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排气管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220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管和车辆,所述排气管包括:主消声器和副消声器;以及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设置在所述主消声器与所述副消声器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主消声器和副消声器相连,所述第二管段设置在所述副消声器的前方且与所述副消声器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的至少一个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排气管可以提供更强的排气动能,且具有优秀的降噪性能和排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管和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排气管功能单一,仅具有排气降噪的功能,无法提供更强的排气动能,且降噪效果差,排气管路中的水无法有效排除,在冬季容易发生排气管冻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管,以提供更强的排气动能,且具有优秀的降噪性能和排水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管,包括:主消声器和副消声器;以及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设置在所述主消声器与所述副消声器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主消声器和副消声器相连,所述第二管段设置在所述副消声器的前方且与所述副消声器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的至少一个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壁均设置有螺纹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段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管段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段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管段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α,且所述α满足:35°≤α≤4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管段的长度为L2,所述L1和所述L2满足:600mm≤L1+L2≤70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段的螺纹道的起始点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β,所述β满足:35°≤β≤4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在前后方向上正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段的螺纹道包括:多条第一粗螺纹道,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粗螺纹道之间设置有多条第一细螺纹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段的螺纹道包括:多条第二粗螺纹道,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粗螺纹道之间设置有多条第二细螺纹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排气管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排气管通过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至少一个上设置螺纹道,使得排气管具有更强的排气动能,且降噪性能和排水性能也得到了提升。本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排气管的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具有如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排气管,因此该车辆具有更强的排气能力,车辆的噪声降低,提升了整车的品质。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排气管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管段、副消声器和第一管段配合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管段、副消声器和第一管段配合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管段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管段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排气管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排气管100,主消声器110,副消声器120,第一管段130,第一粗螺纹道131,第一细螺纹道132,第二管段140,第二粗螺纹道141,第二细螺纹道142。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往传统排气降噪方式的缺点为:功能性单一,无法满足排气系统整体多方面要求;需在原有系统构架上增加新结构才难满足降噪需求;对于排气动能方面没有提升,无法增加排气气体流动性;无法有效控制排气气体温度,减少排气管路对于周边件损害;无法有效将排气管路中的气体和水分离,进而冬季排气管路中的水容易结冰。此外,开发产品需要反复实车验证修改,设计整改周期长;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安装不便,生产装配效率低,不利于平台化成本控制;进气系统硬点与后期线体安装容易冲突,不便后期生产线调整,装配性差;可维修性差,需要整体更换,维护费用高。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管,该排气管可以提供更强的排气动能,满足发动机排气工况的需求。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排气管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排气管100可以包括主消声器110、副消声器120、第一管段130和第二管段140。其中,如图1所示,主消声器110可以设置在所述副消声器120的后方,第一管段130设置在主消声器110与副消声器120之间,且第一管段130分别与主消声器110和副消声器120相连,第二管段140设置在副消声器120的前方且与副消声器120相连。第一管段130和第二管段140的至少一个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道,由此气流在通过第一管段130和第二管段140时,会在螺纹道的作用下形成旋转的涡流,大大提高了排气动能,满足了发动机排气动能的需求。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管段130和第二管段140上具有螺纹道的部分均为直管,因此,避免了气流在通过第一管段130和第二管段140时形成湍流,降低了排气气阻,减少了湍流对排气动能的影响。另外,排气管100中冷凝成的水滴也可以沿螺纹道下落,不会形成气塞,管道的中间可以形成空气柱,使得管道的通气力提升,排水能力增加,噪音降低。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管段130的内壁和第二管段140的内壁均设置有螺纹道。由此,废气首先进入到第二管段140进行预处理,其中的部分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可以沿第二管段130的内壁上的螺纹道下落,并进入到副消声器120中排除,且在通过第二管段140时废气形成旋转的涡流,为进入第一管段130做准备,然后废气在第一管段130中地旋转力度进一步加大,进一步提高了排气管100的排气动能。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管段130和第二管段140在前后方向上正对。由此,从第二管段140中排出的旋转气流可以更加容易地进入到第一管段130中,进而提高了排气管100的排气动能。第一管段130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与第二管段140的螺纹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同。由此,第二管段140中气流的旋转角度与第一管段130中的气流旋转角度相同,气流可以更加快速地从第二管段140进入到第一管段130,而不会出现由于第一管段130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与第二管段140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同而出现的气流紊乱的现象。进一步地,第一管段130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与第二管段140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α,且α满足:35°≤α≤45°。优选地,38°≤α≤4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α的限定是专利技术人经过多次试验得出的数据,在35°≤α≤45°的条件下,气流的阻力最小,排气管100的排气动能最大,进而满足了发动机排气工况的需求。第一管段130的长度为L1,第二管段140你的长度为L2,L1和L2满足:600mm≤L1+L2≤700mm。L1和L2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在本技术的示例中,第一管段130的长度大于第二管段140的长度。当然,第二管段140的长度也可以大于第一管段130的长度,对此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定。如图6所示,第二管段140的螺纹起始点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β,且β满足:35°≤β≤45°。优选地,β=39.5°。由此,气流可以更加容易地进入到第二管段140中,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排气管100的排气能力。第一管段130的螺纹道包括多条等间距设置的第一粗螺纹道131,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管(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消声器(110)和副消声器(120);以及第一管段(130)和第二管段(140),所述第一管段(130)设置在所述主消声器(110)与所述副消声器(120)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主消声器(110)和副消声器(120)相连,所述第二管段(140)设置在所述副消声器(120)的前方且与所述副消声器(120)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管段(130)和所述第二管段(140)的至少一个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管(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消声器(110)和副消声器(120);以及第一管段(130)和第二管段(140),所述第一管段(130)设置在所述主消声器(110)与所述副消声器(120)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主消声器(110)和副消声器(120)相连,所述第二管段(140)设置在所述副消声器(120)的前方且与所述副消声器(120)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管段(130)和所述第二管段(140)的至少一个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排气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管段(140)的内壁均设置有螺纹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排气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130)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管段(140)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排气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130)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管段(140)的螺纹道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α,且所述α满足:35°≤α≤45°。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麒高莎莎李晓娟乔龙魏树林于旭斌吕晨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