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渐变侧槽吸油管的油冷却机吸油优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436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冷却技术领域的具有渐变侧槽吸油管的油冷却机吸油优化装置,包括上支承环、锥台形吸油管、下支承环、L型不锈钢管、法兰盘、耐油橡胶密封垫、油箱壁、弹簧垫圈和螺钉,锥台形吸油管的扩口端与上支承环同心焊接连接,锥台形吸油管的缩口端与下支承环的一端同心焊接连接,下支承环的另一端与L型不锈钢管的进口端同心焊接连接,L型不锈钢管出口端与带通孔的法兰盘同心焊接连接,法兰盘与油箱壁间设置耐油橡胶密封垫,螺钉穿过弹簧垫圈、油箱壁及耐油橡胶密封垫上的通孔,拧入法兰盘上的螺纹孔将法兰盘隔着耐油橡胶密封垫固定在油箱壁上。本装置使油冷却机能更多地吸入热油,在改善冷却效率同时保证吸油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液压冷却
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具有渐变侧槽吸油管 的油冷却机吸油优化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驱动的精密设备(如高精度数控液压机等)受油温影响,系统精度波动较大。 为保证系统精度,常采用油冷却机强制循环油箱内的液压油,对油温进行控制;油冷却机的 油温控制效果除与油冷却机本身性能有关外,还与其吸、排油口在油箱上的安装位置有关。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进行分析,《用LO型油冷却机控制机床油温》(中国设备管 理,2000,3 :23)中给出了油冷却机吸、排油口在油箱上的安装位置的示意图;示意图中油 冷却机吸油管从油箱上部伸入油箱,与系统回油管靠近;油冷却机的回油管亦从油箱上部 伸入油箱,与系统吸油管靠近。对于较高的大容积油箱,上述吸油管布置方式使得强制式油 冷却机的冷却效率与吸油安全之间存在矛盾为了使更多热油吸入油冷却机被冷却,吸油 口下端应尽量靠近液面,因为低密度的热油浮于上层;油箱越高,油温在高度方向上的变化 就越明显。另一方面,油箱内液面高度并非恒定不变,系统正常供油及泄漏等因素都有可能 使液面下降,导致吸油管脱离液面,进而令油冷却机无法正常吸油;为此,吸油管应深入液 面下方以确保吸油安全,但液面下方越深处油液温度越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锥台形吸油管的油冷却机吸 油优化装置,利用锥台形吸油管,使油冷却机能更多地吸入热油,同时避免因液面下降导致 油冷却机无法吸入油液,从而在改善冷却效率的同时,保证吸油安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上支承环、锥台形吸油管、下支 承环、L型不锈钢管、法兰盘、耐油橡胶密封垫、油箱壁、弹簧垫圈和螺钉,其中锥台形吸油 管的扩口端与上支承环同心焊接连接,锥台形吸油管的缩口端与下支承环的一端同心焊接 连接,下支承环的另一端与L型不锈钢管的进口端同心焊接连接,L型不锈钢管出口端与带 通孔的法兰盘同心焊接连接,法兰盘与油箱壁间设置耐油橡胶密封垫,螺钉穿过弹簧垫圈、 油箱壁及耐油橡胶密封垫上的通孔,拧入法兰盘上的螺纹孔将法兰盘隔着耐油橡胶密封垫 固定在油箱壁上。所述的锥台形吸油管包括扩口端、缩口端和通道体,其中通道体的两端分别为 扩口端和缩口端,扩口端与上支承环同心焊接连接,缩口端与下支承环同心焊接连接。所述的锥台形吸油管的对称轴与液面垂直,锥台形吸油管的通道体上轴对称设有 两条宽度按幂函数规律变化的侧槽,该侧槽的宽度自下而上(自缩口端向扩口端)由零宽 度开始逐渐扩张;所述的侧槽的宽度变化规律满足以锥台形吸油管的锥台轴线为ζ轴,锥台轴 线与锥台缩口端端面交点为原点0,则高度ζ处的侧槽宽度b (ζ) = 2 · k · zm,其中指数3m ^ 1,系数k满足,p为锥台缩口端直径,H为锥台高2/2 2/2度,JI-2CI为锥角;所述的L型不锈钢管包括进口端、L型通道体、出口端,其中L型通道体的两端 分别为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与下支承环同心焊接连接,出口端与带通孔的法兰盘同心 焊接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油冷却器吸油时,锥台形吸油管侧槽上宽下窄,上部油液 流入管内所遇液阻小于下部油液流入管内所遇液阻,因此可保证有更多上层油液被吸入油 冷却机。