模型、乙酸烧灼型胃溃疡模型、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模型及乙醇致胃粘膜损伤模型有明显保护作用,同时能降低溃疡指数和增强溃疡抑制率。 但大多动物类药材的有效成分并不明显,文献报道动物药中蛋白、肽类、微量元素等多为其有效成分,其有效成分不明确是动物类药材的固有的问题,基于此采用传统的提取、浓缩工艺,不适宜动物类药材。动物药的研究与当代科技的结合,将会突破动物药研究中的瓶颈,在深层次领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动物药由于过去重视不够,很多珍贵稀有的药用动物被滥杀,药用资源遭到破坏,动物药的供应呈紧张趋势,因此对节约药用动物药材,成为今后科研的重要课题。 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动物药超微混合物,对于节省贵重动物药材,保留动物类药材有效成分,降低成本,保证疗效极有意义。 二、超微粉碎研究进展1超微粉碎原理及意义超微粉碎技术是使物料微细及超细化的机械加工方法,是提供超微粉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近20年来,该项技术获得迅速发展,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冶金、陶瓷、纺织及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国内无机物的纳米技术(如磁带用磁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中药行业引入微粉概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粉碎是中药生产及应用中的基本加工技术,因此超微粉碎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超微粉碎技术已显露出特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中药材的粉碎过程中,药材受到强烈的正向挤压力和切向剪切力的作用,运用高速、高能量进行粉碎,细胞被挤压、剪切,细胞壁被撕裂、断开,细胞被破碎成碎片或被压破,所得到的粉末粒径一般达300目以上、中心粒径达15~35μm,细胞破壁率达95%以上,“破壁”的药粉其所含化学成分直接暴露出来,与传统的中药药粉(化学成分存在于完整的细胞壁内)相比,产生了“质”的变化,初步的药理实验已证实细胞级超细微粉能明显提高药效,在中药现代化方面有广泛应用。其原理目前初步认为细胞破壁后的超微粉末可以全成分保留其中的各种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形成油/水型或水/油型固态乳化物,细胞级超细微粉易被小肠吸着、停留时间长,利于吸收,同时直接暴露的化学成分及乳化态的全成分易于透膜吸收,大大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中药超微粉碎给中药剂型改革和中药现代化带来了一场革命,提高了细胞破壁率、比表面积、有效成分溶出度、生物利用度,能增强药理作用、减少用药量、节省药材和保护药材资源,同时还可改善气味、口感,提高药品质量,相对目前常规粉碎、水煎煮或有机溶剂提取等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对于树脂类药材、动物药及贵重药材如血竭、水蛭、麝香、牛黄等,由于这些药材中成分不明确,不宜提取,大多经常规粉碎后入丸散应用,而引入超微粉碎技术后,将对传统的制剂工艺带来产生的影响,使原有物料处于一种超微细粉末的“新的状态”,充分发挥超微细粉独特的理化性质,中药的有效成分不但不会丢失或减少,而且还会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2中药超微粉碎存在的问题尽管中药超微粉碎研究已成热潮,但有一些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问题或难题,至今没有得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或难题包括(1)在药材粉碎过程中,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所需进一步粉碎的能量不断增大,当颗粒粒径达到一定程度后,粉碎效率明显降低(2)既便在粉碎完成后,由于粒径的减小仍然容易导致表面能增加,使颗粒处于不稳定状态;流动性差,易聚集形成假大颗粒;可湿性增加,易吸潮;吸附性增加,易吸附空气中的杂质。(3)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中药微粉在制剂过程中出现粉体流动性差、分剂量不准确、易吸潮、片剂不易成型等技术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微粉的实际应用,成为中药超微粉碎技术或中药超微粉与中药制剂相衔接的瓶颈。 在其他工业领域,也存在以上类似的问题,如磁粉或墨粉的生产,解决方法就是加水粉碎,使生成的细粉迅速分散到水中,减弱其聚集作用,待粉碎完成后,再将水排除、烘干,即得到细致均匀的磁粉或墨粉。但这一方法并不能直接移植至中药领域,因为前者都是矿物质,性质相对稳定,既不溶于水中,受热又不会破坏,也不存在制剂的过程;而中药则不同,所含成分复杂、性质各不相同,如果也加液粉碎,那么粉碎后的固液分离过程(无论是过滤还是加热浓缩)必将对液体中的成分造成破坏。因此,在中药领域,加液(一般指水)超微粉碎的方法,一直被认为是不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超微粉碎方法,尤其是应用于动物类药材的超微粉碎方法,可以解决目前中药超微粉碎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干燥净动物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适宜的分散介质,一并置于超微粉碎设备中,进行超微粉碎,即得。 该粉碎方法所包含的动物药材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水蛭、土鳖虫、蚂蚁、虻虫。 上述制备方法,具体可以是以下方法中的任意一种a.取干燥净动物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01~5倍量适宜的固体分散介质,用振动磨超微粉碎10~60分钟,即得。 b.取干燥净动物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2~5倍量适宜的液体分散介质,用振动磨超微粉碎10~60分钟,即得。 在上述方案中,所涉及到的分散介质按其状态,可分成固体分散介质、液体分散介质两大类,具体为固体分散介质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固体聚乙二醇、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环糊精、硬脂酸镁、滑石粉、淀粉、羧甲淀粉钠、丙烯酸树脂、羟丙甲、卡泊姆。 液体分散介质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大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玉米油、芝麻油、红花油、油酸乙酯、椰子油酯类、向日葵油单甘油酯、蜂蜡、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磷脂、胆固醇、吐温、司盘、帕洛沙姆。 在上述方案中,振动磨的工作温度可以为室温或通冷却水、液氮等低温下操作;而上述所用分散介质中固体分散介质以微粉硅胶、固体聚乙二醇、环糊精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分散效果最好,液体分散介质以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吐温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分散效果最好,对生物利用度的改善最明显,应用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分散介质制备动物药超微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动物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适宜的分散介质,一并置于超微粉碎设备中,进行超微粉碎,即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包含的动物药材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水蛭、土鳖虫、蚂蚁、虻虫。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以是以下方法中的任意一种a.取动物药,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01~5倍量适宜的固体分散介质,用振动磨超微粉碎10~60分钟,即得。b.取动物药,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2~5倍量适宜的液体分散介质,用振动磨超微粉碎10~60分钟,即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a.中所用固体分散介质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固体聚乙二醇、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环糊精、硬脂酸镁、滑石粉、淀粉、羧甲淀粉钠、丙烯酸树脂、羟丙甲、卡泊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为取待粉碎动物药,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02~2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淑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凯瑞创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