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长纬专利>正文

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0477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其包括排气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尾管内部弹性连接设置排气调节阀。上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在排气尾管内部设置了排气调节阀和弹性组件,运用排气尾管内部的排气调节阀和弹性组件来控制其自动开合使引擎回压得到控制,协助引擎内部气压在中低速运转时也能达到较佳压缩比状态,增加了引擎低速的扭力,增进燃料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汽车引擎运转,在高速公路行使时引擎效果较佳,其原因与排气管口径大小与其引擎运转速度范围之当时引擎内部压力有关,一般排气管口径设计并不利于引擎低速运转,其节能效率较偏向引擎高速运转。而现有技术中设置在引擎排气管上的排气尾管不具备引擎回压控制功能,这样引擎在低速运转的时候,其效率不能达到最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可增加引擎低速的扭力及增进燃料效率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包括排气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尾管内部弹性连接设置排气调节阀。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调节阀通过设置的弹性组件设置于排气尾管内部。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组件为由冲床制造的弹性片或由弹簧机制造的弹簧。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尾管内部套接设置固定管,固定管的固定管后方端口后部设置排气调节阀,排气调节阀通过设置的弹性组件弹性连接排气尾管的尾管内壁或固定管。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组件一端固定于排气调节阀的弹性组件固定端,另一端固定于排气尾管的尾管内壁的尾管弹性组件固接位。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组件一端固定于排气调节阀的弹性组件固定端,另一端固定于固定管的固定管后方端面上的固定管弹性组件固接位。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管内部设置具有不同内径的管内前阶和管内后阶,管内前阶和管内后阶上配合设置引擎排气管,固定管的固定管前方设置固定管螺丝孔,固定管螺丝孔与排气尾管的尾管前端上设置的尾管固定孔相配合后,通过设置的固定螺丝穿过固定管螺丝孔和尾管固定孔固定连接固定管、排气尾管和引擎排气管。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尾管的尾管内壁上设置尾管弹性组件固接位,排气尾管的尾管前端内部设置固定管,排气尾管的尾管后端为引擎排气出口。上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在排气尾管内部设置-->了排气调节阀和弹性组件,运用排气尾管内部的排气调节阀和弹性组件来控制其自动开合使引擎回压得到控制,协助引擎内部气压在中低速运转时也能达到较佳压缩比状态,增加了引擎低速的扭力,增进燃料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A为本技术的另一形态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A为本技术的另一形态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动作状态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的另一形态动作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动作状态比较图;图7A为本技术的另一形态动作状态比较图;图8为本技术的立体剖视图;图8A为本技术的另一形态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组件型式图;图9A为本技术的另一形态组件型式图;图10为本技术的透视图;图10A为本技术的另一形态透视图;图11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11A为本技术的另一形态剖面图;图12现有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01-排气尾管;01a-尾管内壁;01b-尾管弹性组件固接位;02-尾管前端;03-尾管后端;04-尾管固定孔;05-固定螺丝;06-固定管;06a-固定管前方;06b-固定管后方;06c-固定管弹性组件固接位;06d-固定管螺丝孔;07-管内前阶;08-管内后阶;09-排气调节阀;10-弹性组件固定端;11-调节阀运动端;12-弹性组件;13-引擎排气管;14-尾饰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所示,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包括了排气尾管01,排气尾管01的尾管后端03为引擎排气出口,排气尾管01的尾管前端02上设置了尾管固定孔04,尾管前端02内部套接设置了固定管06,固定管06的固定管前方06a上设置了固定管螺丝孔06d,固定管06内部设置了不同大小内径的管内前阶07与管内后阶08,管内前阶07与管内后阶08上能配合不同大小外径的引擎排气管13,引擎排气管13插入后与管内前阶07和管内后阶08紧密配合,固定螺丝05经尾管固定孔04和固定管螺丝孔06d固定,同时锁住引擎排气管-->13。固定管后方06b端口处相应的设置了排气调节阀09,排气调节阀09正好位于固定管后方06b端口处,排气调节阀09通过设置的弹性组件12弹性设置在排气尾管01内部的,排气调节阀09配合弹性组件12的弹性,用以控制引擎排气管13的排气速度来使得引擎内部压力适中并提升引擎扭力,尤其提升引擎汽缸因年久磨擦而受损丧失的扭力。弹性组件12的安装位置有多种,如图3、4、6、7、8、9、10和11,弹性组件12一端固定于排气调节阀09的弹性组件固定端10,另一端固定于固定管06的固定管后方06b端面上的固定管弹性组件固接位06c;弹性组件12也可以一端固定于排气调节阀09的弹性组件固定端10,另一端固定于排气尾管01的尾管内壁01a的尾管弹性组件固接位01b上,如图3A、4A、6A、7A、8A、9A、10A和11A。弹性组件12件可用冲床制造的弹性片,这种弹性片生产速度快;也可以用弹簧机来制造的弹簧,这种弹簧弹性弯曲范围广。弹性组件12的弹性数值根据引擎低速与中速运转间的偏向设定,其效率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该装置在工作时,如图6和7,如弹性组件12一端固定于排气调节阀09的弹性组件固定端10,另一端固定于固定管06上的弹性组件固接位06c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当少量引擎排气经由引擎排气管13向外移动时,其排气调节阀09上的调节阀运动端11受其少量引擎排气压推挤,令其调节阀运动端11在固定管后方06b之间距离开启较小,使得引擎排气因而略为减慢以补充引擎内部不足的空气压力;当较多量引擎排气经由引擎排气管13向外移动时,其排气调节阀09上的调节阀运动端11受其较多量引擎排气压推挤,令其调节阀运动端11在固定管后方06b之间距离开启较大,使得引擎排气因而略为加快以排放引擎内部多余的空气压力;如弹性组件12的一端固定于排气调节阀09的弹性组件固定端10,另一端固定于排气尾管01尾管内壁01a上的弹性组件固接位01b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当少量引擎排气经由引擎排气管13向外移动时,其排气调节阀09上的调节阀运动端11受其少量引擎排气压推挤,令其调节阀运动端11在固定管后方06b之间距离开启开合较小,使得引擎排气因而略为减慢以补充引擎内部不足的空气压力;当较多量引擎排气经由引擎排气管13向外移动时,其排气调节阀09上的调节阀运动端11受其较多量引擎排气压推挤,令其调节阀运动端11在固定管后方06b之间距离开启较大,使得引擎排气因而略为加快以排放引擎内部多余的空气压力。从而达到协助引擎内部气压在中低速运转时也能达到较佳压缩比状态,增加了引擎低速的扭力,增进燃料效率的目的。如图12,现有技术中尾饰管14设置于引擎排气管13上,该装置不具备引擎回压控制功能,本技术提供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能够达到节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包括排气尾管(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尾管(01)内部弹性连接设置排气调节阀(09)。

【技术特征摘要】
1.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包括排气尾管(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尾管(01)内部弹性连接设置排气调节阀(0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调节阀(09)通过设置的弹性组件(12)设置于排气尾管(01)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组件(12)为由冲床制造的弹性片或由弹簧机制造的弹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尾管(01)内部套接设置固定管(06),固定管(06)的固定管后方(06b)端口后部设置排气调节阀(09),排气调节阀(09)通过设置的弹性组件(12)弹性连接排气尾管(01)的尾管内壁(01a)或固定管(06)。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组件(12)一端固定于排气调节阀(09)的弹性组件固定端(10),另一端固定于排气尾管(01)的尾管内壁(01a)的尾管弹性组件固接位(01b)。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尾管式引擎回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纬
申请(专利权)人:李长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