2)当油液液面下降,因锥台形吸油管上有宽度渐变的侧槽,油冷却机仍能吸到油 液,且侧槽仍为上宽下窄,因此在保障油冷却机可靠吸油的同时,仍能保证有更多上层油液 被吸入油冷却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支承环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图3为锥台形吸油管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图4为下支承环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图5为L型不锈钢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法兰盘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图7为耐油橡胶密封垫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图中1上支承环、2锥台形吸油管、3下支承环、4L型不锈钢管、5法兰盘、6耐油橡 胶密封垫、7弹簧垫圈、8螺钉、9油箱壁、锥台形吸油管扩口端10、锥台形吸油管缩口端11、 锥台形吸油管通道体12、L型不锈钢管进口端13、L型不锈钢管通道体14、L型不锈钢管出 口端 15。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 例。如图1,本装置包括上支承环1、锥台形吸油管2、下支承环3、L型不锈钢管4、法 兰盘5、耐油橡胶密封垫6、弹簧垫圈7、螺钉8和油箱壁9,其中锥台形吸油管2的扩口端 10与上支承环1同心焊接连接,锥台形吸油管2的缩口端11与下支承环3的一端同心焊 接连接、下支承环3的另一端与L型不锈钢管4的进口端13同心焊接连接,L型不锈钢管 4出口端15与带通孔的法兰盘5同心焊接连接,法兰盘5与油箱壁9之间放置耐油橡胶密4封垫6,螺钉8穿过弹簧垫圈7、油箱壁9及耐油橡胶密封垫6上的通孔,拧入法兰盘5上的 螺纹孔,将法兰盘5隔着耐油橡胶密封垫固定油箱壁9上。如图3所示,所述的锥台形吸油管2包括扩口端10、缩口端11和通道体12,其中 通道体12的两端分别为扩口端10和缩口端11,扩口端10与上支承环1同心焊接连接,缩 口端11与下支承环3同心焊接连接。所述的锥台形吸油管2的对称轴与液面垂直,锥台形吸油管2的通道体12上轴 对称分布有两条侧槽,侧槽宽度自下而上(自缩口端向扩口端)由零宽度开始逐渐扩张, 侧槽宽为锥台高度的幂函数,其幂指数> 1,假设缩口端11直径为D,锥台高度为H,锥角为 η -2 α,以锥台轴线为ζ轴,轴线与锥台缩口端11端面交点为原点0,则高度ζ处的侧槽宽 度b(z)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指数m》l,系数k满足0.5( ■.够)…Ο.86··"—。2// 2//如图5所示,所述的L型不锈钢管4包括进口端13、L型通道体14、出口端15,其 中L型通道体14的两端分别为进口端13和出口端15,进口端13与下支承环3同心焊接 连接,出口端与法兰盘5同心焊接连接。所述的L型不锈钢管4直管段轴线夹角应保证锥台形吸油管2轴线与液面垂直。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法兰盘5 —端与L型不锈钢管4出口端15同心焊接连 接,另一端用螺钉8通过弹簧垫圈7固连在油箱壁9上,靠近油箱底部。法兰盘5与油箱壁 9间利用耐油橡胶密封垫6密封。本装置中,1)油冷却器吸油时,锥台形吸油管2的侧槽上宽下窄,上部油液流入管 内所遇液阻小于下部油液流入管内所遇液阻,因此可保证有更多上层热油液被吸入油冷却 机。2)当油液液面下降,因锥台形吸油管2的侧槽仍然存在,油冷却机仍能吸到油液,且侧 槽仍为上宽下窄,因此在保障油冷却机可靠吸油的同时,仍能保证有更多上层热油液被吸 入油冷却机。权利要求一种具有渐变侧槽吸油管的油冷却机吸油优化装置,包括上支承环、锥台形吸油管、下支承环、L型不锈钢管、法兰盘、耐油橡胶密封垫、油箱壁、弹簧垫圈和螺钉,其中锥台形吸油管的扩口端与上支承环同心焊接连接,锥台形吸油管的缩口端与下支承环的一端同心焊接连接,下支承环的另一端与L型不锈钢管的进口端同心焊接连接,L型不锈钢管出口端与带通孔的法兰盘同心焊接连接,法兰盘与油箱壁间设置耐油橡胶密封垫,螺钉穿过弹簧垫圈、油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渐变侧槽吸油管的油冷却机吸油优化装置,包括:上支承环、锥台形吸油管、下支承环、L型不锈钢管、法兰盘、耐油橡胶密封垫、油箱壁、弹簧垫圈和螺钉,其中:锥台形吸油管的扩口端与上支承环同心焊接连接,锥台形吸油管的缩口端与下支承环的一端同心焊接连接,下支承环的另一端与L型不锈钢管的进口端同心焊接连接,L型不锈钢管出口端与带通孔的法兰盘同心焊接连接,法兰盘与油箱壁间设置耐油橡胶密封垫,螺钉穿过弹簧垫圈、油箱壁及耐油橡胶密封垫上的通孔,拧入法兰盘上的螺纹孔将法兰盘隔着耐油橡胶密封垫固定在油箱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建峰陈晨赵径舟刘成良王旭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